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古称大溪,建瓯境内又称东溪,
闽江支流
建溪的支流,上游庆元县段称松源溪,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
武夷山支脉
洞宫山之百祖山主峰
百山祖西北麓。流经庆元县、福建省松溪县、政和县,在建瓯市郊江入建溪。流域面积3136平方公里,全长119公里,平均坡降1‰,多年平均径流量30.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97.2秒立方米。
干流概况
松溪的上源在浙江省庆元县称松源溪,一称大溪。发源于百祖山主峰百山祖(属
武夷山之
洞宫山支脉)西北麓
百山祖镇(原车根乡)力源村,自东向西流经车根、后广、大济、松源、和山、五都、屏都6乡1镇,接纳杨楼溪、梧桐溪、濛西溪(濛洲溪)、下滩溪、大济溪(济川)、金溪(竹坑溪)、坑西溪、魏溪、安溪(芸洲溪)9条支流,出马蹄岙入福建省松溪县。境内流程59公里,流域面积454平方公里。
松源溪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河床狭窄。南下至盖竹村并在兰溪桥与濛洲溪(中途接纳杨楼溪)交会后,河面增宽,流速平缓,流向改东而西。流至大济乡应岭尾,溪水被兰溪桥水库的大坝拦腰锁住,汇成蓄水量达123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泊,具发电、灌溉、养殖之效。
从五都至菊水一段,古称槎溪。河宽80~150米,水深0.6~1.2米,每当春暖花开时节,银光闪闪,碧波粼粼,前人曾以“搓水春澜”列为濛洲八景。光绪《庆元县志》卷代、卷十二均有记。
松溪上游松源溪,经庆元县马蹄岙进入松溪县境后称松溪。松溪从东北流向西南,经旧县、河东、松源、郑墩等乡镇,沿途接纳竹口溪,渭田溪、七里溪、杉溪、新铺溪等支流。到梅口村南红门隘之下常口出境。从发源至出境,河长107公里,流域面积2117.3平方公里。县境内干流长48公里。流域面积1006平方公里。境内从大布至城关一段干流,两岸受河水冲刷崩塌,河道迁徙无定。范村段河床,宋朝时曾在河西山脚下通过,现已东迁300多米。长巷一带河岸,民国时每年崩塌一二米,两岸农田侵蚀,河道中心淤积成许多沙洲,枯水期面积大的有0.1平方公里。建国后,两岸筑防洪堤,河道已较稳定。
松溪流经松溪县后于政和县洪门入境,经护田、范屯、新口至西津村汇合七星溪,于新厂出境,是贯穿县境西部最大的一条河流,境内流域面积1021平方公里,境内河长13.4公里,平均坡降1‰,多年平均径流量30.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97.2秒立方米。
松溪,进入建瓯后又名东溪,于政和县西津新厂下游100米处入境,自北向南流经川石乡伏寅、慈口、川石、溪口、东游镇渡潭、党城、云头(转西南)、东游、垱上、东峰镇坤口、湍下、井岐、东峰、桂林、杨梅、大房、裴桥、霞镇、铜场、芝城镇东溪口、东溪、南门,至水南桥下游约550米处(通济门)注入建溪。
水文特征
松溪上游松源溪,径流量1959~1988年平均径流深975毫米,径流量10.0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8.88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1.21亿立方米。另有外省、县流入客水11.21亿立方米,年总径流量21.29亿立方米。
