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村
洋里乡下辖村
林洋村位于洋里乡北方约7公里处,东面与刘地村接壤,西面为闽清县,南接花桥村,北接长基村。全村耕地面积620亩,山地面积7570亩,人口180户,800余人。下辖前林洋、里林洋、岩下3个自然村
城阳乡林洋村
林洋村系福安市城阳乡管辖,位于福安市东官路前往柘荣、霞浦途经之地,东靠韩阳十景仙岭东山雪晴,西邻秦溪洋开发区,南接韩阳十景石门漏月,北邻留洋瀑布。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560人,136户,辖有4个自然村,林洋、坪岗、黄柏岭、坑里楼等5个村民小组,距市区11公里。
林洋村历史
林洋村始祖是宋代元五年从寿宁县迁徒林洋,距今808年。民国23年黄柏岭自然村有革命烈士陈金全、安福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金全之妻孙素珠、闽东苏维埃政府妇女会主席等五人。解放后坪岗村有社教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陈绍铃,坑里楼解放后定为福安市老区、畲族基点村,民国23年时期在解放后曾任中顾委曾志、宁德地区专员黄垂明革命活动的主村。
林洋村史料
林洋村村尾有千亩树林,村中有一条溪,溪中有金龟潭、有宋代建筑陈氏祠堂一座,林洋、坪岗有清代建筑古民居10座左右。尤其是坪岗自然村后门山有明朝三十六葬墓地一座直上蛇里山(仙阁梁)。登上“韩城一顶峰”仙阁梁,北望东山柘荣;西览占洋层层山岭;南瞰韩城园林市貌;东眺白马港海上田间风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眼观六路,耳观八方。“忠比文山”的抗清民族英雄刘中藻聚众万人于这险要隐蔽的盆谷中练兵。清光绪十年版《福安县志》中记载:中藻义举,震动仙界。奉五帝之命,五马神前来扶危。无奈天意难违,进退两难的五马神只能隔着龙潭溪在仙阁梁练兵场对面落脚成山神。“万壑通明处,悬岩斗水开。断云随鸟去,飞瀑卷山来。难劝雷霆静,惟闻风雨哀。遐山思穴石,满种一梅峰”。刘中藻这首诗《龙潭池洞观瀑布》诗,写出了当时仙阁梁、龙潭瀑布的自然景观,写出了当时抗清斗争的严峻形势。沿着刘中藻兵古道追魂,可见当年宽达丈余的寨墙石砌基座,可见练武场和点将台,可见盆谷那两口不竭的古井和试剑石的陈迹点点。
锣圩镇下辖村
地理位置:林洋村位于锣圩镇东南部,东邻宁武镇培桂村,南与宁武镇新甫村隔河相望,西与兄弟村岜勋村交界,北面与树合村相邻,东北部和华侨投资区里建农场平良分场接壤。村部所在地距锣圩镇政府17公里。是锣圩镇甘蔗种植大村之一。全村有9个自然屯,11个村民小组。居住有壮、汉、瑶各族人民470户,人口1619人。
历史沿革:林洋村是一个设立不久的行政村,是一九七九年以本镇岜勋大队分设出来的一个行政村,当时命名为林洋大队。到1984年9月又改为林洋村民委,1987年改为林洋村公所,下辖东林村民委、岜羊村民委、雷密村民委和水响村民委共四个自然屯村民委。于1994年取消村公所名称,取消自然屯村民委,设立一个林洋村民委员会。
自然环境:林洋村东北部为喀斯特地貌石山,西南部以缓坡和小平原地为主。南环绕武鸣河,西北部有锣圩河汇入,又是武鸣河与锣圩河交会处。在村部前面还有多个冬暖夏凉的潭水,更有丰富的地下河水资源,目前还有正在筹建的六马发电站。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976亩,其中水田1072亩,畚地3904亩。村内有伏里坝,东林坝、水响坝和六马坝水利灌溉网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霜雪少见,植物四季常绿,特别有利于发展亚热带果品作物,加上地住于新公路沿线和华侨投资区接壤,交通便利,是优质农业和农业产品加工企业的投资环境。
经济状况:林洋村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林茹、红橙、龙眼、荔枝等水果为主。
参考资料
概况.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基层信息化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8 08:35
目录
概述
城阳乡林洋村
林洋村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