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蝇属(Bactrocera )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 该类害虫飞翔灵活,体形似蜂,故称“针蜂”,又称蛀果虫、
桔小实蝇、桔大实蝇、黄苍蝇、瓜蛆等,繁殖能力非常强,并且有迁飞性,
化学防治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蝇介绍
果实蝇尾部有一尾针,即产卵器。其成虫产卵刺入瓜果内,孵出的幼虫蛀食瓜果肉,造成瓜果局部变黄,而后全瓜(果)腐烂变臭,造成大量落瓜(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瓜(果)皮硬实,瓜(果)味苦涩,严重影响瓜(果)的品质和产量。为害杨桃、番石榴、柑桔、青枣、枇杷、黄皮、芒果、木瓜、桃、李、梨、苦瓜、丝瓜、
香瓜、甜瓜、
龙眼、荔枝等200多种瓜果蔬。
果实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园艺作物果实的重要害虫;其繁殖力强、寄主广泛,终年可见其危害,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亦是国际上农产品贸易上重要捡疫害虫;充分了解果实蝇生态与习性才能有效做出适当的防治措施,确保耕作收益。
实蝇生态及生活史
果实蝇之所以造成防疫上的困扰,是因为其生态习性有别于一般危害农作物害虫,果实蝇成虫以花蜜、腐果等为食,但其取食栖息并无特定区域,惟雌果实蝇产卵于果实表皮组织中,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中取食成长,受害果则质量低劣甚至落果。成虫活动范围并不仅限危害果园,用一般防治害虫之施药方法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幼虫又寄生于果实之果肉中;须谨慎用药避免药剂残留,一但果实受到果实蝇寄生产卵等于即将失去商品价值。
生活史简介:
成虫具明显趋旋光性,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摄氏度,成虫以花蜜、露水、腐果等为食,有1-2个月生命期,路上迁移距离2-3公里(在此范围活动)雌雄果实蝇可多次交尾,雌果实蝇在果实不同部位产卵,它在1-2月成虫期约可产下1000颗有效卵。
卵雌果实蝇将受精卵产于果实外表皮或受伤害果实伤口处,卵经24小时后孵化。
幼虫孵化后之幼虫钻入果肉取食,经两次脱皮,6-10天后老熟幼虫跳跃能力强,跳入土中化蛹。
蛹经6-10天可羽化潮湿的土壤有利于果实蝇羽化。
分布状况
其种类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以及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地区, 少数种类分布于非洲南部和夏威夷群岛。世界已知约 470 种,我国 已 知 46 种 。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海南、浙江、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香港、澳门、台湾等省区均有分布。
综合防治技术
1、人工防治(田园清洁法):及时对受害果园(菜园)的落果清除掉,进行集中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深埋、水浸、焚烧、水烫等杀死果内幼虫。
2、诱杀雄虫:应用专用性诱剂和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可起到诱杀大量雄性成虫而减少雌雄交配产卵数量的作用,及时压低虫源。诱捕器每亩均匀安放5个,每个诱捕器内放进性诱剂进行诱捕雄性成,性诱剂每20-25天添加一次。
3、化学防治:成虫发生量大的果园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90%晶体敌百虫800倍或4.5%
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均匀喷雾。
4、果实套袋:套袋保护是较好的物理防治措施,对有条件套袋的果园采用此法,既可以减轻各种病虫为害,又可提高水果品质和商品价值。
5、为了有效监测实蝇及其他害虫在瓜果上发生规律,迅速控制其为害,并确保瓜果及环境不受农药污染,国家公益性项目“果树实蝇类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主持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研制出针对实蝇类(果实蝇和瓜实蝇,又称针蜂、蛀果虫、
桔小实蝇、桔大实蝇、黄苍蝇、瓜蛆等)害虫监测及防治效果极佳的昆虫物理诱黏剂—黏王,适用于柑桔、番石榴、青枣、芒果、番荔枝、杨桃、荔枝、龙眼、西瓜、丝瓜、苦瓜、甜瓜等200多种瓜果蔬,本产品利用昆虫嗅觉、视觉等原理,采用植物天然提取物及德国原装天然优质黏胶诱引实蝇,将实蝇及其他有害昆虫黏于黏胶上,使其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