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境内桥梁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Binzhou Line Songhua River Railway Bridge),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境内的过江通道,位于松花江之上。
建设历程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16日,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开工建设。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2日,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全面完工;10月2日,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交付使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正式投入使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1日,日伪政权收买中东铁路,将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宽轨改为准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将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准轨改为宽轨。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接管滨洲线,将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宽轨改为准轨。
1962年11月21日,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实施大修,在大桥两侧修建人行道。
1964年,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修复完成,正式通车。
2014年4月10日,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停止使用。
2016年11月8日,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经重新修整后向公众开放。
桥梁位置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是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两区的分界桥,呈南北走向,南起斯大林公园,横跨松花江,北至太阳岛,距滨洲铁路哈尔滨站2.741千米。
建筑设计
建筑布局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为钢结构铁路跨江大桥,用石、钢两类坚固材料修建,桥墩用花岗岩砌筑,桥体用钢桁梁建造,由曲弦下承式钢桁梁和上承钢桁梁共同组成。由纵梁、横梁构成格子梁明桥面系统来支承枕木与轨道,满足火车通过桥梁时的振动与活载要求。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南侧8孔下承式主桥两侧设有人行托架,在北侧10孔上承式主桥部分设有人行辅桥。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设有20个重力式实体墩台,自哈端起1-9号为牛腿形大型桥墩,10-18号为圆端形小型桥墩;桥址两端为重力式U型桥台。墩台主要建材取自哈尔滨近郊玉泉、小岭一带盛产的石料、白灰,块石和石膏白灰砂浆填腹墩台内部,外用花岗岩料石以全顺式砌筑,桥墩东西向轴线沿最高通航水位时的主流方向布置。
设计参数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全长1027.2米,桥体长1015.15米,桥面长949.185米,宽7.2米,副桥宽1.2米,人行道宽1.18米,高30米,共有19孔。上承式钢桁梁长33.48米,下承式曲弦钢桁梁长76.8米,下承式主桁宽度为5.75米,上承式主桁宽度为5.10米。
设备设施
照明灯光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安装有LED精准角度染色灯、LED爆闪光耀灯等灯饰,对桥体进行全面灯饰亮化,提升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整体亮化效果。
玻璃栈道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在桥面铺装时设置了3处长24米、宽3米的钢化玻璃透空展示区,透过玻璃可直接俯瞰下面的铁轨、枕木、钢梁等原桥风貌及江面。
运营情况
截至2024年8月,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免费通行。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应用了气压沉箱、沉井工程、桥墩选材设计、结构力学、新型材料以及预制装备式钢桥的安装等技术与工艺,其修建工艺较清晰地反映了铁路桥工业和建筑技术发展历程。
荣誉表彰
2013年3月5日,包括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在内的中东铁路建筑群(扩展项目)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
文化特色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于2014年停止运营后,利用大桥两端沿线的部分废弃铁路,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融文化、艺术、时尚于一身的大型特色铁路主题公园。主题公园连接道里、道外、太阳岛和松北4个区域,面积约6.5万平方米。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桥架上有“松花江”大字牌,于1971年架设,由前哈铁工务段劳动安全保护员马骏老人题写。
194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大片《桥》在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拍摄。该电影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讲述了哈尔滨铁路工厂的工人们为支援解放战争,修复被战争破坏的松花江铁路桥无私奉献的故事。
价值意义
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见证了哈尔滨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为远东文化经贸中心的重要历史过程,见证了哈尔滨在清末、民国、日伪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城市风貌变迁。(《黑龙江日报》 评)
始建于1900年的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是中东铁路沿线第一座超千米的铁路桥梁,“老江桥”镌刻着哈尔滨百年发展的岁月轨迹,见证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沧桑风雨,承载着哈尔滨人民的厚重记忆。(东北网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0 14:47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