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墓位于重庆市
沙坪坝区林园内(现重庆通讯学院驻地)大操场后的一个小山岗上,为重庆仅有的一座
国家元首级陵墓(重庆另仅有一座皇帝古墓——
明玉珍墓,位于原江北城,距现
重庆大剧院约500米。1982年3月发现,1983年12月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玉珍为大夏国开国皇帝,1363年在重庆称帝,国号
大夏)。现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林森墓位于重庆市
沙坪坝区林森官邸右前方,为圆柱形土石墓冢。坐北向南,墓直径13.4米,高3.2米,占地面积976平方米,墓冢弧形转角左右各18级,四周有圆形石栏杆,高80厘米,宽30厘米。墓冢前有扇形墓碑,上有国民党党徽。正中楷体阳刻“国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系国民党元老
居正题书。左书“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立”。
墓碑宽2.86米,高3.68米,座长3.28米宽0.7米,高0.48米,碑后墓志文第系叶楚伧撰文、吴春晖篆书。前有一石质长方形祭台,祭台长3.34、宽0.64米、高0.79米,前为长方形石坝,长28.2米宽22.65米,石坝前有中央回纹、云雷纹。左右各42级梯形踏道,整座墓青松环绕,常年都有海内外游客前来瞻仰凭吊。该墓“文革”中被毁,1979年国务院批准
重庆市人民政府拨款按原样恢复重建。2001年1月4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沙坪坝区人民政府2001年12月已挂牌保护。
破坏
“
文化大革命”中,林森墓受到严重破坏。墓被
红卫兵炸裂,林森遗体被焚化。1979年底,林森墓修复,外观环境和林森墓原貌符合;但墓内是空的、无物,可供亲属与后人凭吊。
修复后的林森墓由青石砌成。墓后一片绿荫浓罩,墓两侧是高大的松柏和茂密的花木,还有笔直挺拨的楠木林,清新、甜雅,也颇庄重。
林园
为着进行长期抗战,争取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林森率
国民政府来到重庆。还正式宣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重庆成为
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林森于1939年底住进林园,所住公馆称林森公馆,编为4号楼。房屋为黄色,与青山绿树相映益。在林园期间,他坚持抗战,酝酿草拟并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对德意处于战争状态。
1943年5月12日,林森从林园坐车进城,准备接受加拿大驻华大使呈递国书。不料在路上与迎面一辆美军军车相撞,当时林森表面并无大碍,只觉稍有头晕,便立即回馆休息。第二天,林森穿戴整齐,准备再次前往时,晕倒在沙发上。从此,林森因严重脑溢血卧床不起。1943年8月1日,林森病逝于林园官邸,弥留时仍嘱收复台湾。8月28日,国民政府决定修建林森墓,工程于次年7月竣工。解放以后,林森墓曾四川省列为一级保护文物。
林森墓于1944年7月在园内建成。
林森在进重庆之前,已将古董、文物、字画、书籍等赠给博物馆和朋友,自己死后已无牵挂。1943年国民政府为林森举行国葬,所修建的墓穴,就选在风景秀丽的林园之内,他经常散步的地方。下葬前,治丧委员会打开了林森所珍藏的、平时随身携带着的那神秘手提箱,发现里面竟是林森亡妻生前喜穿的一双绣花鞋,且用精致手帕包裹着。这双绣花鞋被放在林森的棺椁中陪伴他长眠,同时还放进他平时所拄手杖。
由于林森一贯主张抗日,所以得到了共产党人的尊敬,中共中央致唁电说:“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
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元首逝世致哀》,并举行了公祭。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住在林园,早上起来散步时巧遇同样出来散步的蒋介石,蒋介石领毛泽东参观了林森墓,毛泽东对林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文革时期,重庆是武斗现象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林园和林墓惨遭浩劫,林森的尸体和棺椁全被焚毁。1979年,
中共中央评价林森为“著名的老一辈民主革命家”。
其人
林森(1868.1.18—1943.8.1),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白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福建闽侯县人。1877年入都会主办的蔡元培学校读书。1881年进鹤岭英华书院。1883年考入台湾中西学堂电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先后入美国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曾任国民政府临时参议院院长,中国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主要成员,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代理主席等职。
林森对孙中山一直是敬仰有加,今天称
孙中山为“国父”,就是当年林森率先提出的。国民党定都南京后,1931年12月,林森当选
中华民国政府第三任主席。作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林森在政治上淡薄名利,从不介入党争与派系,也不和军政大员来往,洁身自好、深居简出,追求所谓“无为之治”,实为名副其实的“好好先生”。又被授予“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之职,负责中山陵园的修建与管理。这一政治上没有优势的虚职正对林森的口味,因而乐此不疲。事实上,林森连任12年的主席,正是因为他把这个位子做到一个“虚位”。 胡适就盛赞林森是“现代中国的第一位平民主席”。
1937年冬,由于南京的战事十分危急,
中华民国政府决定放弃南京。由于白天日本飞机轰炸非常频繁,林森被安排在晚上坐船离开。临行前,林森来到会场向大家辞行,他拱手作揖,向大家说:“我已是古稀之人,将来是否能回到南京,已不敢作想,但你们一定要坚决抗日,肯定会取得胜利!”说完老泪纵横,低头不语,现场一片肃静。在蒋介石的劝说和众人的圆场下,林森一行在夜色中悄然离开南京,然后到达重庆。
林森为国民党元老,有功当世,其道德文章,亦为人所敬仰。有笔记曾称林为“五木先生”,说他有五大夫松的高节。在林园时,附近的村民每天都看到这个白胡子的老者,穿着布鞋,拄着手杖在园内悠步,碰到乡民还上前“问寒问暖”。山中有老乡民曾告诉游者:当时他还年少,来林园玩耍,偶见林森主席盘桓干泉边松下,至今印象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