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再成
中国书画家
林再成,1970年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甘肃书法院艺术顾问,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人物简介
林再成,1970年生,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甘肃书法院艺术顾问,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作品获奖
1995年 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 优秀奖(最高奖)
2004年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书法最高奖“全国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6年 全国首届行书大展提名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9年 翁同和书法奖获提名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4年 首届江苏书法奖(最高奖)(江苏省文联)
作品入展
1995年 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5年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6年 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8年 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0年 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邀请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00年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1年 “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2001年 全国当代古典细朱文精品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02年 吴门青年书家十人作品展(江南风)
2002年 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组委会)
2002年 全国七十年代书家十八人作品展
2004年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4年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4年 第二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4年 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5年 当代江苏书法精品晋京展(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2005年 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9年 08中国书协千人千作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0年 09中国书协五百强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1年 全国首届手卷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年 江苏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书法家(江苏省文联)
艺术年表
1970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
1991年9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
1995年4月入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1995年7月篆刻作品获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
1995年8月毕业后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1995年11月入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1998年2月入展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
1998年2月入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2000年7月入展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邀请展。
2000年12月全国入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2001年10月入展“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
2001年11月入展全国当代古典细朱文精品展。
2002年1月入展吴门青年书家十人作品展。
2002年2月入展全国七十年代书家十八人作品展。
2002年8月入展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
2004年3月荣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书法最高奖“全国奖” 。
2004年7月赴日本金泽市参观学习交流。
2004年8月入展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
2004年9月入选第二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入选。
2004年10月入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4年10月入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2005年6月入展当代江苏书法精品晋京展。
2005年10月入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
2006年12月荣获全国首届行书大展提名奖。
2007年1月江苏省文联三十佳赴香港展览,作品入《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作品集》。
2008年6月国家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
2008年7月入展中国书协千人千作展 。
2009年5月荣获翁同和书法奖获提名奖。
2009年8月被聘为甘肃书法院顾问。
2010年6月入展中国书协五百强作品展,参展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2011年5月入展全国首届手卷展。
2011年12月当选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
2011年5月全国70年代书家提名展十周年特展”5月6日在南京奥体中心更斯艺术馆举行。
2012年6月参加大型纪录片《中国书法五千年》行、草书的专题拍摄。
2012年11月荣获江苏省首届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精品展(十人)。
2013年 11月参加苏州美术馆得意之作展。
2013年11月雁荡寻梦-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
2013年11月当选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2014年3月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并播出林再成专题片-儒风雅韵。
2014年6月荣登《澳门航空》杂志封面人物。
2014年 9月荣登《澳门航空》杂志封面人物。
2014年9月荣获江苏书法最高奖“首届江苏书法奖”。
2014年11月荣登《南方航空》杂志封面人物。
2015年2月再荣登《南方航空》杂志封面人物。
2016年2月当选为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出版
1995年10月作品入编《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1998年2月作品入编《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览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1998年2月作品入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2000年12月作品入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2001年10月作品入编《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作品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2001年11月作品入编《当代古典细朱文印精品展》,精雅创作书苑。
2002年2月作品入编《七十年代书家18人作品选集》,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2002年8月作品入编《苏州青年美术书法作品选》,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