松源溪年径流量与年降雨量相对应,季节分配变化大,4~9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79%,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径流量占全年21%。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1962年达27.8亿立方米,1971年只有7.19亿立方米,相差3.86倍。在地区分布上,东北部的渭田、溪东等年径流深1000~1200毫米,中南部的河谷、山间盆地年径流深在950毫米以下。
松源溪流量1959~1988年,平均流量67.51立方米/秒(西门站,控制流域面积1629平方公里),年平均最大流量88.2立方米/秒(1962年),年平均最小流量22.8立方米/秒(1971年)。一年中,月最大流量出现在6月份,平均170立方米/秒,月最小流量出现在12月份,平均11.7立方米/秒。极端最大流量2900立方米/秒(1962年5月28日),极端最小流量0.85立方米/秒(1986年10月8日)。
中游松溪县水文资料:1959~1988年平均水位(西门站测点)为1.64米。年平均水位最大值为1.85米(1984年),最小值为1.48米(1979年)。每年4~6月为洪水期,洪水期多年平均水位为1.96米。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枯水期多年平均水位为1.47米。极端最高水位为8.75米(1952年7月20日),超过警戒水位5.25米,超过危险水位2.75米;极端最低水位只有0.79米(1976年1月4日)。
松溪县境植被茂密,大部分地表冲刷较弱,平时河水含沙量较少,1955~1988年平均含沙量为0.091公斤/立方米。但每年洪水期含沙量骤增,1968年7月11日洪水的含沙量最大,为3.9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2万吨。在森林过伐地区水土冲刷严重,1958年“大跃进”时森林被大量砍伐,次年输沙量达35.8万吨;最小的1963年只有6.51万吨。1955~1988年平均侵蚀模数为99.6吨/平方公里,最大的是220吨/平方公里(1959年),最小的为40吨/平方公里(1963年)。
河口段建瓯市水文记载:松溪最大流量5330立方米/秒,枯水期平均流量18.56立方米/秒,最小仅3.9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安溪,一称芸洲溪。在庆元县境西南,发源于庆元县东南57公里的举水乡风岗尖(海拔1577米)西南麓,从龙井面进入福建省政和县锦屏、翁村、洋屯,然后向北折回庆元县,途经南坑、小安、淤上、菊水入松源溪,沿途接纳大小支流36条,流程16公里,流域面积323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流量15.08立方米/秒,可开发水力资源装机容量1150千瓦。在安溪、蓬桥建有2座电站、装机容量625千瓦。光绪《庆元县志》卷一载:.芸洲溪,县西南二十里,与槎溪合。”
竹口溪,分别发源于庆元县西北52公里的三济乡龙头山(海拔1348.9米)和黄真乡台湖山(海拔1114.9米)西南麓,至竹口集西边、岩后各条支流经新窑村外与松源溪汇合,注入福建省松溪,为闽江上游支流之一。流程29公里,水面宽30~50米,水深0.8~1.2米,流域面积284平方公里,常年流量10.53立方米/秒,可开发水力资源装机容量6010千瓦。光绪《庆元县志》卷一、卷十二均有记。
杉溪,上游名白石溪,发源于浦城县境天山岗东麓,在花桥乡西溪头入松溪县境,汇合塘下溪,到招沙甲附近接纳源尾溪,到茶洲附近汇合花桥溪,称杉溪,在杉溪村口汇入松溪干流。
花桥溪,发源于松溪县境西北鸡母寨西麓,向东南经西源、祖墩,在龙塘后附近纳登山溪,至溪畔村前纳坑口溪,再南流经花桥、长衍,在茶洲附近与杉溪汇合。
