枣庄市
中国山东省辖地级市
枣庄市(Zaozhuang City),别称“煤城”,山东省地级市,四线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邹城市毗连,总面积4564平方千米,占山东省总面积的2.97%。截至2024年5月,枣庄市下辖5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枣庄市常住人口380.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5.19万人,城镇化率61.73%。枣庄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之中原官话,山东方言之西鲁片。
名称衍变
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鲁峄地区“乡民开山取石为磨、碾,挖井取煤作薪”。清代诗人满碧山描写当时的情景:“磨塘山欲尽,煤井地皆空。”当时由于开采技术所限,或一家,或三家、五家经济殷实的人家合伙开采地表浅层煤炭。
随着煤炭的开采,逐渐地有移民迁徙到“峄北窑场”周围聚居,发展成村落。在各聚居点,人们或以姓氏、或以地物村志等取名作标。据传说,此地东部有大片枣树林,西部亦有面积不小的枣树,故名“枣庄”。
枣庄俗称“老枣庄街”,这里的“街”,指的是集市,而不是“街道”。据《百年中兴》记载,枣庄街形成于明崇祯元年,也就是1628年,也可以说是“枣庄”一名的发源地。1928年,建枣庄镇。至此“枣庄”用于政区名称,直至现今枣庄市。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夏朝,境域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国。西周,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市东属鄫国,南属宋之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宋灭偪阳国后,改偪阳为傅阳。齐国南进占领薛国后,薛国更名为舒州。战国时期,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后舒州又改称薛国后,小邾、傅阳、兰陵皆属楚国,公元前254年,全境属于楚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朝,废分封制,置郡、县,枣庄境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汉,撤小邾置蕃县,西北部先后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置氶县、鄫县、阴平县,全境均属东海郡。三国时,今枣庄地区属魏。魏沿袭秦制。晋,仍袭汉制。
隋唐至明清时期
隋朝,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废鄫州,改兰陵县为氶县,不久改氶县为兰陵县。唐朝,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滕县属彭城郡。宋朝,仍为北置滕县,南置氶县。金元代,置滕阳州和峄州,后滕阳州又改为滕县,属山东西路。明朝,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峄州降为峄县。先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循明制。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仍为峄、滕两县,属山东省西区。抗日战争时期,峄县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南专区。滕县分滕东、滕西两县,分属鲁南专区和湖西专区。1944年建立滕县抗日政府,属鲁南行署二专区。还先后建立白彦、临城、麓水、双山、凫山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峄、滕两县分属台枣专区和尼山专区。1950年,峄、滕两县属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58年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12日枣庄建制为地级省直辖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56处人民公社。1976年7月12日,设立市中区,将齐村区所辖部分划归市中区。滕县于1979年划归枣庄市。1983年11月齐村区改为山亭区。至1985年,全市辖5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县(滕县),5个街道办事处,53个乡,32个镇。1988年5月,滕县改为滕州市(县级)。2001年3月,枣庄市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共减少乡镇30个,减少比例为33%。全市共设14个街道办事处,42个镇,5个乡。此后,全市所设街道办事处、镇、乡略有调整。枣庄市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等6个区(市),以及国家级高新区枣庄高新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华北平原南部的黄淮冲积平原上,介于东经116°48′—117°49′和北纬34°27′—35°19′之间,西部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相邻,东部与临沂市兰陵县、费县、平邑县相接,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贾汪区、铜山区接壤,北部毗邻济宁市下辖的邹城市,总面积约为4564平方公里。
气候
枣庄市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兼有南方温湿气候和北方干冷气候的特点,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具有光照好、积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光、热、水、气等条件优越。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气候多变,西南风较多,降水较少,常干旱。夏季炎热,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云雨较少,以秋高气爽为主要特征。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风。枣庄市多年平均气温有13-14℃,各季气温差异明显。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950毫米之间,是山东省降雨量最充沛的地区之一。由于受大陆季风控制,冬季比较干冷。夏季平均气温26℃,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75%,春、秋两季平均气温为15-16℃,季平均降水量130-160毫米。
地质
枣庄市地处华北-柴达木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下而上划分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新元古代土门群、古生代寒武纪长清群、九龙群、奥陶系、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及新生代古近纪官庄群和第四系。变质侵入岩仅在枣庄断裂以北有出露。
构造上,枣庄大部分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区、鲁中隆起的西南部,只有滕州处于鲁西南潜隆起。区域内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裂主体以南北向和东西向为主,代表有枣庄断裂、曹王墓断裂、峄城断层等,均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微弱。
地形地貌
