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炎(1891~1947),原名福新,广东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石岐乡东村田寮人,讲石角蛇话。童年时就读私塾、小学,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到广州一家小钱庄做“后生”(学徒),为老板的挚友赏识,推荐到汕头的钱庄做店员,负责外出收送扩单和钱币,工作量很大。几年后,基本学会经营钱庄的本领,便携眷往上海,自办大昌行钱庄。他“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宗旨,经过多年努力,仅在常德路街内,便拥有多间店铺,又与
孔祥熙、
宋子文等上层社会人士有交往,成为上海有点名气的富商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曾向前线捐献飞机,并购买粮食救济广东旅沪灾民,知名度越来越高。
民国22年(1933年)3月,他与挚友何善衡、盛春林、梁植伟、何添等集资10万港元,在香港中环路开办了恒生银号,自任董事长。因他在上海有产业,在
广州十三行亦开有银号昆昌(抗战胜利后改汇隆),经常来往于香港、广州、上海等地,努力开拓银号业务。恒生银号以华资面目出现,从事金银、外币买卖和汇兑、押汇业务,注意为中小客户服务,生意越做越大,入股越来越多,到民国26年,已成为香港银行、银号大户之一,当时《粤华报》常有文章称他为“金融巨子”。
民国30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他把资金转移到澳门开办永华银号。抗战胜利后,将资金从澳门转回香港复办恒生银号,并率先拓展南北物资交流及汇兑业务,致力香港经济复兴。民国35年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统区货币贬值,香港黄金、外币炒卖业高潮迭起,恒生银号与其同行一样从中渔利,资金倍增。
他知人善任,主张“凡能者举之”,对于无能者拒之于门外。曾有不合条件的亲友要求进银号工作,他婉言地说:“你做生意不够本钱,尽管开声,但要求入恒生做事就难了”。多年来,在恒生任高级职务的不下数十人,却没有一个是靠他徇私情提拔上去的。他去世后接替董事长要职的,不是亲属而是挚友何善衡。他为善不求名,有一友人因缺捐资办学的资金而愁眉苦脸,他知道后说:“钱还是要捐的,再穷也要办学校,你做一个计划,看要多少钱,我来帮你。”事后还叮嘱那位朋友不要告诉别人“钱是我捐的”。
他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在30~40年代本县多次遭受水灾时,他都向灾民施粥分米、赠医施药。抗日战争时,资助在港的清远同乡疏散回内地。清远师范、清远中学、清远方便医院、香港东华医院、澳门镜湖医院等的兴建或扩建,都曾得到他的巨款捐赠。在家乡
田寮村他出资建有东兴小学,教学设备完善,当地孩子入校读书免收学费,免费发给学生文具用品,教师在校用膳亦免费。建
兴仁小学时,他捐资1000元白银。在兴仁墟、
石龙头村、东村,他捐资建了3座钢筋水泥桥。修建
石泉坑水库,他捐助白银3000元。
民国34年,曾先后担任香港清远同乡会、清远公会名誉顾问。民国36年2月,因心脏病突发辞世,时年56岁。送葬之日,香港的花圈被购一空,护棺送葬的人群长达一公里之多。
长子:林秀梁是美国化学博士,毕业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港后进恒生,负责外汇业务,短短几年便升为副总经理,并进入董事局,1976年5月,因一场小病去世。其妻林李翘如为大学资助委员会主席,曾当律师及在中学任教。保安局局长
叶刘淑仪、前房委会主席
王鸣及商业电台高层
俞琤等,都是她的学生。
次子林秀峰与三子林秀荣在兄长辞世不久,分别辞退工作。由于林炳炎于早年逝世后留下3亿港元的遗产,指定其中2亿港元要用于文化事业,林秀峰便于1976年入股
佳艺电视台,成为董事之一。他当年曾热烈追求港姐出身的无线电视台当红艺人
缪骞人;但佳视倒闭后,两人也就此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