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小神经:枕小神经系颈丛皮支的分支之一。此神经沿
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至枕部的皮肤。如此神经受损,则枕部皮肤感觉功能发生障碍。
概述
1、枕大神经:
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的后支叫枕大神经。此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枕部的皮肤,为混合性神经。如此神经受损则其支配区域的运动和感觉可发生障碍。
解剖结构
枕小神经:枕小神经是纤维来自第2、3颈神经,或来自两者之间的神经袢。是颈丛最上方的分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到头的侧面,分布于耳廓后面、支配耳廓后上部、乳突部和枕部外侧区域的皮肤。同时,同耳大神经、枕大神经和面神经的耳后支相连结。
与枕小神经相关的疾病
1、枕神经痛:
(一)概述: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痛和枕小神经痛的合称,可以因为发自第Ⅰ至第Ⅳ颈段的一个或几个神经遭受刺激而引起,其临床主要症状是后枕部和颈后部痛。本病多见于成年人。
枕神经痛是枕骨下和后头部的疼痛。主要病因是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的外伤,上颈椎的骨关节炎改变压迫枕神经或上段颈神经根,椎管内肿瘤压迫C2、3神经根等。疼痛常为持续性,亦可阵发性加剧,痛始自枕骨下区,向后头皮放射,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的压痛点。
流行性感冒、感染、枕部外伤、第Ⅰ至第Ⅳ颈椎疾病如椎关节炎、脊椎结核、肿瘤、枕叶小脑及脊髓颈段内肿瘤和脑脊膜炎粘连等,均可侵犯或压迫枕神经,致其所支配区域疼痛。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病因治疗,止痛,封闭治疗为主,如用消炎痛、布洛芬、普鲁卡因封闭治疗等。
(二)诊断要点:
(1)本病多见于成年人,为一侧或双侧后枕部发作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放射到头顶部或颈部,头部活动、受寒、咳嗽或喷嚏时可激发或加剧疼痛。[1]
(2)枕大神经出口处(两乳突连线中点外侧约3cm外)有明显压痛,可伴枕神经分布区感觉过敏或轻度减退。
(3)辅助检查无异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可见相应的检查异常。
(4)本病须与偏头痛、颅内感染性头痛等相鉴别。
(三)药物提要:
(1)延胡索乙素注射液:延胡索含15种生物碱,其中延胡索甲素、乙素均有镇痛,镇静作用,尤以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镇静作用明显,是中枢抑制剂,能抑制中脑网状结构和丘脑下部的诱发电位,从而降低疼痛阈,且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效,对因神经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2)普鲁卡因:普鲁卡因为最常用的酯类局麻药。该药注入组织后很快被吸收,对组织无刺激性。该药用于局部浸润、神经传导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脊椎麻醉,也可做局部封闭用。
2、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定义:枕大、枕小神经阻滞适用于枕大、枕小神经痛和枕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一)应用解剖:
枕大神经由C2脊神经后支的主支和C3脊神经部分后支的分支组成。该神经在上项线水平、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穿出深筋膜,分布于枕后及顶部的皮肤。枕小神经由C2、3脊神经前支构成,是颈丛的分支,沿胸锁乳突肌上段后缘上升至头部,穿出深筋膜,越过胸锁乳突肌止点到头部的侧后方,分布于耳后枕部皮肤。
(二)膨作方法
体位:患者骑跨于治疗椅上,头前屈位,额部放在重叠于治疗椅背板的双臂上或取俯卧位,胸部垫一薄枕。
穿刺方法:
(1)枕大神经阻滞:在枕后结节与乳突尖连线中点,用拇指尖按压,找出向头顶及前额的放射性痛点,即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用5号球后针头垂直皮肤进针,达枕骨或出现放射感后,回抽无血,注入镇痛液3~5ml。
(2)枕小神经阻滞:在乳突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后缘处定点,其余同枕大神经阻滞。[2]
(三)注意事项:
寻找异感时,避免损伤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