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北部山亭区境内的高山海拔620米,为全市最高点。莲青山、抱犊崮等海拔500米以上群山连绵起伏,横亘在市北部。抱犊崮海拔580米,谓“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西部滨湖及沿运地带地势最低,地面平坦,海拔30~40米,最低处海拔24.5米。境内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滩、沿湖洼地等多类型地貌特征。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4.6%,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6.6%,洼地约占总面积的18.8%。
水文水利
京杭运河枣庄段为大型河流,横穿市南部,境内全长39千米,为南四湖泄洪河道。伊家河、峄城大沙河、城郭河等中型河流的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三条河流均发源于东北部山区,分别流入南四湖和运河。其中伊家河是京杭运河通过枣庄市的主要航道。
截至2020年,枣庄市拥有骨干河道12条、水库142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座)、塘坝906个、闸坝82处。2023年,枣庄市计划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11项,包括岩马水库引调水(两库四河引调水)、滕州市马河水库引调水、市中区高铁新区引调水等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胜利渠灌区(台儿庄区)改造修复等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08亿元;城乡供水保障工程7项,包括中心城区和山亭区、台儿庄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以及滕州市、峄城区供水提升改造等工程,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8.98亿元。这些工程完成后,将对城市水文产生重大影响。
土壤
枣庄市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80个土种。土壤总面积521.3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9.59%。
截至2023年5月,枣庄市褐土面积2049平方千米,占可利用面积(下同)的58.9%,主要分布在枣庄市的东北部及中部的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带。土层薄,土体内石砾较多,保水能力差,易流失。棕土面积527平方千米,占15.2%,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东北部花岗岩,片麻岩低山丘陵区。枣庄东部及峄城西南部的部分山丘也有分布,这类土壤土层较浅,沙多胶体性差,透水性强。潮土面积为443平方千米,占12.8%,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及枣南滕西平原。砂姜黑土面积为441平方千米,占12.7%,分布在沿运滨湖及一些低洼地带。另外,在低洼地带还有少量的水稻土,面积为15平方千米,占0.4%。
自然灾害
枣庄市主要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地)火灾等。
2024年6月,枣庄市发生了严重的高温干旱灾害。东枣庄山亭区薛河河道断流,河床干涸,给城市供水、农业生产和生态造成影响。
枣庄市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采空塌陷,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80处,威胁人口514人,威胁财产13075.4万元。按灾害类型分:崩塌39处,滑坡2处,采空塌陷30处,岩溶塌陷9处。按分布,崩塌、滑坡主要处于低山丘陵地带,以山亭区最广;采空塌陷主要位于滕州市、峄城区、薛城区、台儿庄区及市中区等石膏矿、煤矿尚未塌陷区;岩溶塌陷主要位于滕州市荆泉、羊庄,市中区十里泉、丁庄-东王庄,台儿庄区小龚庄等岩溶水水源地集中开采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枣庄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803.5 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4.43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 10.43 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12月,枣庄市地表水可利用量6.7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地表水4.3亿立方米,南四湖水1.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长江水0.9亿立方米,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年利用量为3102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底,枣庄市耕地面积307.33万亩,耕地占补平衡入库过万亩,连续三年实现耕地净增加。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截至2019年底,枣庄市园地50297.13公顷(754456.95亩),其他园地26062.63公顷(390939.45亩),占51.82%。林地面积59575公顷(893625亩),其他林地30251.79公顷(453776.85亩),占50.78%。草地5432.83公顷(81492.45亩),均为其他草地。湿地81.29公顷(1219.35亩),全部为内陆滩涂。
矿产资源
截至 2020 年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 57 种,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有煤炭、铁矿、铜矿、铝土矿、冶金用白云岩、耐火黏土、磷矿、石膏、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水泥配料用黏土、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 13 种矿产,其中煤炭、铁矿、磷矿、石膏、石灰岩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查明资源储量较丰富;全市查明矿区(床)98 处、矿产地 172 处。
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截至2023年1月,枣庄市共有维管植物655种,隶属118科、377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包括银杏、水杉、银缕梅、苏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有金荞麦、野大豆、胡桃等),山东省特有(珍稀)植物17种包括青檀、木通、竹叶花椒等。
截至2023年6月,枣庄市森林面积77.31万亩,森林覆盖率11.29%,有重点国有林场6处。年均造林面积5万亩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650万立方米。2022年,枣庄市计划造林2431亩,其中人工造林1897亩、退化林修复534亩。根据枣庄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林地面积59575公顷(893625亩)。其中:乔木林地29290.79公顷(439361.85亩),占49.17%;竹林地0.33公顷(4.95亩);灌木林地32.09公顷(481.35亩),占0.05%;其他林地30251.79公顷(453776.85亩),占50.78%。60.96%的林地分布在山亭区和滕州市。
动物资源
截至2023年5月,枣庄市拥有陆生脊椎动物165种,调查记录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3种,其中一级保护的3种,二级保护的20种。
