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琪(1901~1955.9.27.),福建省
福州市人。民国11年在福州格致中学毕业后,考入福州协和大学,肄业两年。民国13年,在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杂纂员和校对员。同年考入上海浦东海关税务学校外勤班,7月毕业,派到
江海关任试用稽查员。
成立俱乐部
进入海关工作后,目睹中国海关在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下,关税不自主,海关内一切高级职位全为外籍人员窃据,华籍职员与外籍职员待遇极不平等,并不时受到外籍职员的欺压,林大琪极为愤懑。江海关部分思想进步的华籍关员,响应北伐革命号召,联络外埠海关外班华员筹备成立“海关外班华员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民国16年3月,俱乐部正式成立。此后,他们即积极推动组织全国海关各阶层华员的群众团体“海关华员联合会”,于民国16年4月24日正式成立。两个华员组织成立后,为收回海关主权,实现关税自主,提高华员地位,改善华员待遇,停止招收洋员等,与帝国主义展开了尖锐斗争。林大琪积极参加这一斗争,并被选为海关外班代表,民国17~19年曾多次出席全国外班华员代表大会。民国17年12月22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外班华员代表大会上,他曾提出“一方面要积极取消华籍职员与外籍职员待遇不平等,另一方面也要取消内外勤职员待遇不平等”的建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林大琪调至福州
闽海关。根据联合会的号召,成立华员联合会福州分会,担任该分会的负责人。
参加中国共产党
民国24年林大琪调江海关工作。民国25年9月,中共江海关支部成立,为了开展群众工作,积极筹建群众组织“乐文社”,林大琪积极投入这项工作,被选为干事,分工负责《关声》编辑组。民国26年8月17日,上海区海关华员战时服务团成立,林大琪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他和其他负责人共同努力下,战时服务团做了很多支援抗战的工作。民国27年5月在福州参加中国共产党。
民国28年林大琪调到闽海关涵江支关,民国29年5月调到三都澳福海关,民国30年底又调到洛阳关。在上述各关,他都积极组织或参加歌咏团、读书会、时事座谈会,演唱抗日歌曲,讨论时事,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民国33年4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洛阳,林大琪撤退至重庆。除了领导海关群众运动外,林大琪还主编《关声》(重庆版)。他安排海关里暂时没有接上组织关系的中共党员以及进步群众,轮流到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阅读文件,接受教育。帮助一些失掉组织关系的同志接上组织关系。担任中共外围组织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理事。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民国35年4月,林大琪调上海江海关工作。被选为江海关员工福利会的外勤代表,为争取改善职工生活而斗争。为了配合职工运动的开展,他还组织一些同志恢复《关声》的出版。
民国36年,林大琪调至九龙关工作。翌年,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决定在财经委(书记许涤新)属下成立一个财经小组,林大琪任组长。林大琪在九龙关细心考察职员们的思想情况,除少数反共分子外,其余都作为争取对象。他经常邀请一些有爱国心的海关同事到他家谈心,向他们介绍毛泽东著作、党的方针、政策和解放战争发展的情况。有时也介绍学习中共地下组织办的《华商报》的社论,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
筹建海关总署
1949年8月,组织决定调他去北京参加筹建
海关总署,他北上前还认真负责地向护产小组主要成员传达中国共产党的指示,指出护产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边境各关卡的枪支、弹药、税款、私货以及一切关产,妥善完整地交给接管的解放军。但在香港总关的关产,必须发动群众和争取原
九龙关当局起义,保护住海关在香港的缉私舰队和贵重财产。护关小组在林大琪的关怀和教育下,提高了政治觉悟,精诚团结,积极工作,在原
九龙关起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大琪离开九龙关前,中共组织要他写接管旧海关的方案,他邀请高仕融、梁家瑛、王兆勋等共同讨论,还邀请一些积极分子座谈这个问题,提供补充意见,由高仕融执笔,写好后由他送给中共中央南方分局转接管新解放区海关的领导部门参考。另外他还收集了江海关、广州、九龙等主要海关的材料,写成《中国海关》,作为组织上接管海关时参考。
病逝
林大琪注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团结群众做好工作,很快制定出海关统计工作细则,按时完成季度和年度的海关统计,并补好解放前未编的报表,为新海关统计奠定了基础。1952年,林大琪奉命去广州参加领导华南海关的“三反”运动。1955年9月27日病逝。
1955年1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发给由
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光荣纪念证,内称“查林大琪同志在革命工作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应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
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发给其家属抚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