渭田溪,古称“清泉溪”,源出松溪县溪东乡龙头山西北,称古□溪,向南流经溪源洞至西边后称溪东溪,至上塘与竹贤溪汇合始称渭田溪。沿途接纳吴村溪、项溪、东厝溪等河流,至旧县纳入松溪干流。
竹贤溪,又称上塘溪,源于松溪县山镇村附近的烟台山西坡,向东南流经木丘、西岸、竹贤、东边,沿途纳仙槎、南山、董坑等小溪,在上塘北注入渭田溪。
吴村溪,源于松溪县龙头山南坡,向南流经源头、溪尾、株林,沿途纳铁栏、杉坑等溪涧,在巨口村南汇入渭田溪。
七里溪,古称松峡溪、南湾溪,源于政和县铁山乡张天村的瓜子岗西侧,先向西北流经浙江庆元县的张地、黄坑,在南湾转入松溪县县境流经官路村边注入茶平盆谷,又纳四周溪涧,流向七星桥V形夹谷。夹谷两侧高山耸峙,古称葫芦峡。溪水急湍冲出峡口(称葫芦门),经黄沙陂,在河东村东南注入松溪干流。
水口溪,原出浙江省庆元县,名百丈溪,自北折向西南流经坪坑村,再折向西北穿过凸心岩峡谷,进入松溪县县境称李墩溪,经三峡、李墩,纳源头溪后称水口溪,经水口在呼窟村附近注入松溪干流。
新铺溪,源于松溪县郑墩乡双源村的牛角柯东坡,向东南流经双源、大溪尾、新铺、锦田等村,在梅口村尾注入松溪干流。
外屯溪,源自浙江省庆元县淤上村西侧的小关岭南麓,西南流经小关村,再折西北流经外庐进入松溪县境,经外屯注入松溪。
七星溪,属松溪一大支流,政和县之干流,主要支流有龙潭溪、梅龙溪。七星溪发源于政和县外屯乡黄坑村的青丝岭,由东向西流经外屯乡的黄坑、九房、湖屯、洋屯、外屯、星溪乡的东峰、姜屯、熊山镇的熊山、官湖和石屯镇的松源、工农、石屯、洋后、长城、王山口等4个乡镇15个村,在西津村汇入松溪。流域面积728平方公里,全长64.8公里,平均坡降4‰,年平均径流量7.35亿立方米年均流量13.3秒立方米。
界溪,属松溪支流之一,发源于政和县东平镇界溪村杉林自然村,流经界溪村,界溪水库、碗厂村,于新口村汇入松溪,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境内87.6平方公里,全长14.4公里,平均坡降11.3‰,多年平均径流量0.915立方米,平均流量2.9秒立方米。
乐溪,属松溪支流之一,发源于浙江省龙井面,流经政和县锦屏、翁村、洋屯、湖屯仔,在后山村出境,经浙江省庆元县流入松溪。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境内110平方公里,全长28.3公里,平均坡降15.1‰,年平均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平均流量4.23秒立方米。
龙潭溪,属七星溪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政和县镇前镇富宅,流经横坑头、坑里、茶溪、九蓬、樟口、林屯等村,于城关大庙处汇入七星溪,流域面积182平方公里,全长31.8公里,平均坡降10.5‰,年平均流量5.93秒立方米,径流量1.87亿立方米。
梅龙溪,属七星溪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政和县铁山镇范屯,流经张屯、江上、铁山、东涧、南涧等村,在稻香汇入七星溪,流域面积142平方公里,全长14.6公里,平均坡降1‰,年平均流量4.52秒立方米平均径流量1.42亿立方米。
建瓯市境内有5公里以上支流47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后山溪、水源溪、溪屯溪、溪东溪;50平方公里以上有垱阳溪、大源溪、东游溪、溪尾溪、东溪口溪等。
治理开发
引水工程