2002年8月作品入编《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作品集》,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组委会。
2002年9月作品入编《七十年代书家作品选集第二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2004年3月作品入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作品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6月作品入编《江苏 辽宁百人篆刻精品集》,沈阳出版社。
2004年8月作品入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作品集》,香港书艺出版社
2004年10月作品入编《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4年10月作品入编《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5年6月作品入编《吴门书道——苏州市全国获奖书法家作品集》,古吴轩出版社。
2005年10月作品入编《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览作品集》,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3月作品入编《江苏书法通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2006年12月作品入编《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2007年1月作品入编《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7年7月作品入编《七十年代书家墨迹册》,中国艺术出版社。
2007年8月作品入编《明清书法家诗咏——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集》,古吴轩出版社。
2008年5月作品入编《当代行书艺术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8年5月作品入编《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展》,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年8月作品入编《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杂志社。
2008年8月作品入编《定慧寺巷书画街中国书画当代名家作品集》,苏州市沧浪区双塔街道办事处。
2008年12月作品入编《全国中青年名家书法邀请展作品集》,中国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作品入编《全国教育系统名家书法邀请展作品集》,中国文艺出版社。
2009年3月作品入编《运河情——南长古韵书法邀请展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9年8月作品入编《张乃田师生艺术展作品集》,中国文艺出版社。
2009年8月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名城(之乡)国庆巡礼书法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2009年10月作品入编《笔歌墨舞》,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0年1月作品入编《西溪全国书法名家联墨集锦》,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年3月作品入编《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福建美术出版社。
2010年4月作品入编《当代书坛系统工程:五百家书法精品展作品集》,语文出版社。
2010年4月作品入编《苏州市文艺界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名家书画作品集》,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0年 6月作品入编《苏州友城卅年书画集》,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0年9月 作品入编《墨香安达——黑龙江籍全国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黑龙江省安达市书法家协会。
2010年11月作品入编《苏州 娄底书法联展作品集》,中国文艺出版社。
2010年11月作品入编《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0年11月作品入编《五省十市政协第三届书画联展作品集》,政协肇庆市委员会。
2010年12月作品入编《书法观察》,甘肃书法院。
2011年5月作品入编《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作品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作品入编《中国书法》,《书画艺术》编辑部。
2011年6月作品入编《光辉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苏州市美术书法大展作品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1年12月作品入编《沧浪诗咏——苏州市书法篆刻名家作品集》,华夏美术出版社。
2012年5月作品入编《70年代书家提名展十周年特展作品集》,江苏赐百年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2年5月作品入编《雁荡寻幽——第十三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作品集》,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
2012年7月作品入编《首届江苏省优秀中青年美术家书法家精品展作品集》,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2年7月作品入编《林书谢绘》,华夏美术出版社。
2012年11月作品入编《对话园林——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作品集》,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2年12月作品入编《书学之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五十周年校友作品集》,中国艺术出版社。
2013年1月作品入编《姑苏篆刻名家作品集》,华夏美术出版社。
2013年5月作品入编《书画艺术》,《书画艺术》编辑部。
2013年7月作品入编《西园雅集——书法名家》,中国书法主义文献馆。
2013年10月作品入编《苏州体育诗词书法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3年10月作品入编《人民文摘》,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3年11月作品入编《得意之作——苏州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集》,古吴轩出版社。
2014年2月作品入编《书法报》 2014年第6期“兰亭诸子—林再成”通版介绍。
2014年5月作品入编《书法报30年——读者作者编者书法作品苏州展》。
2014年6月作品入编《澳门航空》,《澳门航空》杂志社。
2014年7月作品入编《青少年书法报》通版刊登“林再成书法作品展”。
2014年7月作品入编《江南时报》“江南文化”整版刊发“林再成书法作品”。
2015年出版《全国七十年代书家精选集》林再成卷。
文论
文论一
技近乎道
----林再成书法断想
齐玉新
前不久,一个收藏家给我发来一条短信说“你寄给我的林再成绢本手卷是印刷品!”我一愣----怎么可能呢?!他说“手写的怎么跟印刷的效果似的?”我只好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你把手卷泡在水盆里,湮墨就不是印刷的。
我与再成认识差不多有十年了,自八届国展看着他现场考试、获奖之后就觉得他好像在书坛上消失了一样。于是我很奇怪,大家都在折腾,他为啥没动静了?
去年夏天在苏州,因为“书法苏军”的采访我才真正知道了他这些年到底干嘛去了,才真正饱览了十年磨一剑之后的林再成书法艺术。原来,这十来年的时间,他就终日沉浸在书法的古代经典长河中默默地修炼着自己。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七十年代的书法家能够耐得住寂寞,我几乎没有见过。面对他的作品中的技术含量与十 年前相比,只好用震惊两个字来表达了。
在当代,搞书法显然是很幸运的。专业的书法院校教育、那么多的资料和资源(甚至有些古人都没见过)、发达的媒体、众多的国展平台资源,因此这也是一个少年成名的时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书法领域这些年被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可是,我一直认为尽管当代是一个青年优秀书法家辈出的时代,然而“早熟”却掩盖不了“青涩”,这也是当代书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技术不过关!很多书法家依仗自己的才气逼人,创作全凭才情,作品自然激情充溢、潇洒纵横,可是如果用一生的时间去考量一个书法家的时候,才情、才气总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慢慢褪去。有人说,老了,拼的是学养和功力。功力是什么?是技!
