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殿
位于重庆市的建筑
极乐殿位于重庆南山寺内,占地面积为26亩。
简介
占地26亩,依山而建,是仿明清宫廷建筑。寺庙坐南向北,背靠南山,面临长江,远眺空港,近视黄山,青山环绕,古木参天。南山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西方三圣殿、千手观音殿、极乐殿。其中极乐殿为寺庙最大特色。
主持正凯法师为重庆佛教协会会长大德高僧唯贤长老弟子,数十年来受唯贤长老教化点拨,在佛学修学上造诣很深,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南山寺住持,毕业于中国佛学院。迁建后的南山寺为保留原大佛寺的风格,专门在大殿内修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室内大佛——释迦牟尼佛,高八米,命名为大佛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主要景点
极乐殿:即佛塔,是佛教中活佛以及对佛教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高僧大德或大成就者的遗体骨灰的“葬殿”,和永久安享之处,故称“灵塔”。南山寺极乐殿,是重庆唯一一家经民宗教部门批准,修建在寺庙内永久性安放祈福位的宗教设施,集佛教文化、墓园文化、人生文化、风水文化为一体,让百年后子孙视文物古迹矣。
极乐殿取西方极乐世界之“极乐”二字而得名,西方极乐世界简称极乐世界,是佛教中西方世界佛【阿弥陀佛】修行所发之四十八愿感之庄严、清静、平等之世界。生老病死是人类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生如春花之灿烂,逝如秋叶之静美”。整个极乐殿内富丽堂皇、灯火通明,祈福位层次井然,殿前方的寺庙建筑群梵音缭绕,香火鼎盛。营造了一个庄严、温馨、空灵的佛缘意境,体现了佛教文化精髓的博大精深,既为广大僧众、居士信徒提供了最高贵的佛家安葬形式,还享受了古代帝王陵寝的安葬待遇。在这样一个“生者乐,殁者安”的“极乐天堂”里感悟到了生命之真谛。极乐殿在设计上,它继承了佛教塔陵的传统,又结合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造的特点。安息在极乐殿内既享受了古代帝王的最高安葬规格,又符合佛家的安葬习俗,在佛门圣地内得到佛光庇护,亡灵得以超度、安息。还节约了土地资源,绿色环保,而且还是一种永久的安葬形式,一次性收取功德,永无后续之忧。
南山寺的极乐殿是经民宗部门批准后,修建于寺院后方专门用于安放僧众居士之永久祈福位。极乐殿共四层,在设计上,它继承了佛教塔陵的传统,又结合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造的特点。安息在极乐殿内既享受了古代帝王的最高安葬规格,又符合佛家的安葬习俗,在佛门圣地内得到佛光庇护,亡灵得以超度、安息。还节约了土地资源,绿色环保,而且还是一种永久的安葬形式。极乐殿建筑分为四层,下面三层为安放在生者和往生者灵骨的极乐殿,上面第四层专门为亲人祭祀开辟了祭祖堂。创造出“生者乐,殁者安”这样一个佛缘天堂。在晨钟暮鼓、梵音声声、香火缭绕、佛光普照的氛围中,结合现代“酒店式”的管理模式,使辛苦一生的人们往生后得以安息,灵魂得以纪念;生者得以慰藉,凭此追念先人。
祈福位是居士给寺庙捐功德后,寺庙馈赠与功德居士的,不是商品不是买卖,寺庙依据居士捐献功德的大小,赠送相应的祈福位。祈福位分为在生祈福和往生祈福。
一、在生祈福龛位,一般称作“寿位”,意义等同于民间的“寿棺”“寿衣”等。受飨人可以将其常佩执之物或衣物发夹等放置于龛位之内,添福添寿。按宗教的说法,寿飨人便能得到神明保佑。保佑家人身心自在,事业顺利,智慧光明。
二、往生祈福位,一般称作“陵位”、“塔位”,人往生(去世)之后,可以将其灵骨纳藏于龛内。其外立门碑,书写其生辰、祭日、名讳、子嗣等。接受后世的缅怀祭祀,供养顶礼。
