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泉镇,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地处
莒南县西部,东与
十字路街道相邻,南连
临沭县青云镇,西与临沂市河东区
郑旺镇接壤,北接
岭泉镇,行政区域面积101.1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板泉镇户籍人口为80474人。
建置沿革
春秋时期,境域属莒地。
民国二十七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38年—1940年),属临沂县五区所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划归沭水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沭水县撤销,划入莒南县,称板泉区。
1958年1月,改称板泉乡;同年10月,改为板泉公社。
1984年,撤公社称为板泉镇;同时,析设刘家庄乡。
2001年1月,刘家庄乡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板泉镇辖62个行政村:板泉后东村、板泉后西村、板泉前村、板泉西庄村、西新庄村、东新庄村、上养鱼池村、新城村、卞家涝坡村、谷家岭村、张官庄村、刘官庄村、李家涝坡村、大王刘庄村、西高榆村、东高榆村、小赵家庄村、前养鱼池村、季家岔河村、王家岔河村、刘家岔河村、王家坊庄村、郭家坊庄村、李家武阳村、龙窝村、新河里村、武阳街村、洼子埠村、刘家湖村、杨家湖村、唐家武阳村、马槽头村、岚峨沟村、南张岭村、刘家庄村、东于家湖村、西于家湖村、邓家村、东刘村、大白常村、潘庄村、沙窝村、夏庄村、楼里村、佃户村、小胡家庄村、庞家临沭村、渊子崖村、周家岭村、孙官庄村、庞疃村、付家村、寨子村、卢家宅子村、葛家宅子村、前涝坡村、临沭村、薛王刘庄村、新殷庄村、王家武阳村、王彭蒋村、韩岭村。
截至2023年,板泉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板泉镇地处
莒南县西部,东与
十字路街道相邻,南连
临沭县青云镇,西与临沂市河东区
郑旺镇接壤,北接
岭泉镇,行政区域面积101.19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2011年,板泉镇有耕地面积7.8万亩。
人口
2011年末,板泉镇辖区总人口7.5万人,城镇化率21%。另有流动人口3000人。总人口中,男性36750人,占49%;女性38250人,占51%;14岁以下11940人,占15.9%;15—64岁40875人,占54.5%;65岁以下21750人,占2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3500人,占99.8%;有回、彝、土家等少数民族,共150人,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57.6人。
2017年末,板泉镇常住人口为77577人。
截至2019年末,板泉镇户籍人口为8047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板泉镇完成财政总收入0.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19.8万元,增值税3374.6万元,企业所得税29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0.1万元,比上年增长35%。
2018年,板泉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百万元企业分别达4家、22家,纳税100万元—500万元的优秀企业达17家,全镇实现工商税收1.52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50万元。
2019年,板泉镇有工业企业62个,其中规模以上2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8个。
农业
2011年,板泉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5%。
板泉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6万吨,人均408.8千克,其中小麦1.9万吨,玉米1.7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杞柳、桑园、板栗等。
板泉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8.6万头,年末存栏11.6万头;牛羊饲养量1.2万头(只),年末存栏0.9万头(只);家禽年饲养量45.3万羽。
工业
2004年,板泉镇完成民营经济投入2.6亿元,新增各类个体工商业户113户,新上民营企业17家,完成技改扩建项目44个。
板泉镇以柳编、造纸、铝制品加工、太阳能制作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了木器加工、木梳、农机销售、食品制作等十几个行业迅速发展。2011年,工业企业129家,规模以上企业20余家,职工88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板泉镇有商业网点684个,职工136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9个,年成交额5亿元。外贸产品生产企业20家,2011年,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00万美元,主要产品有柳编制品,销往欧美、日本及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融业
2011年末,板泉镇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4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板泉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27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10所,在校生3400余人,专任教师2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3所,在校生2024人,专任教师2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50.36%,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板泉镇有镇文化站2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2个,各类文化专业户760个,各类图书室82个,藏书40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52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入户率达70%。
2011年末,板泉镇有学校体育场13个。12%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板泉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1个,卫生室50个;病床6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张,固定资产总值4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0名,其中执业医师15人,注册护士1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板泉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68户,人数2413人,支出4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6.19%。敬老院床位41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2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8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0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基金支出合计35万元,比上年增长20%。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金额605万元,参保率达98%。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板泉镇有邮政局1个;征订报纸、期刊10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60个;固定电话用户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500户。
交通
板泉镇境内有莒阿、岚济等公路干线交汇。
历史文化
板泉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板泉崖而得名。
王璟墓石刻造像
王璟墓石刻造像位于莒南县城西25千米,板泉镇境内大白常村西南300米。建于明朝弘治年间(1465年—1488年),因系明代左都御史王僜之茔(坟墓于1973年平掉)而得名。茔地南北长136.4米,东西宽115米,南门是一道石刻过门,进门迎面有三间祠堂(1949年建国后拆除),祠堂后面有彼此对称成双的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和四座龟驼碑,还有十座后人增立的碑石。其中一座刻记着清康熙七年(1668年)6月17日山东大地震时,对该茔地的破坏情况。
渊子崖革命烈士纪念塔
渊子崖烈士纪念塔位于板泉镇渊子崖村。纪念塔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为纪念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该村群众英勇抗击日寇而修建。2015年12月,渊子崖抗日烈士纪念塔旧址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方特产
煎饼为板泉历史以来家庭必备的主食,传统做法是用人力石磨磨糊,用生铁圆鏊烙制,现多用电动石磨机器烙制,采用五谷杂粮制作,外皮也会用石磨碾磨精细伴随其中,粗粮细吃,因此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润肠通便,促进人体毒素的排出,味道本色的粮食香味,口感劲道润滑,可卷菜,可泡汤,下至总角,上至耄耋皆可食。
板泉大饼传统的制作工艺是:先用面因子与面粉一起掺和,然后用压杠压约400交左右,今使用机器和面,工时减少十倍,当面团揉到柔软光滑时,整成圆形,并加盖自家堂号印记,放于平底锅中,用小火慢炖,一个大饼约90分钟即可出锅。刚出锅的大饼色泽金黄,麦香扑鼻,吃之香脆可口。
板泉木梳主要有桃木梳、檀香木梳、黄杨、枣木、梨木等工艺梳,部分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板泉精选上等檀木、桃木、黄杨木等天然材质,集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之精髓,经开(齿)、抛(光)、磨(背)、雕(刻)等三十多道工序精致而成。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板泉镇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批“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