“技近乎道”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在锤炼技术的寂寞之路上,再成埋头去做了,这是一个书法家难能可贵的清醒认识。或许有人说,书法是艺术,是抒发心性的艺术形式。可是,技术不过关,如何才能更好、更准确、更自由的承载一个艺术家的情绪和思想呢?在这一点上,再成对于技术的锤炼是非常聪明和理智的,也只有这样,才有他的爆发。
再成是一位以行草书创作为主的书法家,尽管我们所能见到的作品基本都是行草书,可书路却非常宽。比如,他的大字行草书取法宋代诸家,尤以米芾为主,用笔雄强泼辣,线条粗壮挺拔,颇有“刷”字之神采,观之深有汪洋恣肆之感,酣畅淋漓。大字难做,很多人做大字用笔却有粗糙之病,虽则有气势,却失之荒率,不见笔墨。再成的大字行草书在用笔上十分讲究,点画精微,起承转合拿捏准确,足见其精湛的用笔技术。大字难做,而能做到气势与精到则非常之难,很多人也只好取神舍貌,这个,包括古代书家中也不鲜见。
如果通览再成的小字行草书,你会惊讶于他对几种风格的驾驭能力。比如,他能做米家风格的小字行书,用笔提按变化很大,铺毫痛快而又于细腻处纤毫毕现,可谓风樯阵马、开合有度;他还能写一手沉静圆融的元代赵孟頫风格的小行书,只见笔毫在宣纸上婉转回环,一派萧散的松雪味儿魏晋风度溢于纸上;当你见到他的另一种小行书的时候,又会惊叹于那种规整谨严的法度在笔尖下快速的流淌,一点一画之间腕下自然生发出康里子山的神韵。
我曾经纳闷好几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行书,林再成是怎么在手下生成的?他说,一个是技术的熟练和扎实;一个是对于古人经典的深刻理解。我想,能够清晰地分开不同的风格和“技术参数”,上述两点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
作为一个书法家,是需要有自己的艺术主见的,最可怕的是随波逐流,终将会淹没在时代的长河中;最可贵的是有一个清醒的思路,能够深入的去挖掘被别人忽略的盲点。在当代魏晋书风笼罩的创作格局下,林再成十年如一日的瞄准宋元书风,去锤炼自己的技术、去与古人做着心手双畅的技术融合,最终他不与人同。
学米者不乏其人,而能沉浸在米芾的手札中,从中提炼自己的技术语言,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再成的聪明之处。潜心赵孟頫的书法,这又何尝不是对魏晋书风的另外一条通道呢!而涉足康里子山并由此融合成为自己的一个艺术语言,这难道仅仅是独辟蹊径吗?我想,这或许又是再成对于古典经典深刻理解与发现的体现。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第一个发现道路的人就成了领路者,后面的人就成了随从。
前些天,我曾经和一个刚学书法的人讲----其实书法很简单,一是你能够控制住毛笔,正确、合理的使用它;二是你脑子里面要有东西。于是,用你的手准确的表现出来,你就是书法家了。说起来很简单,真正能做到了,那就是“心手双畅”了。
一个书法家,,需要一辈子做临摹古人经典书法的事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反复锤炼技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无非就是----不断地训练手的技术,不断地强化对古人书法的记忆过程。卖油翁那两下子就是技术,而他的那两下子难道不是表演艺术吗?他最终道出了真谛“唯技熟耳”!作为书法艺术,我们的情绪、心性、思想、审美最终还是要通过笔墨线条来传达出来,没有精熟、准确的技术表现手段,一切又都是空的。
难怪有人以为林再成的字象印刷的,这是因为他的技术太高妙了,以至于每一个点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用笔动作都非常严谨、精熟,他的用笔技术已经完全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手工书写,而只有如此,他才能正确、准确的来用毛笔、用线条传达他的审美追求。所谓艺术中的“无意于佳”,应该理解成是建立在技法纯熟基础上的率意和自然流露。
面对林再成的书法,我坚持认为,他对于技法的锤炼最终决定他会不断超越他人并超越自己的今天;他对技法的锤炼,也最终决定他的作品会不断趋于完美。一件艺术品,也只有近乎完美的技法,才能决定他的艺术品质。没有绝妙技法的艺术品都不是好的艺术品,如同没有技术含量的书法作品一样----绝对不是高级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技术,包含了用笔、结构和章法,现 在,林再成完成了技术的熔铸,那么,技近乎道就在他的眼前!
