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曾用笔名志贡、述真。福建古田人,民族学家、
人类学家、
历史学家、
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
终身教授。
人物生平
林耀华(1910—2000),人类学家,生于福建省古田县岭尾村(现黄田镇凤亭村),笔名自贡、述真。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他在吴文藻先生指导的学士论文《严复研究》中借助文献及口述史料,探讨严复先生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诊断与主张。在论文中,林耀华不仅将严复先生的思想置于“社会进化”学说的传统中,更对严复先生理解和改革中国的思想、及其教育学说等,进行了细致探索。这种以传记入社会思想的写法,引发了燕大社会学诸学子在学士论文中进行人物研究的写作尝试。而林先生本人对此方法的探索也得以延续,在其名著《金翼》中臻于成熟。
林耀华此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继续攻读硕士并将研究重点转向中国农村的宗族制度。他发表于《社会科学》(季刊)第2期的论文《拜祖》(1931)运用传统考据的方法,初步探索了祭祖仪式的思想根源。硕士求学时的林耀华受到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Brown)的功能学说的影响,其硕士论文《义序宗族研究》(1935)以位于闽东农村的义序为田野调查地,以严整的功能分析的方式描述了“宗族社会”的概念,对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立足于中国东南地区宗族的汉学人类学有重要的影响。
1937年,经吴文藻先生的推荐,林先生获得哈佛燕京学社的奖学金,赴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他利用历史文献研究西南地区的苗族,写成了题为《贵州的苗蛮》(Miao-Man Peoples of Kweichow,1940)的博士论文。该论文的创作是林耀华民族研究的开始,后发表于《哈佛亚洲研究学报》(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林耀华利用此前在福建的田野材料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金翼:一个中国家族的史记》,于1944年在美国出版,1948年,该书修订版以《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为名在英国出版。《金翼》讲述了黄东林与张芬洲的两个家族在20世纪上半叶的命运沉浮。林先生结合了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融入了“平衡论”的社会理论,以生命史的白描手法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家族制度。其所开启的可持续民族志工作范式,糅合多个学科传统叙事的生命传记法,在特定时空关系中追踪全面社会关联的编年史手法等等,皆是20世纪上半期燕京社会学的社会学中国化理念的重要成就。
1941年,正值国内抗战艰苦之际,林先生离开哈佛大学归国,于1943年出任成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1946年随燕京大学迁回北平。在蓉三年,林耀华投入到了川康边界的边疆民族研究,先后进行了有关凉山彝族、(西)康北白马藏族,川康北界嘉绒藏族的田野工作,成为是燕京大学边疆民族志方向的代表人物。他写就《
凉山彝家》、《四土嘉戎》(原稿不幸遗失)等一系列边疆民族研究的著作。其中,《凉山彝家》一书是林先生对1943年凉山田野工作所得的系统整理,1947年5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此书以功能主义的视角横剖彝家的社会系统,以彝人之氏族(家支)为主线,细述彝人的氏族组织、婚姻亲属、生产方式、等级阶序、世仇制度(“打冤家”)以及巫术信仰各环节间的复杂纽结,次及这些关系对于维系彝人社会整体秩序的意义。但同时,他并未将彝家作为一个封闭的整体加以分析,而是在该书几乎每一个章节中都贯穿了对彝汉社会之交往互渗的观察和理解。对族群之间关系与族群内结构的并置,是林先生在凉山民族志中对经典结构功能理论的突破。
1950年7月6日—9月23日,林耀华带领燕大、北大、清华三校师生25人,到呼纳盟(今呼伦贝尔盟)进行
蒙古族、
达斡尔族的社会调查。工作团所写的《内蒙古呼纳盟民族调查报告》,在九十年代由当地学者从档案中发现后出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西藏科学工作队随军入藏,林耀华担任工作队的社会科学组组长。这次考察工作历时一年半,后来林耀华主编的《西藏社会概况》(《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丛刊》,第一辑,1955年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刊行)即以这次调查为基础撰写。
1953年8月初—10月中旬,林耀华带领考察团赴黑龙江省
龙江县、纳河县和内蒙古呼纳盟
海拉尔、
布特哈、
莫力达瓦等地进行达斡尔民族识别调查,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积累了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保留的原始社会残余的资料。
1954年5月—10月,林耀华率领调查组赴云南文山、蒙自,玉溪、大理、丽江、普洱等地,对藏、彝、苗、傣、壮、哈尼等族的不同支系进行民族识别调查,并主持编写了《云南省民族识别研究第一、二阶段初步总结》(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印发,1954年)。此次调查,除确立少数民族族属外,还对68个具有不同称谓的族体进行了正名或归并。
1956年后,林耀华工作重点转向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对外(前苏联)学术交流,但仍积极参与民族学应用研究。
1958年,林耀华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并担任云南组负责人之一,继续在云南从事调查研究工作。
1964年,他还进入到西双版纳布朗山进行考察。
1975年文革后期,林耀华二上凉山,写成《凉山彝族今昔》长文。
1979年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委员、英文《当代人类学》杂志通讯编辑、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名誉顾问等职。
1984年,74岁的林耀华为指导研究生实习而三上凉山,回京后写成《三上凉山--探索凉山彝族现代化中的新课题》一文,分析了彝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互动的现状并提出建议。
1990年代初,林耀华委托出身凉山彝家的博士生潘蛟四上凉山进行调查,师徒据调查材料合写成《半个世纪以来凉山彝家的巨变》,对1956年以来彝族社会发展作了系统深刻的描述和分析。
2000年11月27日,林先生逝世于北京。
林耀华是社会学“燕京学派”中承上启下的中坚学者之一,他的求学、研究和教学的生涯都和燕京社会学所坚持的社会学中国化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林耀华的宗族和边疆民族研究,有力扩展了社区研究传统的界限。而《金翼》所代表的的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更成为中国社会学学术写作的典范。
