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甲乙 (1921-) 瓷都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艺人。
民国10年生,养父林友玉(1880—1938年),福建永春
蓬壶人,10多岁时到
德化城关当夥计,后于塔雁街开“永兴”铺,经营屠宰、杂货,后来又于岳美街兼营杉行。甲乙于2岁时,由
土匪掠卖到浔东某山村,未几转卖与林友玉为养子,兄弟中排行第四。
人物经历
林甲乙8岁入育英小学,14岁入永春县崇贤初级中学。17岁考入
黄埔军官学校,20岁毕业分配到东北任某军105师少尉排长。因感于气候、水上、生活习惯差异,不安心于东北
部队生活,屡经申请,1944年调福建龙岩师管区接兵部队,遂卷行囊回德化,未去龙岩报到而离开国民党部队。
林甲乙脱离部队后,闲居在家,有时协助家庭门市。1946年结婚成家。因其长兄林心弦与瓷塑大师许友义次子义概友善,时文概于城关程田寺格经营“云麟”瓷庄,遂介绍与许文概,向他学习瓷塑技艺。
林甲乙秉赋艺术素质,上小学、中学时,对图画等艺术课程别感兴趣,加上有一定社会经历,理解力强,经过短时间努力,很快掌握瓷塑基础技法。未几许文概徙居香港,林甲乙亦告别瓷坛在家赋闲,偶尔断续自学。
个人履历
林甲乙存程田寺格云麟瓷庄学艺期间,结识了“蕴玉”瓷庄主人、雕塑名师
苏勤明。
1950年代初,
苏勤明受聘于德化瓷厂任雕塑组组长兼工艺技术负责人。
1956年夏,德化瓷厂雕塑组扩大下设8个作业小组,技工、学徒发展至七八十人,缺乏技术力量,林甲乙经苏推荐,受聘于德化瓷厂,任雕塑作业组小组长。在这期间,他带领班组完成正常的生产任务,对新艺徒的技术指导,并利用工余间隙进行创作。先后塑有钗头凤、
西施浣纱、麻姑献寿、粱韩抗金、五娘观灯、董永与七仙女、横渡金沙江等多件古今题材作品,深得同行赞许。后来,又向较高难度的方向探求,先后雕塑有5层、7层、9层、13层宝塔与天女散花、牛郎织女,昭君出塞、桃园三结义、郑成功、济公以及浮雕花木兰、浮雕穆桂英、四季花六角形花瓶,浮雕三龙熏炉等作品,其后又塑有貂蝉拜月、凤仪亭,穆桂英挂帅、穆桂英骑射,贵妃赏花、贵妃醉酒、贵妃沐浴,木兰看军帖、木兰扳弓、木兰脱靴、木兰回马枪与浮雕龙风花瓶、浮雕孔雀花瓶等。
1980年退休后,又塑有八骏马、龙舟亭、关公拖刀等瓷塑作品,并建起家庭小陈列橱,以与亲友共赏及留供儿孙作纪念。
主要成就
主要奖项
林甲乙的瓷塑作品,构思造型别具一格,有的作品部件极其精细。如5层(高42公分)、7层(高52公分)宝塔瓷塑,六角翘檐挂铃,铃链、铃扣活动细垂。高32公分、长29公分龙舟亭瓷塑,以龙身为舟身,舟中构三层高亭.亭外八角翘檐挂铃,亭中各层分别塑宴饮、奕棋、弹唱人物,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其7层宝塔、穆桂英骑射瓷塑,获1979年春节德化县科委、文教办、总工会等联合举办的陶瓷工艺美术创作展览二等奖;
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瓷塑,浮雕孔雀花瓶获三等奖。龙舟亭瓷塑,1989午荣获县举办的国庆40周年新产品展览评比三等奖。
7层宝塔瓷塑,又于1982年由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入《瓷国明珠》纪录片,1984年发行国内外放映;该作品照片刊载于1993年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瓷都德化古今诗萃》一书。
1956年至1966年,林甲乙曾多次被评为德化瓷厂先进生产者。1989年11月,经德化县人民政府授予“陶瓷工艺美术艺人”荣誉称号。1998年5月,经泉州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确认为“
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
个人荣誉
林甲乙于1990年被选为福建省泉州巾
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为福建省优抚对象,由省民政厅发给“定期补助金领取证”,每月享受定额补助金待遇。
家庭情况
林甲乙二女林秀圆(1962年生),四女林秀婷(f964年生),均于1978年进德化瓷厂艺术瓷车间,继承父亲从事瓷塑工艺。林秀婷于1997年5月经泉州市职务职称改革领导部门批准确认为“陶瓷工程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