-----------------------------------------------------------------------------------------------
文论二
行间玉润 潇洒无尘
————评林再成的书法篆刻艺术
薛元明
林再成是书法篆刻双修的青年艺术家,以不俗的成就印证了自身才情。再成197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朝鲜族,自幼酷爱金石书画。尽管少年时家境贫寒,学书条件不足,但他一直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爱好,1991年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刘江、章祖安、王东龄、祝遂之和陈振濂诸教授,获益匪浅,创作突飞猛进,毕业后分配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从事专职书法教师,学以致用,书法篆刻进而变成了一生的事业。
再成为人不多言辞,守谦慎独,不作张扬,因而拥有了一份宁静的创作心态,这对年轻人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其书法以二王为宗,近涉米芾、王铎,这一路书风时人颇多,但真正学而贯通的不多,有自己个性面目则更难。留心再成翰墨,用笔精到温润,极少张扬之态,具谦谦君子之风,猛利的米字变得很温和,没有剑拔弩张的火气,这当是他对二王有深刻领悟相关。
我和再成多年未曾谋面,属于神交,靠电话交流、作品交流。我对他的了解是从诸多展览和书籍中所了解的一段段印象,逐渐地累加而清晰起来。因为时空的距离,对他评价更直接、更客观。再成创作用功极勤,深感不于老实处勤奋用功,将难有所成,在勤奋中获取新的灵感,而不流于虚伪浅薄。实际上,他的成功除了勤奋之外,还有大彻大悟之后对自身不断地否定和超越,以及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我,在他的艺术主张中,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淡雅冲和、大味必淡。基于此,创作力求脱尽造作和浮躁的火气,注重格调层次领悟,因而清醒地确立了自身的审美坐标和创作方向,即不重复古人,亦不局限于当代,真正做到“古不乘时,今不同弊”,融会贯通,深入精微,大胆创造。
在学书过程中,他从不以个人的好恶一味推崇碑版或帖学,而是转益多师,力取诸家之长,以冷静而理性的眼光审视优秀的古典传统,努力寻找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契合点,在创作中,一般人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形式的平衡上,如何造险而又如何破险,如何前后呼应方面,但过多地考虑创作细节,反而会平添许多人工之迹。故书写时不应苛求一笔一画,而着重于情感的酣畅和和点画的自由律动。刘熙载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书。”书家只有将自身情感意趣融入到书法创作中去,才是趋于成熟的标志。更进一步说,书法创作的艺术魅力在于其间包容独特的抽象点画线条体现出书家的情感。一个成熟的书家,应将书法视为一种文化,审美趋向应该是多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当我们审视再成的创作,他把开拓进取的精神应用在艺术天地里,对天地有全放位深层次的把握,时常有一种洒脱自如、淋漓放纵天机活泼的人生情趣油然而生。书中情致,在笔墨,更在胸襟。因为岁月的磨砺,以知炼性摄心,以行云流水之澹衷,储为和风甘雨之气象,追寻那令人陶醉和迷恋远古的足音,以空灵淡泊远古自如,以自己的人生情趣去寻觅书法真谛。
在创作任何一幅作品前,他更关注作品的整体方面,力求做到书法形式和内容的完美整合,着重抒发自我内心的感受,极力保持创作情境的统一,最大可能地发挥线条功能,以流畅、圆浑,富有弹性的中锋运笔为主导,辅之以肘、腕、指、背及全身的和谐运动为变化做到左右逢源,顺势利导和水到渠成的流动,一笔一变,扩大笔触的差异和变动性,将提按、轻重、粗细、行顿、刚柔、长短、断续和疾徐等矛盾笔触化作可观的节奏,统一协调在自己的作品中,赋予线条极大地表现力,通过章法的聚散、疏密,墨法的枯淡浓湿的对比,结字的反造疏淡
等一切手法,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重新组合的乐章一样。用笔方折,奇肆迅疾,纤劲清秀,疾而不滑,涩而不滞,无丝毫滞碍之感,尽得情驰神纵之致。结体灵活多变,舒展大度中见严谨,欹侧而取浑美,具翩翩自得之势,或一任大小,化繁为简,或轻重得宜,俯仰有致,节奏明快,骨力洞达,刚劲蕴藉。以简为用,以碑为质,兼收并蓄,古朴自然而又天真洒脱,于随意之中见情趣,行笔涩劲,顿挫有力,以粗带细,以静显动,气韵洞达,宛如信手拈来,风神洒脱,流露出超然不俗之态,充溢着不加修饰,率真朴素的生命轻味。再成以驾轻就熟的笔法技巧,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生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再成篆刻以满白、细朱为主,工稳秀丽,流光溢彩。其印风虽工稳但细微处见变化机巧。窃以为,放浪者以意行刀,虽有痛快之感,貌似潇洒,却有漂浮之弊。清季黄士陵独以板到极点求活,胜人一筹,求写意者若无才情,刀具有炉火纯青之功而莫能胜,平板之中灵动变化更要有过人之处。再成以自身不俗的成就确立了在当代印坛的地位。
再成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参加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全国第七、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展,全国当代古典细朱文展等重大展览,最 近,他在第八届全国书展中获奖。假以时日,必将有更骄人的成就。
参考资料
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昨成立.苏州新闻网 .2011-12-3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7 11:34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作品获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