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linzhiensis W. C. Cheng & L. K. Fu)是松科云杉属乔木丽江云杉的变种。树皮暗灰色,深裂成不规则的厚块片。枝条平展,树冠塔形。小枝上面之叶直上伸展或向前伸展,小枝下面及两侧之叶向两侧弯伸。球果卵状矩圆形或圆柱形。种子灰褐色,近卵圆形,种翅倒卵状椭圆形,淡褐色。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50米。树皮暗灰色,深裂成不规则的厚块片。枝条平展,
树冠塔形。小枝上面之叶直上伸展或向前伸展,小枝下面及两侧之叶向两侧弯伸。叶较扁,腹面每边有白色气孔线4-7条,背面每边无气孔线,或有1-2条极不完整的气孔线。
球果卵状矩圆形或圆柱形。种子灰褐色,近卵圆形,
种翅倒卵状椭圆形,淡褐色。
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近种区别
林芝云杉小枝被毛的多少及毛的形状,冬芽的形状,球果的大小、粗细,种鳞的厚薄等均有变异。与丽江云杉(学名:Picea likiangensis (Franch.) E. Pritz.)的主要区别在叶较扁,背面无气孔线,或个别的叶有1-2条不完全的气孔线。
生长环境
林芝云杉主要生于海拔2900-3700米的地带。在中国西藏的海拔分布范围为2700-4000米,以2800-3500米最多。西藏分布区的气候以温凉湿润为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约为4-9℃,最冷月平均气温为-6-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1-16℃,≥10℃的年活动积温为880-2260℃,无霜期约3个半月。年降水量为600-1000毫米,相对湿度约为55-75%。林下土壤为棕壤,土层深厚(60-100厘米),淀积层呈黄棕色,土壤质地轻松。在其分布区的下部,经常与
华山松、
高山松以及
云南铁杉针阔混交林相接,分布区的上部,逐渐向
急尖长苞冷杉群系过渡。在海拔较低或湿度较小的地区,林芝云杉群落多分布于阴坡、半阴坡及山谷中;在海拔较高和较湿润的地方,多分布于半阴坡,甚至可以在阳坡分布。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差异,林芝云杉在其辽阔的分布区内,分化出多种林型,常见的有:谷地灌木蕨类云杉林、坡地箭竹云杉林以及灌木高山栎云杉林等几种。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在西藏主要分布于西藏的林芝、米林、波密等地,并向西分布至错那、洛扎、朗县、隆子、工布江达。在喜马拉雅主脊以北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形成大片森林,是西藏中部地区富有代表性的云杉林。
繁殖方法
林芝云杉实生苗期生长缓慢,培育周期长,实生种子园由建园到生产种子需时极长,而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比较简便和经济实用。
选择树龄中等,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枝干截剪制作插穗。插穗长10-12厘米;插穗上切口剪成光滑的平面,以减少水分散失,下端切口剪成光滑的斜面。
选用苗圃土、森林腐殖质土和牛羊圈肥为基质材料。将苗圃土、森林腐殖质土和牛羊圈肥按体积比6:3:1充分混合均匀,装入直径8厘米、高12厘米的营养袋中,扦插插前2天用0.4%的
高锰酸钾进行淋灌消毒。
扦插前,将制备好的插穗放入流水中冲洗3分钟,取出后下端先用0.5%
多菌灵溶液浸泡3-5秒,放入0.4%的高锰酸钟溶液中消毒1分钟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将穗条上的水甩干,下部放入0. 25克/升ABT生根粉1号的植物生长外源激素处理液中,速藏10秒、浸泡4小时,取出后进行扦插。采用直插法,即将插穗竖直插入营养袋基质中,每营养袋扦插5株插穗。为防止扦插时损伤插穗,扦插前先用稍大于插穗的木棒在基质上打一引导洞,深度大于穗条长度的1/3-1/2,插后将其周围基质稍加压实并浇透水,以免插孔和穗条间出现空隙,影响穗条的活力和生根率。
做好日常扦插苗的田间管理。在阳光充足的中午用遮荫网进行遮荫。同时每天进行喷雾,控制空气湿度在80%以上;适时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温度18-28℃,>31℃的温度持续时间小于等于2小时。
林芝云杉插穗在扦插10天后有少量插穗的愈伤组织开始形成,20天时愈伤组织形成较多,未见不定根形成;扦插后30天林芝云杉插穗不定根开始出现,扦插后40-70天生根相对较快,此后变得平缓,并基本不再增加新生根。到扦插后80天,生根率达到最高值为73.33%,此后生根率稳定保持在70%的水平,80天后平均根条数不再明显增加,90 天时插穗平均生根数达到最大值为10.13条,但根系仍继续伸长,100天时平均根长达到最大值为8.47厘米。
主要价值
木材坚韧,纹理致密、直,耐久用,易加工,可供建筑、桥梁、舟车、器具、细木加工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材质优良,生长较快,为分布区森林更新及荒山造林树种。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