上述保护动物多在枣庄市湿地活动,其中2023年2月,在市中区周村水库发现4只东方白鹳,这是该市首次发现该鸟类在此越冬。震旦鸦雀在枣庄滕州红荷湿地公园、薛城蟠龙河湿地、滕州北沙河湿地的芦苇荡中多次被观测发现,特别是滕州红荷湿地公园的一处芦苇荡内发现震旦鸦雀达百余只,种群规模在全国罕见。薛城区龙潭公园首次发现了全球性极危鸟类——青头潜鸭。
截至2018年,枣庄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是石榴园保护区和枣庄抱犊崮保护区。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根据枣庄市人民政府官网最新显示,枣庄市下辖5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滕州市。枣庄市人民政府驻光明大道262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枣庄市常住人口380.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5.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73%,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有47个少数民族,即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难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裕固族、京族、赫哲族、基诺族。
语言
枣庄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之中原官话,山东方言之西鲁片。其自身体现了与西鲁片其他的下位方言很多的共性,但是同时也彰显着自身的个性特点。
宗教信仰
枣庄市共有5种宗教,即: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其中2021年,指导枣庄市基督教两会成立了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中心,形成《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等研究成果;组建枣庄市基督教中国化宣讲团,2020年共开展讲道交流10余次,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30余次。开展以 “爱国爱教跟党走 五教同行庆盛世”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深化宗教中国化进程。
经济
综述
2023年,枣庄市生产总值为2156.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0.82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22.8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33.06亿元,增长5.9%。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枣庄市2023年农林牧渔业产值394.88亿元,比2022年增长5.1%。粮食总产量达187.38万吨,增长1.9%,粮食单产437.54公斤/亩,增长1.6%。猪牛羊禽肉产量18.72万吨,增长8.9%。禽蛋产量8.79万吨,增长3.5%。水产品产量7.28万吨,增长4.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578.26万吨,增长2.2%。园林水果产量30.46万吨,增长3.3%。
石榴是枣庄最富影响的农业品牌和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枣庄市峄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为国内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条最完整的石榴产地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石榴鲜果、石榴苗木、盆景盆栽集散地。
第二产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其中,轻工业增长13.2%,重工业增长11.5%。36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2.2%。重点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分别增长12.1%、11.6%和2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6%,利润总额下降9.0%。主要工业产品中,纱、金属切削机床、服装、机制纸及纸板、合成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5.1%、17.1%、12.2%、10.9%、10.1%。
高端化工产业逐渐成为枣庄市的支柱型产业,同时枣庄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深入实施“强工兴产、工业倍增”战略,将坚持优化煤基化工、提档精细化工的发展思路,细化子产业链条,鼓励链内关联企业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引导链主企业共享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吸引优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集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推动高端化工产业量质双升。枣庄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主动对标省“十强产业”,积极构建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6+3”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产业
2023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7%,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规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3.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5%;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25.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9%。
2023年,枣庄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7%,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规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3.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5%;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25.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9%。
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2362.02万人次,同比增长60.8%,国内旅游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70.5%。国家A级旅游景区6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当年全省智慧旅游样板景区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生态旅游区1家,四星级酒店4家。省级精品文旅名镇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4个、景区化村庄46个。