幸福渠道,坝址设在政和县七星溪西山坂地段。工程于1963年12月动工,于1970年3月完工受益。由浆砌石重力坝、筏道、护岸、渠道四个部分组成。河坝高1.2米,坝长96米。截水坪使用松木板,截水坪深1.1米,副坝伸入岸内24米,坦水长12米,干砌块石松木框架结构,坝中间伐道长6米、宽4米,左右岸砌石护岸防洪堤。渠道设在左岸,渠道总长11公里,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附属建筑物有泄、排闸4座,倒虹管1条、暗涵1座。受益范围有工农、石屯、长城、西津4个大队的11个生产队和2个社办场。设计灌溉面积0.7万亩,后经复核有效灌溉面积为0.39万亩,历史最高灌溉面积为0.49万亩。该工程建成后代替溪坂、石屯村头、屯尾、新亭子、长城等8处草木坝。该工程共完成土石方6.81万立方米,投工9.63万工日,共投资2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0万元。
翻身垄引水工程,坝址位于政和县石屯乡洋后村地段的七星溪上。原是草木坝,只灌溉翻身垄生产队100余亩土地。1960年代建设成为七星溪万亩灌区之一。拦河坝为大理石干砌坝,坝高1.5米,长180米,顶宽2米,迎水坡1∶1,背水坡1∶3,坦水长20米。坝中间设1座筏道宽4米,比坝顶低0.3米,为浆砌块石结构。在河道上下有干砌石护岸,总长60米,高2.5~3米。渠道总长4公里,通过流量1.2立方米/秒。附属建筑物有:进水闸、水间、溢水堰、跌水各1座,排水涵洞2座。翻身垄引水工程,取代原翻身垄、洋后、王山口三条草木坝。灌溉洋后、王山口2个大队河谷平原双季稻田1500亩。
官凤引水工程,坝址位于政和县官凤村地段的七星溪上。坝型为浆包干石坝。坝高2.5米,坝顶长108米。渠道设在左岸,渠长4公里,流量0.5立方米/秒。原坝址在姜屯,开渠7.9公里,用倒虹管跨过林屯溪开渠到官凤渡头,接旧渠灌溉,1960年代建成。后因用方形板铭倒虹管,盖板被水压力顶托,盖板冲走,整个倒虹管被河卵石淤塞而报废。1975年在官凤塔下动工建坝,1976年竣工。渠道通过几次配套延长,代替后楼、白亭子、务露科、桐岭、石圳等六条草木坝。有效灌溉面积0.22万亩。
新桥引水工程,位于建瓯市水源乡钱团布尾上游约1公里的水北溪,首期工程于1964年12月动工,1965年1月,建成左干渠(长9公里)和干砌石坝(高1.6米,顶长18米)。第二期为石岗引水工程,1966年6月动工,至1968年5月,建成右干渠(长22公里)。灌溉钱团、吴墩、水北等村农田3400亩。
溪屯引水工程,1965年8月动工,1966年1月竣工。位于建瓯市东游镇盛前村上游约两公里的溪屯溪。浆砌重力拦河坝,高3.5米,顶长32米,渠道长27公里,灌溉盛前、盖林、溪屯、上范等村农田3528亩。
政和县界溪水库灌区,设计放水量2.1立方米/秒,最大放水量13.2立方米/秒;左右放水孔采用20吨启闭机各一台。渠道左右干渠两条,各长15公里。界溪水库在松政第二次并县后,为解决东平、郑墩2个公社13个大队及营前、东平、郑墩3个国营农场3.22万亩土地的灌溉,于1974年10月动工兴建。右干渠于1979年11月完工通水,1975年3月松政分县,水库归属政和县,受益更改为东平公社和东平、营前2个农场。
蓄水工程
兰溪桥水库,在庆元县大济乡应岭尾村,1977年动工,1983年建成。坝高49.8米,长174米,底厚42米,面宽5米i坝身为块石灌浆结构。蓄水量1230万立方米,近坝区水深40米,能控制松源溪上游235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年发电量1700万度,年产鲜鱼6~10万公斤。由于大坝形成的水库调节,除可为马蹄岙电站年增发电量150万度外,还能减轻松源溪中、下游的洪水威胁,并使松源,星光、大济,和山,五都、屏都,淤上6乡1镇的2.3万亩农田得到灌溉。
马蹄岙水库,在庆元县黄新乡马蹄岙,1971年建。坝高30米,集雨面积738平方公里,库容13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万亩,受益田亩在福建省松溪县境,庆元县主要用于发电。