祈福位具有经济、安全、神圣庄严的特点。所谓经济,是指它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如极乐殿的占地面积,若用于地墓,按目前国家殡葬法规至多可安葬200位,而极乐殿可容墓2万位,是地墓的100倍,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虽然极乐殿建筑耗资巨大,但因其容量极大,故根据功德的大小且分为个人式、夫妻式、家庭式及各种不同档次的祈福位。所谓安全,当今世界经济崛起,城市区域日益扩大,各地大兴土木,撤墓迁坟频繁,入土未必能安。极乐殿建于重庆市南山植物园旁南山寺内,与南山寺浓厚的佛教庄严神圣氛围自然融合为一体。同时,墓位版面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是极乐殿祈福位的一大特色,国内类似建筑在祈福位面板式样的设计上,多有“墓穴”、“墓箱”,将逝者物品化、陈列化的缺陷,而极乐殿在此设计上着重体现“佛光普照、生命永续”的理念,以丰富多彩的设计共同表达逝者往生后仍拥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空间,在佛的关怀下,继续另一生命形态的延续。
极乐殿这一传统在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最早复兴。大约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而后大陆的福建、广州、浙江等地陆续复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实行殡葬改革开始,北京率先采用了祈福位供奉的方式,以原有的护国寺和娘娘庙改建而成,即北京“八宝山公墓”及“八宝山骨灰堂”。随后许多领导人及社会名人,逝世后的灵骨都以祈福位供奉的方式,安放其中。如清朝宣统皇帝溥仪,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以及在国、共两党均贵为上将的陈明仁等。这种方式,既卫生环保,又文明方便,更为国家节约土地,是一举多得的功德善事,利己利国。极乐殿是一种用于存放骨灰的古代建筑,与一般墓穴不同的是,极乐殿占地面积小,每格祈福位可存放一个灵位。自上世纪90年代初,极乐殿一直被视为中国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
步入极乐殿,金碧辉煌,灯火通明,祈福位层次井然,寺院周围绿树成荫,空山鸟语,环境优雅,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圣地——彻底挣脱墓地幽冥孤寂的形象,而代之以阳光灿烂,祥和安宁的极乐天堂。祈福位选用的是上等合金材质,永不受潮,永不变形。中央有四面地藏王菩萨和每个墓门上的佛像超度四方,祈福位可安放逝者的灵位,也可为生者添福添寿,保平安,接受佛祖赐福、承受寺庙千年香火。让功德主及子孙受佛荫,得佛报,消灾难,此举意在给逝者一个灵魂安息的宝地,也给生者一个缅怀的空间。生者,小栖于寺,当能洗涤身心;逝者长眠于此,定可荫及子孙。并拉近了生者与逝者的距离。祈福位每个门上面都贴有门牌号,而且还有一个锁孔,可以上锁,让逝者住在里面不受惊扰,逝者的骨灰盒就永久性的封存在墓位里,同时要立一块碑,碑上刻上逝者的名字,生故时间以及子女的名字,相当于一个家谱,子孙后代都能知道逝者的一切生平,室内可以摆放鲜花素果和灵位,灵位用于祭拜逝者(人有三魂,一上天;二入墓;三在灵位上),既安静,又环保。而且在佛门净地得到佛的保佑。
南山寺祈福位是根据功德的大小以最低6800元起捐赠,馈赠不同功德的祈福位。并且碑和灵位都是免费赠送给大家,只收起管理费1200元整,而且是一次性收取终身不再续缴,让逝者在生前就把自己生后的一事处理安排好,所以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
极乐殿自落成开光为社会服务以来,坚持以“替天下儿女敬孝,为万千家庭分忧”为服务理念,以及佛家的“报恩”思想,通过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及文化导入,在我们广大民众居士中已形成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因此我们为自己百年后的老人选择极乐殿这个“极乐天堂”,护送他们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便是人生的最大圆满。
风水
所谓风水,展开说就是“藏风聚水”,讲求的是格局和要素。而南山寺的修建,正充分体现了风水的四大格局和五大要素。站在寺院广场鸟瞰长江自然风光,呈天然龙椅之势(如北京的十三陵:面临十三陵水库,背靠燕山;南京的中山陵:面临长江,背靠紫荆山),尽享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经典风水格局,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寺庙建筑所处的方位坐南朝北,背靠南山,从上往下看犹如一太师椅稳坐山腰。所谓“前有照,后有靠,左右砂山环抱”。寺庙修建在南山半山腰,整体成椅型山,在风水中象征官运亨通。南山一直被称为重庆的“肺叶”,树木繁盛、土壤肥沃、气势磅礴、龙气兴旺,是一条很硬的龙脉。整个森林呈现内凹外凸,犹如一个聚宝盆,象征财源广进。左右的青龙山、白虎山遥相呼应,但青龙山又高于白虎山。自古青龙山象征文官,白虎山象征武将。 风水学里,有“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说法。站在庙门望去:长江水滚滚而来,只见进口不见出口(被白虎山挡住),预示着进来的财多,而出去的财少。背靠南山则可保子孙后代事业发达,官运亨通,财源广进。