枣庄吾悦广场为枣庄市比较有名的商业购物中心。2022年,拟认定台儿庄渔灯巷、市中区吉品街、山亭区香港街、薛城区财富大世界商业街、峄城区明德美食街为2022年度枣庄市示范商业街区。
枣庄市比较有名的酒店有枣庄温德姆至尊酒店、枣庄开元凤鸣山庄、乔治莫兰迪酒店(枣庄市政府店)、枣庄蓝海国际大饭店(枣庄高铁站店)、枣庄金尊国际酒店、全季酒店(枣庄市政府店)等。
枣庄电商蓬勃发展线上线下共融。枣庄成为全省第二家实现阿里村淘全覆盖的地市,2020年,有10个镇、9个村分别入选2020中国淘宝镇、村,同比实现大幅增长。2020年1-10月份,枣庄全市网络零售额突破百亿元,实现104.4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稳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24.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网零额实现27.9亿元,农产品网零额12.6亿元。
2023年,枣庄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6.96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0.18亿元。固定电话用户数30.4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19.51万户。建成5G基站2217座。1774个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站全部完成现场核查,按照“四统一”建站标准,达标率100%。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5%、18.7%。
2023年,枣庄市固定电话用户数 30.49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 419.51万户。建成 5G 基站 2217 座。1774 个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站全部完成现场核查,按照“四统一”建站标准,达标率 100%。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2.5%、18.7%。
2023年,枣庄市货物进出口总额 51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9%。招商引资纵深推进。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 483 个,其中,10 亿元及以上 95 个,50 亿元及以上 25 个。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 583 个。积极运用股权并购、境外发债、债转股、利润转增等方式,推动外资来源多元化。
2023年,枣庄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工业投资增长14.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9.3%,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13.5%。
2023年,枣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34.7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投资269.41亿元,增长4.8%。房屋施工面积2932.8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6.5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76.08万平方米,下降2.2%,商品房销售额303.06亿元,增长1.6%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81.05 亿元,比上年增长 7.2%。其中,税收收入 116.14 亿元,增长 3.6%。20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2690.5 亿元。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15.38 亿元,增长 13.1%,增加 385.18 亿元。开展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投放“百日攻坚”行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不含贴现)较年初增长 100.18 亿元,增速 28.6%。实现保费收入 93.23 亿元,。
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 39.60 亿元,增长 22.4%。其中,财险赔款与给付 26.22 亿元,增长 41.7%;人身险赔款与给付 13.38 亿元,下降 3.4%。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枣庄市拥有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枣庄经济开发区、薛城经济开发区、峄城经济开发区、山亭经济开发区、台儿庄经济开发区共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枣庄高新区枣庄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12月, 1990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立, 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是枣庄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鲁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区。相继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山东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科技资源支撑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和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产业新区。
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枣庄开放开发综合实验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该区已形成“一区四园”的空间规划布局,以高端纺织服装、新材料、环保水处理剂、新医药为主导产业,食品轻工、橡塑制品、高技术服务等为辅的十大产业发展格局‌。
这些区域共同构成了枣庄市的开发区网络,各自具有不同的主导产业,如薛城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为煤化工、机械、食品等‌。
2019年12月,枣庄鲁南大数据产业园等6家园区为省级示范园。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枣庄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9所全部开工,新增学位2.4万个。开展集团化办学13个,覆盖29所学校;组建教育联盟53个,覆盖成员学校191所;开展结对帮扶113个,覆盖123个被帮扶学校。建设提升20所普惠性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增加普惠性学位3090个,全市学前普惠率达到85.58%。