茶洲水库,库容2700万立方米。位于松溪县县城西北部的花桥乡茶洲村,距城12公里,1983年8月正式动工,1986年12月下闸蓄水,1987年3月正式发电。水库坝上控制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85亿立方米,水库枢纽工程由砌石空腹重力坝、输水洞、发电厂三部分组成。该水库可灌田3750亩。
坪坑水库,座落在松溪与庆元两县交界的百丈山上,库址在庆元县坪坑村,海拔1014米,是松溪县海拔最高的水库。1988年动工,1992年竣工,库容619万立方米,坝高50米,长80米。主要用于开发李墩溪一级电站,并调控水源,扩大二三四级站装机容量。
界溪水库,位于政和东平镇界溪村。库区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地型口小肚大,为中型水库。总库容17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00万立方米,死库容70万立方米。大坝于1975年1月28日清基,1976年3月3日填坝基,1979年底竣工。
小赤院水库,位于建瓯东峰江墩村赤院溪,1976年4月动工,1982年6月竣工,总库容1276万立方米,坝后建水电站。土石混合大坝高44.5米,顶长113米,坝左为溢洪道,坝右端设压放水隧洞;在溪东建9孔高4米的闸墩坝。水坝渠道经东峰镇溪东、箬溪、坤口、井歧、下山虎、东峰至桂林,全长21.5公里,建渡槽5座,总长1900米。其中坤口渡槽为县内最长,全长810米。下山虎渡槽跨度最大,单跨90米。该水库灌溉溪东、井岐、长溪、东峰、桂林等村农田1.09万亩,防洪300亩。
大漈水库,位于建瓯东峰镇大漈村的楮岭溪。1970年11月动工,1973年3月竣工,总库容532万立方米。大坝为均匀土质坝,主坝位于左岸峡口,高30.4米,顶长104米,坝左侧设钢筋混凝土输水涵洞。副坝位于右岸峡口,高25.4米,顶长75米,坝右侧建溢洪道,渠道4条,总长37.5公里。利用总干渠与左右干渠的落差建水电站。园墩垅转体渡槽长163米,最大架空高19.8米,其中转体槽段102米,为3个不等跨桁架拱,最大跨度62米,为省渠系建筑物技术引进项目。该水库灌溉东峰、南源、桂林、杨梅等村农田4125亩。
大岭水库,位于建瓯川石乡小岭村大岭溪。1975年1月动工,1983年9月竣工。总库容343.1万立方米。砌石双曲拱大坝高33米,顶弧长105米,坝右侧有放水铸铁管,二道坝的砌石单曲拱高6米,顶弧长25米,下游以抗冲水垫消能。总干渠长3公里,利用总干渠与左右干渠的185米落差建水电站。其尾水分左、右干渠,长5公里,灌溉川石慈口、伏寅村农田736亩。
石板桥水库,位于建瓯东峰镇长源村塘溪,1975年,按小(二)型水库勘测设计,1978年3月,升为小(一)型水库,1981年12月竣工,总库容114.4万立方米。均匀土质大坝高31.5米,顶长88米,坝右建溢洪道,坝后建水电站。水库灌溉长源、裴桥等村农田3050亩。
大板洋水库,位于建瓯川石乡徐布村上游约2公里的厚山溪。1979年12月动工,后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停建。1984年9月续建,1987年,完成坝区工程后转入渠道建筑,同年10月竣工,总库容300万立方米。刚性斜墙过水堆砌石大坝顶长124米,最高33.68米。坝右侧设无压城门式钢筋混凝土输水涵洞,坝左侧建水电站,其尾水开渠200米引水入豆腐桥工程。沿河在川石大排桥、石槽仔、连屯、东游红星、外布仔建电灌站5处,前池水渠长2.5公里,灌溉3150亩,防洪1421亩。
坂坑水库,位于建瓯水源乡大源村上游的大源溪,1984年12月动工,1988年底,建成砌石双曲拱大坝,顶弧长95.75米,高46.75米。坝后建水电站,坝右侧设铸铁放水管,总库容294.5万立方米,灌溉水源、大源、吴墩等村农田1000亩。