风水的四大格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左青龙,代表文官有祥和之气。
右白虎,代表武将有杀气。
前朱雀,代表水可聚财。
后玄武,代表靠山。
风水的五大要素:龙脉,龙穴,砂山,静水,朝向。
龙脉,指靠山,也就是玄武,南山寺背靠南山,山势连绵起伏,一直延伸至长江延岸,是一条很硬的龙脉,龙气旺则是人丁兴旺。
龙穴,穴位得气,土质良好。土壤肥沃,树木繁盛;椅型山(南山寺山形)象征官运亨通,富贵悠远。
砂山,指青龙山和白虎山,“只许青龙高万丈,不许白虎抬头望”,因为青龙代表文官有祥和之气,白虎代表武官有杀气,只有青龙的祥和之气压住白虎的杀气此处才是安息之地,反之则鸡犬不宁。
静水,并非静止,水不流动也不好,站在山门(天王殿)望去长江水势从上游流来,开口大,出口小,只见流进,不见出口(被白虎山挡住)代表后代挣钱多花钱少,拥有不动产,“稳坐钓鱼台,财源滚滚来”。
朝向,东西向(西方极乐世界朝向)南北向(帝王朝向)都是最佳朝向,风水轮流转。
优势
“祈福位”既经济又节约土地,采用传统式管理,加以专人保管,24小时安全保卫,更无丢失之虑,祈福位、服务费一次性收取,无后续费用,“永不拆迁”。祭拜既干净又环保,无风吹雨打、日晒夜露、发霉腐烂之忧。是生者与逝者“对话”的一个平台,并拉近了生者和逝者的距离,无恐惧凄凉之感。而且在佛门净地得到佛的保佑,“白天有千人朝拜,晚上可观万家灯火”。寺庙是一方净土,都说好山好水在寺庙,所以宁愿“生在庙前,死在庙后”。而“公墓”有年限限制,且浪费土地资源,还长期遭受风吹雨打,日晒夜露。“土葬”是国家明文禁止的一种安葬形式,它既破坏环境又造成污染,另有千虫叮,万虫咬。何谈入土为安?给人的感觉总是阴森压抑,凄凄惨惨,犹如孤魂野鬼。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悼念亡妻中写道:“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灵骨塔”就是人们所称的万人楼,虽是壁葬形式,但无宗教色彩,无佛祖保佑。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生老病死是人类不可逾越的自然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殡葬形式方式在佛教文化的引领下不断的更新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极乐殿是经宗教部门批准修建寺庙内部的宗教设施,保证了其永久性,无迁墓拆坟之忧
2、享受了以前只有高僧大德才能享有的尊荣,与佛菩萨为邻
3、和寺庙一起享受南山的绝佳风水
4、整个极乐殿内富丽堂皇,灯火通明,无风吹雨淋之愁
5、将死亡阴影将到最低,拉近了生者和逝者的距离
6、经济实用,一次性缴纳功德后无任何后续费用,免去了一般公墓陵园每二三十年交一次管理费的麻烦
7、 离主城区近,交通便利
8、极乐殿祈福位是我国殡葬改革发展的方向,节约土地为子孙后代造福
南山寺极乐殿这种安葬方式,不仅解决了活人与死人争夺土地的矛盾,其环保、时尚的安葬方式与佛教文化、传统文化(陵寝文化)相结合,使大众乐于接受。目前,我国台湾的塔葬率已达80%,香港的塔葬率已达到72%,日本的塔葬率已达到99.7%,欧美的塔葬率已达到60%以上。
服务
为方便香客、居士参观极乐殿,特提供专车接送服务。寺庙依据捐献功德的大小,赠送相应的祈福位。供奉极乐殿祈福位的弟子名垂功德碑,获南山寺极乐殿永久《祈福位使用证》《功德证》;参与寺庙的祈福法会,为往生者入位时洒净法式,生乐殁安。一旦获得祈福位,将无任何后续费用。永不拆迁,和南山寺共享千年。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极乐殿.百度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16:38
目录
概述
简介
主要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