医疗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医疗机构发展到2750家,其中,医院8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3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8个,乡镇卫生院46个,村卫生室1775个,门诊部39个,其他(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70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站,所)3个,妇幼保健院(站,所)7个,采供血机构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临床检验中心等)6个。
媒体
《枣庄日报》是中共枣庄市委机关报,由1958年6月创办的《峄县农村》报及以后的《枣庄工人报》、《枣庄市报》、《枣庄通讯》沿革而来,1980年1月改为现名。枣庄日报社是市委直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建社以来,始终秉承党报姓党定位和政治家办报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推进深融,已经形成“两报一网两微一抖多平台”的全媒体矩阵,是枣庄地区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主流媒体。
枣庄广播电视台成立于2010年3月,由原枣庄人民广播电台、枣庄电视台合并组建成立,现有人员1050人(含中广有线枣庄分公司750人)。设有新闻综合、经济生活、交通文艺、音乐四个广播频率和新闻综合、生活教育、公共三个电视频道以及鲁南传媒网一个门户网站,下设广播电视监测台、广播电视传输中心、电视转播台,广播中波转播台、微波站、中广传播枣庄分公司(手机电视)、广播电视器材站7个单位。
科技
2023年,枣庄市专利授权5883件,其中发明授权70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34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威智医药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枣庄市启迪之星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文化
截至2023年末,枣庄市的城市、县城和乡镇影院27家,票房8629.8万元。艺术表演团体3个,备案博物馆28个,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文化馆7个,美术馆2个,文化站6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处。
体育
2023年,枣庄市举办2场马拉松赛、4场中甲联赛主场比赛以及全国U系列青少年女子水球冠军赛、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健身秧歌交流活动等省级以上赛事活动23场。枣庄籍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9个,其中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获3金1银,参加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2金1铜。为全市200个村居、社区更新更换健身器材。51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实现对社会开放,全市所有公共体育场馆应开尽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8㎡,基本建成遍布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
环保
2023年,枣庄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2%,新增植树造林8150亩,环境空气优良率64.1%,优良天数226天。完成109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在100%,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入选国家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滕州市智慧环保平台入选全国“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
社会保障
截止至2023年末,枣庄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0.81万人、72.23万人、47.04万人和44.45万人。新增参保企业2396户,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6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92.92万人和296.2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为96.2%。各项社保基金收入127.37亿元。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比上年增长3.8%;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达到168元,惠及62.81万人;上调失业保险金标准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连续6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标准,惠及城乡低保对象71331人、特困人员14601人。运营爱心食堂112处,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1000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4%。
交通运输
综述
2023年,枣庄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34.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85.6公里。普通国省道总里程774.7公里,一级公路占比55.9%。农村公路总里程8273.8公里。港口吞吐量2325万吨,增长23%。枣庄翼云机场全面启动建设,填补了枣庄市航空运输空白。济枣高铁开工建设。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9条,增加运营里程135公里,升级改造公交站台80处。
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以“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突破年”为抓手,全年计划投资60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投资60.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的目标任务,预计年度可完成投资66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8.9%。
公路
2023年,枣庄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34.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85.6公里。普通国省道总里程774.7公里,一级公路占比55.9%。农村公路总里程8273.8公里。
铁路
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枣临铁路贯穿过枣庄市,截至2022年,枣庄市拥有京沪高铁枣庄站、京沪高铁滕州东站、枣庄西站、枣庄东站、滕州站五个铁路站。
航空
枣庄翼云机场位于山亭区西集镇,处于枣庄行政辖区中心位置。2022年12月21日,枣庄翼云机场工程正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枣庄翼云机场概算投资21.86亿元,规划用地2956亩,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机场跑道长2600米,航站区按旅客吞吐量1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00吨、飞机起降量1.3万架次的目标设计,主要起飞空客A320、波音737、国产C919及以下机型。枣庄翼云机场2025年建成后,可辐射周边人口超过600万,对枣庄市服务和融入全省新发展格局,促进鲁苏豫皖交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运
