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戏
戏曲剧种
板凳戏是四川省的传统小戏种,地方不同演绎也不一样,但大都是由人们自编自演,人们汇集在一间宽敞的室内,中间放几条板凳,一套锣鼓,由锣鼓手们略加化妆充任的演员围着一张四方的桌子一坐,随着鼓手的一个微妙的手势、鼓声一起,戏就开始了。
白族板凳戏
好客的白族人,每逢结婚、建屋时都要邀集村里的人唱板凳戏。板凳戏的程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唱三出首(财神、赐福、魁星)。先由德高望重,夫妻偕老的长者唱“财神”,“吾乃财神老爷,今日前来庆
贺!天启三阳开泰,地肥五谷丰登,农耕三春花柳,财发万万金。”接着由年事较高,知书达理的人唱“赐福”, “吾乃天官赐福,今日前来庆贺!天空红霞万朵,地上五彩缤纷,人间吉祥如意,幸福万万年。”然后,由乡间“秀才”唱“魁星”, “吾乃魁星射斗,今日前来祝贺!天上星斗拱月,地上文人荟萃,敢与李杜比美,勤奋出天才。三出首唱毕,第二阶段就由大家轮唱。轮唱的形式不拘一格,有一字腔,有吹吹腔,有滇戏。至于唱词,则要求欢乐喜庆,照搬照套,即兴创作,随人而定,其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岳池板凳戏
岳池板凳戏就是当地所说的灯戏,也做“唱灯”,老百姓俗称“板凳戏”,由川北灯戏简化而来。是源于川北的地方小剧种,由人们自编自演,内容丰富多彩,以川北方言夹杂着一些粗口,用通俗的方式来反映过去、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川北多产质地坚硬的柏树。在水下了树的冬季,伐下树来,过了一个六月,等树风干透了,再剖成板子,用二三十公分宽、寸许厚的板为面,板的两端呈外“八”型各嵌入两条倒了角的小方木为腿,刷上两三遍桐油,就做成了板凳。这种板凳在我家乡随处可见,由于采用了柏木,又刷了桐油,真正能用到百年不烂。
板凳戏多为人们在农闲时的业余爱好,只在乡村进行。几条板凳,一套锣鼓,由锣鼓手们略加化妆充任的演员围着一张四方的桌子一坐,随着鼓手的一个微妙的手势、鼓声一起,戏就开始了。
由于不受规模、道具、演出场地等方面的限制,所以人们一有大事小节的,就会请来戏班唱上一回、热闹一次。
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演出,只需点两盏油灯照明就行了。板凳戏的规模都不大,戏中角色只有两三个人,一般为男性,女角也由男的装扮。唱词象极了融快板和灯戏为一体的“顺口溜”。多为四句一组,唱多白少,角儿唱一句,乐队伴一句,有时加进帮腔,一唱一合,相应成趣。最早剧情简单,一个剧目只有那么一个情节,后来才由单场发展到多场,演出风格也由单一粗犷豪放逐步演变风趣、幽默、含蓄耐人寻味。内容多为教育世人多孝顺父母、邻里要团结互助、夫妻互重互爱等,情节夸张,矛盾突出,嬉闹诙谐。
一个怪异的扮相、一句脸红的粗口都能惹来看戏人们的阵阵爆笑,就是这笑声,稀释了在田地里劳作一天后的辛苦,也是这笑声,给乡下人们单调的生活拌入了调味剂,还是这笑声,化解了人们心中那还没解开的疙瘩。
荣昌板凳戏
在荣昌,“板凳戏”和“围鼓”、“玩友”,就是川剧爱好者的“坐唱”。清末民初,到处都叫唱“板凳戏”,唱“围鼓”。人们汇集在一间宽敞的室内,中间放桌凳,摆上乐器,周围听众自备坐具静听。另一种是在茶铺内,品茗听戏。唱戏的人用不着粉墨登场,不穿戏装表演,只在密锣紧鼓和悠扬的管弦乐器伴奏下坐唱。吹奏、琴师和打击乐器的称为下手,都必须紧紧围绕着鼓师,严格遵守鼓师指挥,看他所发的“鼓眼”进行唱、打和伴奏。1920年后,各地兴起比较正规地叫“玩友”。玩友的称谓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及时行乐,畅叙友情”。友才玩,有钱才玩得起。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川陕总督岳钟琪奉旨出兵征服西南边境少数民族得胜归来,乾隆皇帝传旨,军中的戏曲爱好者,将他们的征剿“业绩”编成唱词,配以戏曲声腔,在茶坊酒肆,汇集人口众多的场所传唱,把编成本的唱词打印成册,散发来自民间的剧曲爱好者,每逢酬神庙会、红白喜事传唱。当时的达官贵人觉得悦耳受听,游宴时组织民乐人员传唱,使玩友这一艺术坐唱形式逐渐在群众中流传。
