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叶,
中药名。为
松科植物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d.et.Zucc.等的针叶。华山松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西藏等地。黄山松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马尾松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黑松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油松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云南松分布于西南地区及广西。红松分布于东北地区。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脚气,湿疮,癣,风疹瘙痒,
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病,预防乙脑、流感。
形态特征
1.华山松:又名五叶松。乔木,高达35m,胸围达1m。幼树树皮灰绿色或淡灰色,平滑,老树呈灰色。一年生枝绿色或灰绿色,无毛。冬芽近圆柱形,褐色,微有树脂。5针一束,长8-15cm,边缘有细锯齿,仅腹面两侧各具4-8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树脂道通常3个,中生或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中央有1个维管束。雄球花黄色,卵状圆柱形,长约1.4cm,基部围有10枚卵状匙形的鳞片。球果圆锥状长卵圆形,长10-22cm,径5-9cm,幼时绿色,熟时黄色或褐黄色,果梗长2-3cm,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中部种鳞斜方状倒卵形,长3-4cm,鳞盾近斜方形或宽三角状斜方形,鳞脐不明显。种子倒卵形,黄褐色、暗褐色或黑色,长1-1.5cm,无翅有棱;
子叶10-15枚,针形,横切面三角形。
花期4-5月,
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2.黄山松:又名台湾松、长穗松、台湾二叶松。本种与华山松的区别在于:松叶长7-10(13)cm,2针一束,微粗硬,边缘有细齿,树脂道中生。球果卵圆形或圆卵形,长3-5cm,径3-4cm,熟时褐色或暗褐色,近无梗,宿存树上,多年不落;鳞盾扁菱形,横脊显著,鳞脐具短刺。花期4-5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
3.马尾松:又名青松、山松、枞松。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针叶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20厘米,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单型,第一层连续排列,第二层由个别细胞断续排列而成,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长6-15厘米;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淡紫红色,一年生小球果圆球形或卵圆形,径约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鳞的鳞脐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鳞的鳞脐平钝无刺。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4-7厘米,径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栗褐色,陆续脱落;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或近长方形,长约3厘米;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横脊微明显,鳞脐微凹,无刺,生于干燥环境者常具极短的刺;
种子长卵圆形,长4-6毫米,连翅长2-2.7厘米;子叶5-8枚;长1.2-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2.5-3.6厘米,
叶缘具疏生刺毛状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4.黑松:又名日本黑松。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2米;幼树
树皮暗灰色,老则灰黑色,粗厚,裂成块片脱落;枝条开展,树冠宽圆锥状或伞形;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端尖,芽鳞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厘米,径1.5-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背腹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皮下层细胞一或二层、连续排列,两角上二至四层,树脂道6-11个,中生。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于新枝近顶端,直立,有梗,卵圆形,淡紫红色或淡褐红色。球果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6厘米,径3-4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椭圆形,鳞盾微肥厚,横脊显著,鳞脐微凹,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毫米,径2-3.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种翅灰褐色,有深色条纹;子叶5-10(多为7-8)枚,长2-4厘米,初生叶条形,长约2厘米,叶缘具疏生短刺毛,或近全缘。花期4-5月,种子第二年10月成熟。