2023年,枣庄市交通运输局聚焦“一港四港区六作业区”总体规划,加快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水路运输能级全面提升。2023年,枣庄市港口吞吐量2325万吨,船闸通过量2.8亿吨,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集装箱运输1012标箱,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底,枣庄市开通公交线路202条,全市65个镇街、2111个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
截至2021年9月,枣庄市现有巡游出租汽车公司18家,巡游出租车1540辆;网约车公司23家,网络预约出租车386辆。
人文
综述
枣庄市是一座历史层次感丰富的城市,既有新石器时代的北辛遗址,也在这里打响了台儿庄战役,枣庄市体现了当地人民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历史。
饮食
枣庄人饮食习惯以咸和辣为主,代表菜有枣庄辣子鸡、菜煎饼、四鼻鲤鱼、南石驴肉、临城桃等,当地人普遍以煎饼、稀饭、大肉面为主食。七八十年代以来生活水平提高,口味逐渐趋于略咸、微辣、清香、少脂。枣庄的羊肉汤、辣子鸡、菜煎饼“三大名吃”成了普通人家的家常便饭。
习俗
枣庄民间缝绣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以布、绸、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门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扎等技法来制作民间缝绣的工艺作品。枣庄民间缝绣作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精巧飘逸,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主要作品有喜香鱼系列、香荷包、布老虎等。采用传统技法,又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制作成了具有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手工艺品。民间缝绣的作品大都色彩强烈,大红对大绿,色彩搭配富有跳跃感。
鲁南花鼓起源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是当时台儿庄运河两岸比较流行的演出形式之一。鲁南花鼓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好方式。运河花鼓这种表现形式,不但地方特色鲜明,接近生活,能够渲染节日气氛,而且能够体现出鲁南运河两岸人民的粗犷、豪放,以及浓郁的地方民俗、民风,深受老百姓欢迎。
鲁南花鼓是一种载歌载舞,以打击乐为主,场外擂鼓者为总指挥的秧歌群舞。打击乐主要包括:一面大鼓、两副大镲、两副小镲、一面小锣;吹奏乐有唢呐等。鲁南花鼓融歌、舞、打击乐三位于一体,表演幽默风趣,动作粗犷奔放,唱腔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前的走街串户时在广场表演,旧时花鼓队进村后,打击乐要先进入架屋(敬神的房子)拜神、祭祖,喊号“南无阿弥陀佛”,祈祷神灵保佑人寿年丰,村里摆烟茶糖果招待,然后进行表演。
地区象征
枣树为枣庄市树。枣,调和百药。山东枣庄因枣得名。枣庄古枣林位于山亭区店子镇8万亩长红枣园内,核心保护区面积1800亩,其中,树龄100 年以上的古枣树7200 余棵,500 年以上1186 棵,1000 年以上的372 棵,1200 年以上的“枣树王”“枣皇后”“唐枣树”等38 棵,尚能正常开花结果,是山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枣林。
石榴花为枣庄市花。石榴,寓意团结。山东鲁南枣庄市峄城区境内,有片一望无际的石榴园一一万亩石榴园。这里的石榴栽培历史悠久,百年以上的石榴树千余株,部分石榴树树龄在400年以上。在这个石榴山庄里流传着许多有关石榴的神话传说、信仰习俗。五月榴花红似火,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花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红色文化
枣庄是红色文化高地,是台儿庄战役的发生地,铁道游击队的起源地。设立有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台儿庄大战旧址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铁道游击队是闻名全国的革命队伍,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鲁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铁道游击队挥戈百里铁道线,出没万顷微山湖,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创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日军,谱写了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不但是抗日游击战争中的鲜明旗帜,更是永远矗立在全国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运用,深入挖潜红色资源、弘扬红色基因、丰富红色文化。进一步赓续传承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报国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凝聚高质量发展力量。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10月,枣庄市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1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7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综述
枣庄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当年全省智慧旅游样板景区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生态旅游区1家、省级精品文旅名镇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4个、景区化村庄46个。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有峄城冠世榴园风景区和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
枣庄有“中国红色经典城市”的美称,坐落在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参加台儿庄大战的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宏伟场面。2005年,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台儿庄大战纪念地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枣庄市与井冈山、西柏坡、延安一起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重点调度的20个红色旅游城市。
重要景点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31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