水电工程
庆元县兰溪桥水电站,在庆元县松源镇以东7公里的应岭尾村,1977年动工,1983年建成。装机容量4×1250千瓦。国营。
庆元县马蹄岙水电站,在庆元县黄新乡马蹄番,1964年动工,1971年建成。装机容量4×1250千瓦,1987年增容后,装机容量为4×1700千瓦。国营。
庆元县蓬桥水电站,在庆元县小安乡蓬桥,1976年建。原装机容量400千瓦。国营。
庆元县安溪水电站,在庆元县小安乡安溪村,1979年建。装机容量225千瓦。乡办。
松溪县茶洲水库电站,该站直属县水电局,投资890万元,于1987年建成。水库坝高48米,取得工作水头37米,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坝后式厂房内安装3台单机1000千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359万千瓦时。1988年发电量为786.4万千瓦时,占全县年发电量35%,为松溪县1980年代主力电站。
松溪县七里溪一级电站,属县电力公司,投资71万元,于1972年建成。利用六墩灌渠1立方米/秒的尾水和七里溪筑坝引水1.2立方米/秒的流量,各取得水头25米与45米,安装两台125千瓦和3台200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发电量268万千瓦时。
松溪县李墩溪水电站,1975年首先勘察设计芦下电站。1976年动工后,边动工边继续勘察设计。1978~1983年共投资399万元,相继建成三级、二级、四级站,分别取得工作水头280、120、150米,共装6台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合计1940千瓦。并在四级站上游小关溪建成一座集雨面积15平方公里,库容180万立方米的芦下水库。1988年,坪坑水库与李墩溪一级电站相继动工,1992年底建成投产,水库库容619万立方米;电站水头149.7米,装机容量1000千瓦,1992年6月正式发电。这座水库电站座落在海拔1014米高山上,为福建省内海拔最高的水电站。坪坑水库与一级站建成后,二、三、四级站共扩大装机容量1800千瓦。至1992年,李墩溪系列电站(含芦下坝后小电站)装机总容量4990千瓦,占全县水电站装机总容量29%。
松溪县六墩水电站,属旧县乡。1978年在原有小水电站基础上扩建,投资130多万元。电站的拦河大坝位于松溪县与庆元县交界处,控制集雨面积760平方公里,坝高10米,弧长90余米,取得水头19米,除原有2台125千瓦混流式机组外,扩装4台320千瓦混流式发电机组,年发电量684.5万千瓦时,年利用4474小时,为全县年利用率最高的水电站。
政和县城关水电站,1965年11月动工,1967年1月投产,完成土石方5469立方米,投资14.8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万元。电站水头14米,引用流量2.4立方米/秒,装机2台25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50万千瓦时,引水坝建在七星溪中游,离城关4公里处的姜屯村。压力前池为浆砌块石,基础为黄土,池长6.3米,宽7.5米,水深3.9米,容积200立方米。木质结构压力管2条,口径1米,长40米,进口用七吨手摇启闭机平板闸门控制。砖木单层厂房1座84平方米,升压变压器1台,容量320千伏安,高压线路总长2公里。
