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起源
书院建于北宋仁宗年间,因院内对植古松二株,干矮枝阔,故名“矮松园”。明正德年间,更名“松林书院”,沿用。
史料记载
据《青州史话》记载,
宋仁宗曾御赐“矮松园”五经四书一宗,并诏示各州效仿青州,办儒学,以为朝廷造就人才。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青州知府
李昂将府治仪门之左的“名宦祠”,移建于矮松园,并改称“
名贤祠”,以祭祀宋代13名德政显赫的青州知府,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
寇准、
范仲淹、
欧阳修等政要文人。明正德十年,青州知府
朱鉴又移“乡贤堂”于此,以祀王曾、
石茂华等当地名士56人。“松林书院”作为古代一处治学、教育之胜地,哺育名儒之摇篮,备受历代朝野人士的青睐。
书院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但主要还是通过教学来传承文化。十三贤中的王曾为青州人,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状元及第,官至宰相,封沂国公。松林书院的地面是王曾少年时代的读书处。
学校环境
书院已是一所占地100余亩、有42个班的高级中学,环“松林书院”已建起
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
办公楼、
宿舍楼以及融礼堂、
餐厅、
阶梯教室、
电化教室于一体的综合大楼。修复后的松林书院,雕梁画栋古柏竞翠,更显庄重典雅。植根于我国传统儒学的这所老校,形成了治学严谨、刻苦勤奋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又不乏开拓创新的良好校风。
历史沿革
清
光绪二十七(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府、州、县,大小学堂一律改为高等、中等、小学堂……”于是,废科举,兴学堂,厉行新政的变革,在举国上下展开。青州知府曹允源,于次年将青州松林书院改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曹允源字根荪,江苏苏州人,是由京官外放山东青州知府的。在学堂监督法小山受聘济南高等师范学堂后,他便写信给他的亲家翁——苏州城内的名宿彭诵田老先生,让他举荐一位年轻练达、能中西融会贯通的乡人,来青州中学堂做监督。彭诵田老先生经多方考察,举荐了苏州名士、后成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鸳鸯蝴蝶派作家、中国新闻史上的知名报人包天笑先生。
据《光绪益都县图志》卷13《营建志上》载:“十三贤祠,在松林书院。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昂奏请立祠。”该祠祭祀宋代十三位德政显赫的青州知州——王曾、寇准、
曹玮、
庞籍、
程琳、范仲淹、李迪、
富弼、欧阳修、吴奎、
赵抃、张方平、
刘挚,为书院学子们树起效法楷模。
松林书院作为青州治学、教育胜地,历经了千年沧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学冲击下,书院被废除,改为青州公立中学堂。民国三年(1914年)又改名山东省第十中学,校园扩建到书院以外地域。教育总长
蔡元培曾亲题“勤朴公勇”牌匾作为校训,高悬门上。
新中国成立后,再改名山东省立青州中学。此后数易其名。1986年,正式定名青州市第一中学。
相关建筑
设施
松林书院的
古代建筑保存相当完整。二进院落。主要建筑如大门、十三贤祠(前讲堂)、
四照亭、后讲堂集中于中轴线上,斋舍分列两侧,院墙环护。一色的砖木结构,隔扇、
槛窗为朱砂色,余皆为青灰色。由厅堂轩廊构围的庭院幽静而宽敞,花草茂盛,古柏成林,
碑石、读书台隐藏其中。
求索亭建于1992年校庆之时,是一仿古建筑,可谓“檐牙高啄,钩心斗角”。名曰“求索”,意寓从古到今有无数仁人志士不畏“路漫漫其修远”,而“上下求索”,在此地或潜心求学,钻研砥砺,胸怀匡世济民之志;或慷慨陈词,指点江山,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亭中
铜钟是百年校庆时老校友
刘爱蓉、王立华捐赠,表达了一中学子对母校的一片赤诚之心。
