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庄村,该村地处大青山脚下,在镇驻地西南1.5公里处,蒙河绕村而过,
京沪高速公路横卧东南,沂南服务区在村正北。有山,有水,有岭,土地既有肥沃土地又有山岭薄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现有土地900亩,山岭河滩400亩,400户,1170人。主要种植黄烟、花生等经济作物和玉米、地瓜等农作物。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3160元。
相传王氏最早立村,约在明初。另据刘氏谱载,其始祖自双堠河西于明
万历年间迁居果庄。此地多果树,故名果庄。
该村刘乃杰和刘曰时于1938年入党,是本村最早
共产党员。1938年春天,村里成立了游击小组,刘乃杰任指导员,成员刘月时。游击小组曾经和日本鬼子、汉奸、国民党部队等多次发生战斗。1942年麦黄梢时,一天早晨游击小组遭到反动汉奸刘乃林的合围,当时,小组成员晚上在玉皇庙住宿,白天各人回家干活。高连贵凭着2颗手榴弹突出重围。还健在的有:刘元梅、刘如荣、高连贵(南下干部)。1941年成立党组织,1942年成立村公所。该村在1920年由张建勋办起了当地最早的一处私塾。1950年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双堠区第一处完小,史称果庄完小。较早时,李洪沂在该村开办过酒厂,建国后,依据酒厂的设施建成了双堠粮库,在计划经济年代曾产生过重要的作用。1972年双堠公社又在此办了编织厂、酒厂,1978年又建起了精神病医院。双堠供销社最早在该村开办。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该村共有沈西明、刘长增、万青年、刘月聚、刘月才、刘乃友、刘乃义、胡家庆、刘全厚、刘西臣、滕万全等11人为国捐躯。
2002年该村投资12万元,硬化了乡村道路2公里,在村西蒙河上投资3万元修建了一座功德桥,2004年借“千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之机,使全村吃上了放心、干净的自来水。2004年6月,该村党组织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