政和县外屯水电站,1970年初,由外屯大队动工兴建;7月转为外屯公社兴建;9月1日,边设计边施工。1971年底因资金困难停工。1972年7月工程复工。1975年1月,2台装机1600千瓦机组投产,1981年再安装1台400千瓦机组。完成工程量14.3万立方米,投资16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8万元。电站投产后与政和电厂联网。该电站为高水头电站。站址在外屯车潭自然村。设计水头101米,引用流量3.4立方米/秒,装机3台2000千瓦,年平均发电1330万于瓦时。
政和县坪岩水电站,1981年9月施工,1984年1月投产发电。完成土石方4.9万立方米,投资4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8万元,贷款30万元。该电站是界溪水库梯级开发中的左干渠第二级电站,设计水头62米,引用流量1.5立方米/秒,装机2台640千瓦,年平均发电100万千瓦时。主变2台,容量400千伏安,以10千伏输电线路送电到新口升压站联网。
政和县界溪水库左右二座坝后电站,装机四台430千瓦。建电站两座装机2台660千瓦。
建瓯市马鞍水电站,位于东游镇东游村下游的松溪密暗滩,系径流开发河床式水电站。水头8米,流量75立方米/秒,装机5台,容量4000千瓦,年发电2260万千瓦小时。1976年动工,1981年竣工。浆砌条石连拱拦河坝高8米,长104.5米。坝右侧接筏道与浆砌块石进水渠。升压站配有主变机1台,容量5600千伏安。通过35千伏线路引入水南变电所。
建瓯市小赤院水库水电站,位于小赤院水库坝后,系东峰镇主要电源工程,设计水头30米,流量2.5立方米/秒,1980年10月投产,装机4台、800千瓦,年均发电量10万千瓦小时。
建瓯市东游水电站,系东游镇主要电源工程,1973年动工,在东游水轮泵站拦河坝右岸,正面进水口建河床式水电站。水头4米,流量21.6立方米/秒,1976年投产2台,1980年增加2台,总容量500千瓦,年均发电235万千瓦小时。
建瓯市河岭水电站,位于东游镇盛前村上洲,为镇主要电源工程,浆砌条石双曲拱拦河坝位于河岭村下游1公里的溪屯溪,水头57米,引水流量4.1立方米/秒,装机2台、800千瓦,年发电568万千瓦小时,通过10千伏线路送电。1978年11月动工,1981年,建成拦河坝和渠道工程,1984年12月竣工。
建瓯市坂坑水电站,为水源乡主要电源工程,水头60米,流量2.2立方米/秒,1974年4月动工,1979年5月竣工。市浆砌石拦河坝,位于水源乡大源坝头上游3.5公里的大源溪,高4米,顶弧长20米,厂房装机3台,容量1000千瓦,配有800千伏安主变1台,通过10千伏线路送电。
建瓯市大岭水库水电站,为川石乡主要电源,水头185米,设计流量0.5立方米/秒,装机4台640千瓦,年发电量300万千瓦小时。1979年动工,1983年9月发电。
航道航运
航道
松溪松溪境内长48公里。出境后经政和县西津,至建瓯通济门汇入建溪。干流全长196公里,平均坡降1%。丰水期间沿河而上,竹筏可通到庆元县竹口村,1970年代以前,松溪至建瓯常年可通行2.5~3吨木船。
松溪航道在政和县境内的航程为13公里,其中常口到西津10公里、西津到新厂3公里。明时,曾在西津设一码头牌坊。清嘉庆年间,朝廷在西津码头设有船差一职。新中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逐年拨款整治河道,使航道保持5米宽、0.6~0.8米深。1965年,重修西津码头,宽20米,高10余米,临河铺设石阶36级,供过往船只停泊、装卸货物。1968年后,随着公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水运锐减,航道逐渐荒废。
建瓯境内松溪河道长7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9立方米/秒,径流量42.18亿立方米。一般水深0.4~0.5米,可航行2.5吨双尖雀船。
