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言》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
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
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枢言指出:爱民、利民、益民、安民,四者都是从道产生的,帝王运用它们,天下便得治了。帝王,就是要分清什么事情应当放在前面,什么事应当放在后头。把人民和土地放在前面就对了,把高贵和骄傲放在前面就错了。所以,先代圣王总是慎重地处理何者为先、何者为后的问题。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
散文主要是秦疏和
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
管仲及
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管子》是
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
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
《管子》76篇﹐分为 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 7篇﹐《短语》 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 4篇﹐《管子轻重》 16篇。书中《韩非子》﹑
贾谊《新书》和《
史记》所引《牧民》﹑《山高》﹑《乘马》诸篇﹐学术界认为是
管仲遗说。《立政》﹑《幼宫》﹑《枢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学术界认为是记述
管仲言行的著述。《心术》上下﹑《白心》﹑《
内业》等篇另成体系﹐当是
管仲学派﹑
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
尹文的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