主要影响
他应用人类学知识为新中国服务,率先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
人类起源论研究,其著作《从猿到人的研究》使国内的人类学研究转到新的方向。
他主编的《原始社会史》,内容侧重中国,兼顾世界,是中国阐述原始社会史最为详尽的一部学术著作。
他自1941年起先后在
云南大学、
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和
中央民族学院致力于原始社会史和民族学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教学和
科研人员,为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许多民族学论文(包括与他人合作的),辑成《
民族学研究》一书,对原始社会史分期、
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民族学研究方向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其学术成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现被聘任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协会主编的《
当代人类学》通讯编辑、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和美国
传记研究所的国际名誉顾问。
他曾亲自带领团队深入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实地调研,鉴定和确立了彝族、白族、傣族、苗族、回族、哈尼族等13个少数民族,独立鉴定了1个少数民族,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族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他的传记已被多种国际名人传收录,如美国《
世界名人传》第6、7版,英国《当代成功的国际名人传》和日本《
文化人类学事典》等书。
代表著作主要有《金翼》(英文版)《凉山彝家》《原始社会史》《民族学研究》《民族学通论》(主编)等。其中《原始社会史》一书获得1988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等三项奖励。
出版图书
担任职务
曾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
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教授,并担任全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会的
领导职务。
历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主任民族学系主任,
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祖成员。
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
燕京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及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和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名誉顾问等职。
后世纪念
2014年9月成立了古田县林耀华研究会,吸收熟悉了解和热爱金翼的会员80多人,为挖掘弘扬“金翼文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2015年初,黄田镇出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古田县金翼文化有限公司。现以公司为依托,已申请注册20类200种的商品标识,涉及旅游、餐饮、住宿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
2015年10月份召开的林耀华学术座谈会影响力最大,有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省、市领导以及林耀华先生的亲属计150人出席开幕式和座谈会。扩大了金翼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天该消息还在人民网和新华网刊出,大大提升了“金翼文化”的知名度。
2016年8月,在由中央民族大学、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主办,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具体承办“林耀华学术思想与凉山彝族发展研讨会”期间,林耀华铜像在凉山奴博落成。
主要著作
1.The Golden Wing: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Chinese Family,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1947. 中文版《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庄孔韶、林宗成译,三联书店,北京,1989。2000年再版。
2.《
凉山夷家》,商务印书馆, 1947。英文The Lolo of Liangshan (Liang-shan I-chia)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Inc. New Haven, 1960.
3.《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1。
4.《原始社会史教学大纲》(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审定,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5.《原始社会史》(主编),
中华书局,北京,1984。
7.《
民族学通论》(主编),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北京,1990版,(1997修订再版)。
8.《凉山彝家的巨变》,商务印书馆,北京,1995。
9.《林耀华先生学述》,
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1999。
10.《
从书斋到田野》,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
11.“中国的
经济文化类型”,(与切博克萨罗夫教授合著),原载《苏联民族学》1961年第3期。日译连载于《东亚民族学论文集》第2(1965)、第3(1966)和第4集(1967)。中文版初见于中央民族学院
民族研究所编《
民族研究论文集》第3集(1984),第10-53页。
12.《
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北京,2000年。(为林耀华教授在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