亭侧各有一棵亭亭如盖、翠绿欲滴的芭蕉树,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亭上覆有如盖松荫,静坐亭中,侧耳可听松涛阵阵。一中学子多喜在此晨读静思,感受书院那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领悟先贤们“上下求索”的精神。
四棵参天古柏均是康熙三十年间所植,距今已有三百一十年的历史,它们是书院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东南的一棵柏树苍郁青翠,冠盖如云;造型美观,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东北的一棵柏树半枯半荣,枯枝盘旋虬曲,苍黑遒劲;绿叶形如团扇,附于其上,集力与美于一身,最为奇绝。左侧两棵虽已枯死多年,但仍卓然挺立。攀援的凌霄花周匝其身,以柔衬刚,更显其苍劲挺拔。最奇处是,虽是枯柏但绿叶绕身,红花满头。每年从仲夏到仲秋时节,枯柏上缀满随风摇曳的火红的凌霄花,又别有一种景致。
正北方的是松林书院的
正堂。正堂是一仿古建筑,是1992年校庆时依据原貌翻修而成的。青砖黑瓦,朱栋画梁,在现代建筑的映衬下,更显得古朴典雅,凝重深沉,散发出深重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屋脊高耸,显示出古建筑的气派、威严;龙头雄踞,镇守着这千年书院。造型奇特、雄然端立的脊兽迎接着八方来宾,“花开富贵”、“双龙戏珠”的砖雕,预示着吉祥如意。
正堂在百年校庆时曾设为校史展览馆,“历尽沧桑积跬步与时俱进,峥嵘岁月承大业百年辉煌”的对联是原省委书记梁步庭所题。馆内所展内容展示了松林书院自宋代“矮松园”到解放前夕的沿革变迁的情况,以及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活跃着的重要人物、社会团体。如十三贤、包笑天、邓恩铭、
王尽美等。馆内有详尽的图片文字资料。
后院
东厢房百年校庆时曾设为校史展览二室,所展内容展示了自阎石庵校长到王骏华校长任职期间,学校发生的重大变革,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在此期间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的优秀教师的代表。
后院西厢房百年校庆时曾设为校史展览三室,所展内容是自1997年郝学会校长上任以来
青州一中的重大改革和新貌。
正堂的东侧是一建筑风格独特连山游廊。绿树环绕中的石碑记载了校舍改造和松林书院修复的情况。此碑立于1992年校庆之时。九十周年校庆时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曾亲笔题词,“桃李满园”即省长赵志浩亲笔所题。游廊下的碑刻多是明清两代的古迹,或记事咏物,记写书院的历史变迁;或吊古怀今,抒发对先贤的仰慕之情。各位游客请自行观赏。
正堂的西侧是王曾读书台。有“三元及第的一代贤相”、宋朝宰相王曾的汉白玉半身雕像。还有 “王沂公读书台”。此台是1991年复建松林书院时在旧址上新筑。台用青石砌成,既古朴又不乏典雅。拾级而上,上有石桌、石凳,后有翠竹簇拥。凭栏而立,可游目骋怀。可见“三元及第的一代贤相”王曾用功读书之情景。
办学
因书院官办,山长自然由官府任免。山长主持教学,如不实心教诲,即行辞退,另择名师。设首士一名,负责办理生员的生活事物;设
学长一人,办理生员的学习事宜。
教学目的以应对三年一次的乡试为主。招收的学生是经
童试合格的生员。此外,还组织已入学的秀才定期到院听课,参加每月一次的考试,批阅他们的作文(史称“文生月课”)。成绩列一、二等者发给膏火银。每月朔、望,要举行祭祀仪式,山长生徒净身更衣,依序祭拜,并由山长逐一宣讲先贤的德行,勉励学生发奋苦读,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文化遗产
举人试卷
松林书院的校史展览室里,有清同治间邱端玉(字锦方,光绪八年清益都举)徐增锦、
李秉善(光绪31年)的举人试卷2份。试卷书写精美,极有收藏价值,不可多得。在《齐鲁书画家汇传》有名。
还有康熙26年吴见思刻板评点吴留村、清或民国时期的书法对联、清信札2张(一份)、清花寿山信札2张 、清代书法4条、北魏佛教供养人拓片2份(原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