荣昌地区的玩友,清末民初不多见,据我知道的是河包场有一些玩友,当时也叫“围鼓”戏。1922年(民国11年),当时我不到6岁,场上有家做酒(红白喜事)宴客的,店门外摆起一张大桌子,上面放了个瓷器大罗汉,两边摆瓷器有花帽筒,两把铜架高脚娃娃座镜,上嵌各色小镜片与太阳争光,耀人眼目,桌顶插红布耳帐,吊有八方小玻璃镜无数,桌边梱红布桌围,上面绣有鸳鸯鸟、荷花。唱戏的几个老人,唱“引凤楼”那个唱女角的有八十岁左右了,是套旧锣鼓,打起来不响,一下子来客了,他们就放下戏不唱,专门吹唢呐,等客给他递过红纸包来,拆开看了是12个小钱,才停止吹唢呐,又唱戏。别人说他们是守朝门的吹鼓手。“围鼓”在茶馆内唱。是“玩友”了,要比吹鼓手围鼓高尚些。玩友要在正堂屋唱戏,来人来客玩友决不为他吹唢呐,还要请得恭敬玩友才上门来唱。
荣昌地区在1918年前后,河包场就有个叫“辅仁堂”的玩友会,鼓师是场上的团总叫杨书云。那个玩友会的同仁都是有粮在册的人家,不三不四的人不敢请玩友去,也不容易请动。当时一般人称他们是“绅粮玩友”。荣昌县地盘宽,最远的乡镇进城如吴家铺有110华里,兼之与隆昌、内江、永川、泸州、大足、安岳等六个县连界,互通来往。玩友帮的能打会唱者常来参与活动。各地在打、唱、帮腔方面是有区别的。安岳属川北河,人们认为川北河老坎(土俗),泸州是泸州河,人们认为他韵快,不文明,我们荣昌、永川、大足是中河道,隆昌、内江属资阳河。我县邻近六个县,可分属四条河道。
川剧正宗要数资阳河。人们都知道资阳河的高腔、曲牌讲究些:上坝胡琴戏讲究些(上坝指成都附近的县)。中河道、小河道接近资阳河。玩友老师接进来教学生,高腔戏学资阳河的老师,胡琴戏学上坝的老师。荣昌地区就是这样作的,所以唱、打比较正宗。邻县往来密切,唱、打互相交流,这样就普遍发展起来了。荣昌十八乡镇(当时建制)都有玩友俱乐部。1935年前后昌元镇,烧酒房(安富)、河包场等十八场镇,均有川剧爱好者“玩友”的组织活动。
辛亥革命后一直到解放这个时间,河包场的玩友组织就有六个,是全县最多的一个场镇,百余人能打会唱的占30%强。到1940年,归拢为一个“四○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打唱齐全,摆唱多,响器好,戏也多,当时位列全县玩友之冠,单凭摆设也很耀目。有五色扎花的缎桌围耳帐,四张椅披椅垫。唯一贵重的是桌上摆着紫檀木箱,打开箱门,四周嵌玻璃透明,用红毡垫底,当中存放着一个“子贡”栽的树子,用来雕成的本色“如意”。说起来也真稀罕,孔夫子孔丘,是春秋时的一代圣人,几千年后他的几十代玄孙,为了迎送河包场同善社(又叫同善堂)的善长杨锡堂(武秀才)去山东济南,拜访孔夫子的几十代玄孙某某,杨走时,玄孙某某将曾经在孔庙砍伐的一根子贡亲手栽培的树,请能工巧匠雕成一个八仙祝王母寿辰的“漏明如意”,全长不过70公分,宽不过五公分,顶头有个像瓢形的大头,也不过十公分,厚不过五公分,上面的人物就有四五十个。骑鹿的那只鹿子活鲜鲜的,连尾巴毛一根一根的都看得清。这些人物穿戴从四面细看,个个是全身,风带都像在飘着似的,空白地方全是刻的祥云万朵,下面坠有长须盘的古老钱。为了保护好这样贵重物品,杨锡堂的孙儿杨星五,专门派两名家丁持枪守护,这是难得的珍贵物品,可惜已经失掉了。
坐唱情况,先吹三吹,吹后打“喜庆元宵”昆排鼓 。不然就先打“醉花阴”一堂套打,后打“木聊子”或“三五七”、小四面排鼓。开锣先唱“大挂剑”(即苏秦封相),全部昆腔
在当时,荣昌地区除河包有吹唢呐外,只有城关玩友“敦和俱乐部”可以吹,其他区乡就少见了。四○俱乐部的“耍锣鼓”能打一百多套(不需打小鼓指挥,叫黑眼锣鼓),和邻封比较,名列前茅。
玩友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都很兴旺。
1946年峰高几个乐社,如“律雅社”、“群天乐”、“及时乐”、“中立乐社”、“集益乐社”五个组织合并成立一个叫“群乐雅乐社”,要坐唱,人多不好安排,就研究一、四、七日由“集益乐”摆坐唱。二、五、八由“群乐雅”总社摆,三、六、九由中立乐社摆。峰高二、五、八集期,决定总社摆,大家都可以参加。这样,天天有,场场有,码头就热闹起来了。这个场不大就有五个俱乐部,接过好几位教师来教打唱,花的时间也长。五个组织先后成立,有分有合,到1946年中日战争日本投降后,大家又才欢聚一堂。
参考资料
板凳戏.新浪.
荣昌板凳戏.荣昌新闻网.2013-03-14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2 22:18
目录
概述
白族板凳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