航线
建瓯县际航线,建瓯经政和至松溪134公里。其中建瓯至政和101公里,政和至松溪33公里。
建瓯境瓯内航线,芝城至川石伏演73公里,经过乡村有:溪口、铜场、霞镇、裴桥、大房、杨梅、桂林、东峰、坤口、箬溪、马鞍、东集、东游、党口、党城、渡潭、慈口等,该航段有8滩、22濑,其中以石龟岭滩、溪口滩、密暗滩为最险。
1971年4月,川石乡在松溪航线慈口村建红岩水轮泵站,无过船闸道和棑筏道,阻碍通航。1976年,东游镇在松溪航线东游村建东游水轮泵站(系水利和发电综合工程),设长158米、宽5.4米棑筏道,无过船闸道。1980年1月,建瓯水电局在松溪航线箬溪村密暗滩上建水电站,有长210米、宽4.4米木筏道,无过船闸道。1980年,马鞍水电站建成,除局部区间航段外,松溪航线停航。
码头
南门码头,位于松溪县大南门外平政桥下,有上下码头,均以河卵石与条石砌成石级,可停泊小木船40~50只。是城关客运及货运集散地,附近设过载行、牙行和起水工人站。
西门码头,位于松溪县大西门外浮桥头,码头用河卵石、石板砌成,可停泊小木船20~30只。货运吞吐量仅次于南门码头。
梅口码头,位于松溪县郑墩乡梅口村外,码头宽2米,长30米,有河卵石道通往梅口村。民国时,梅口村有船户30多家,是松溪至建瓯民船运输的主要停靠点。
溪仔庙码头,位于松溪县小南门外,用大石板砌成。因位置靠近城关大街;东路各乡的农产品货物多在此装卸。抗日战争时期,浙江龙泉、庆元等县至松溪、建瓯、南平各地的货物贸易多在此转运,曾兴盛一时。
河头码头,在松溪县小东门外,多停靠上游来城的竹筏,货运量仅次于溪仔庙码头。
旧县码头,位于松溪县旧县村,渭田溪与松溪干流的汇合口,是通往浙江龙泉、庆元两县及县境东路渭田、溪东等地的货运集散点。
大布码头与亭仔大码头,位于松溪县大布村与对岸亭仔头,可停船筏50余只。民国时亭仔头有商店多家,与浙江省龙泉、庆元等地贸易货物多在此转运。
东门码头(通仙门及南门洲),位于建瓯市芝城松溪河,包括东门和长桥门(通仙)两个船埠及水南(南门洲)船埠。码头结构:东门(骖鸾渡码头)为阶梯式,面积3360平方米,长度120米;长桥门为简易式,面积2750平方米,长度70米,共有10~20个泊位。
东门、长桥门船埠,历来为东河货客运码头,早在唐朝就为松溪沿岸各地至芝城木帆船靠泊处,明、清以后至抗日战争时期较兴盛,为松溪、政和及建瓯东峰、东游、川石、水北4个乡镇粮食、茶叶、农副产品贸易集散地,回航则运食盐、日用百货、水产杂货。日常汇集码头船舶100~200艘。水南船埠历来为船舶停靠卸货处。1953年后,由于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粮食改由新建水南粮食码头卸货,茶叶改由新建水南茶叶码头卸货,东门码头日趋衰落。1966年,瓯政公路通车,汽车、拖拉机逐渐取代船运,尤其因东游排灌站和马鞍水电站建成,阻碍通航,码头停用。
东峰码头,位于建瓯市松溪右岸东峰镇沙洲滩渡口处。码头为天然沙洲卵石简易式。日常进出船泊30余艘,其中除松溪、政和两县过境船外,还有东峰镇辖境内船舶。运输物资有粮食、农副产品、日用百货、食盐、水产。年均货物吞吐量1500吨。
东游码头,位于建瓯市松溪右岸东游镇,为松溪在建瓯境内最大船埠。码头为驳岸式,除松溪、政和两县过境船舶在此靠泊歇夜外,有东游船舶近百艘。主要货运物资有粮食、农副产品、食盐、日用百货。年均吞吐量1.2万吨。客运船2艘,日运人数四五十人。
川石码头,位于建瓯市松溪南岸川石渡口处,码头系岸域式,为松溪、政和两县船舶进入建瓯口岸。川石有木帆船3艘,运输物资为粮食、农副产品、日用百货、食盐,并顺带旅客,年均货物吞吐量约1000吨。
东峰、东游、川石3处码头自瓯政公路通车后,日趋衰落。东游水轮泵站和马鞍水电站建成后,航道阻断,码头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