5.油松:又名短叶松、红皮松、短叶马尾松、东北黑松、紫翅油松、巨果油松。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树树冠平顶,小枝较粗,褐黄色,无毛,幼时微被白粉;冬芽矩圆形,顶端尖,微具树脂,芽鳞红褐色,边缘有丝状缺裂。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厘米,径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在第一层细胞下常有少数细胞形成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5-8个或更多,边生,多数生于背面,腹面有1-2个,稀角部有1-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初呈淡褐色,后呈淡黑褐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常宿存树上近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长1.6-2厘米,宽约1.4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长6-8毫米,径4-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子叶8-12枚,长3.5-5.5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约4.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6.云南松:又名长毛松、青松、飞松。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树皮褐灰色,深纵裂,裂片厚或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枝开展,稍下垂;一年生枝粗壮,淡红褐色,无毛,二、三年生枝上苞片状的鳞叶脱落露出红褐色内皮;冬芽圆锥状卵圆形,粗大,红褐色,无树脂,芽鳞披针形,先端渐尖,散开或部分反曲,边缘有白色丝状毛齿。针叶通常3针一束,稀2针一束,常在枝上宿存三年,长10-30厘米,径约1.2毫米,先端尖,背腹面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扇状三角形或半圆形,二型皮下层细胞,第一层细胞连续排列,其下有散生细胞,树脂道约4-5个,中生与边生并存(中生者通常位于角部);叶鞘宿存。雄球花圆柱状,长约1.5厘米,生于新枝下部的苞腋内,聚集成穗状.球果成熟前绿色,熟时褐色或栗褐色,圆锥状卵圆形,长5-11厘米,有短梗,长约5毫米;中部种鳞矩圆状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鳞盾通常肥厚、隆起,稀反曲,有横脊,鳞脐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种子褐色,近卵圆形或倒卵形,微扁,长4-5毫米,连翅长1.6-1.9厘米;子叶6-8枚,长2.8-3.8厘米,边缘具疏毛状细锯齿;初生叶窄条形,长2.5-5厘米,较柔软。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7.红松:又名五粒松、海松、新罗松、果松、韩松、红果松、朝鲜松。乔木,高达50米,胸径1米;幼树树皮灰褐色,近平滑,大树树皮灰褐色或灰色,纵裂成不规则的长方鳞状块片,裂片脱落后露出红褐色的内皮;树干上部常分叉,枝近平展,树冠圆锥形;一年生枝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柔毛;冬芽淡红褐色,矩圆状卵圆形,先端尖,微被树脂,芽鳞排列较疏松。针叶5针一束,长6-12厘米,粗硬,直,深绿色,边缘具细锯齿,背面通常无气孔线,腹面每侧具6-8条淡蓝灰色的气孔线;横切面近三角形,皮下层细胞单层,但在背面两树脂道之间常出现断续的分布着1-3或多至15个细胞宽的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3个,中生,位于三个角部;叶鞘早落。雄球花椭圆状圆柱形,红黄色,长7-10毫米,多数密集于新枝下部成穗状;雌球花绿褐色,圆柱状卵圆形,直立,单生或数个集生于新枝近顶端,具粗长的梗。球果圆锥状卵圆形、圆锥状长卵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9-14厘米,稀更长,径6-8厘米,梗长1-1.5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或稍微张开而露出种子,但种子不脱落;种鳞菱形,上部渐窄而开展,先端钝,向外反曲,鳞盾黄褐色或微带灰绿色,三角形或斜方状三角形,下部底边截形或微成宽楔形,表面有皱纹,鳞脐不显著;种子大,着生于种鳞腹(上)面下部的凹槽中,无翅或顶端及上部两侧微具棱脊,暗紫褐色或褐色,倒卵状三角形,微扁,长1.2-1.6厘米,径7-10毫米;子叶13-16枚,针状,横切面三角形,长3.8-5厘米,宽约1.5毫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初生叶条形,长1.3-1.6厘米,宽不及1毫米,边缘有细锯齿。花期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生长环境
1.华山松:生于海拔1000-3300m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2.黄山松:生于海拔600-2800m的山地上,常成纯林或混交林。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3.马尾松:生于海拔1500以下山地。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微、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黑松:生于东部沿海山地。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5.油松:生于海拔100-2600的山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6.云南松:生于1000-2800m的山地林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及广西。
7.红松:生于海拔150-1800m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于东北地区。
入药部位
针叶。
性味
味苦,性温。
归经
归心、脾经。
功效
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
主治
风湿痹痛,脚气,湿疮,癣,风疹瘙痒,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
高血压病,预防乙脑、流感。
相关配伍
1、治齿根肿:以松叶一撮,盐一合,好酒三升,含之。(《普济方》)
2、治冻疮:鲜松针1大把。煎水洗患处,每日2次。已溃未溃均适用。(《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体虚浮肿:鲜松针500g,加水2500g,煎至500g。去渣,加红糖150g,分6次分服,每日2次。(《内蒙古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血虚、阴虚及内燥者慎服。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12月采者最好,晒干或鲜用。
性状鉴别
松叶呈针状,长6-18cm,直径约0.1cm。华山松叶5针一束,黄山松、马尾松及油松均2针一束,基部有长约0.5cm的鞘,叶片深绿色或枯绿色,表面光滑,中央有一细沟。质脆。气微香,味微苦涩。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静作用。(2)对体温的影响:能使正常体温降低。(3)镇痛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血脂作用。
4、延缓衰老作用。
5、抗病毒作用。
现代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夜盲症,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