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馍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其形状像枕头所以名为枕头馍,是安徽
阜阳颇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每个长约1-1.5市尺,宽 约0.5-0.8市尺,厚约0.3-0.5市尺,重约2-6斤,堪称馍中之王。其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
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厚达半寸;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实为旅行食用佳品。
阜阳的枕头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
南宋初年“
顺昌之战”(阜阳古时又称顺昌),正值新麦登场,一来为了坚壁清野,二来为了支持宋军抗金,
顺昌府百姓使用新麦做成
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因此又称枕头馍。
在顺昌之战时,
刘锜率领的
八字军有两万多人,城内存粮虽有数万斛,但
石磨加工有限,面粉供应不及,有些部队只得烀麦粒子吃,以致疾病流行,连足智多谋的刘锜也束手无策,深为忧虑。一日晚,传说金军已到白沙窝。刘锜与陈规一道,到城墙上巡察,看看
防御工事,看看守城的岗哨,不让人惊动躺在地上睡觉的士兵。正在走着,见一位士兵脸朝下啃枕头,好生诧异。便俯身悄问:“你吃什么?”那士兵翻身坐起,把一个形如枕头的东西递给刘锜道:“这是我爹送来的宝物,既能枕着它睡,又能啃着吃。”刘锜接过来凑近灯亮一看,原来是个大馍,掰一小块尝尝,味道甚佳、连道:“好、好、好!”那士兵见将军如此称赞,随道:“将军若不嫌弃,我让俺爹也给你蒸两个送来。”
刘锜大笑:“两个怎够用的?”笑罢他与
陈规便同那士兵小声攀谈起来。
这个士兵名唤刘柱,家住在城东刘家寨,听说金兵要打
顺昌城,便参加了民军。离家时,他爹怕儿子受饿,即蒸上了这种枕头馍,让他卷进被包里,没想真的派上用场。刘锜和陈顺听他这么一说,心中大喜,当即派人到城外各村通知,每户都连夜蒸制枕头馍,送进城内劳军。四乡为了支援宋军抗金,都用刚收的新麦
磨面,蒸成枕头馍,肩挑手提送至宋军营盘,刘锜见此
光景,满心欢喜,与陈规道:“百姓如此助我,金兵必败无疑矣!”于是传令,每日一人一馍,饿时解饥,睡时作枕,从此士气大增。
顺昌之战是
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刘锜率领的
八字军以不满二万人的兵力,击败金军十余万。枕头馍成就了刘锜抗金的胜利,成就了阜阳历史的辉煌,也注册了自己光荣的“身世”。从那以后,做枕头馍便成了阜阳人一桩独特的手艺,流传至今。
枕头馍系选用精细面粉,精工蒸制(主要以面粉经发酵)而成,营养成分和
馒头近似,主要营养素是
碳水化合物,是人们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另外,其有利于保护胃肠道,
胃酸过多、
胀肚、
消化不良而致腹泻的人吃
烤馒头,会感到舒服并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