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普洱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女革命者之一。民国八年(1919),为了摆脱封建包办婚姻,赴
昆明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民国十五年(1926)加入
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八年(1929)到南京考入女子师范大学。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
南京学生请愿团活动,任南京妇女联合救国会学校分会行动组成员,深入群众大力宣传抵制日货。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
卢沟桥事变后,她转到昆明工作,按照党组织“多交朋友,扩大统战面”的指示精神,积极组织联络各界朋友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民国三十二年,中国民主同盟昆明支部成立,她按照党的指示,加入民盟,任妇女委员,主办《云南妇女旬刊》,又同费孝通合办《时代评论》。民国三十四年昆明“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为了进一步联络各阶层妇女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成立云南妇女联谊会,她任联谊会主席,号召广大妇女认清时局,积极投入革命斗争洪流。后国民党特务对她欲加迫害,她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化装潜往香港。
1919年,杨默霞得兄杨德源支持赴省城求学,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她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在校期间参与进步学生组织的“
马克思主义小组”活动学习,逐步接受了新思想。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教学严谨得法,视学生如子女,深得学生和家长爱戴。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倒唐倒李运动中,表现积极。
1928年,复得兄杨德源支持赴南京深造,考人中央女子师范大学,在校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南京学生请愿团,与北京、上海学生请愿团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南京妇女救国会成立后,她积极参与活动,并担任学校救国分会行动组成员。1934年,受党组织安排,与另一地下党员张默涛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经一年多相互了解,萌生爱情,经组织批准,于 1935年与张结婚。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受党组织安排回昆明工作,遵照党组织“多交朋友,扩大统战面”的指示,积极参加各界抗日救亡及妇女争取解放的活动。1943年“民盟”昆明支部成立,杨默霞任妇女委员,筹划创办《云南妇女旬刊》。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云南妇女旬刊》以“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坚持团结,反对分裂”为宗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和反动嘴脸。昆明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云南妇女联络会”成立,她当选为委员,后任主席,《云南妇女旬刊》刊登了《潘琰传》等悼念文章,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三烈士出殡时,云南妇女联络会撰写了挽联,并号召广大妇女参加追悼活动和送殡。
1946年,昆明发生李、闻惨案,白色恐怖笼罩春城,党组织安排她转移到农村,并交她抚养一名烈士孤儿,她当时亦有一待哺孩子,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把自己的孩子交亲友照料.亲子因亲友照料不周而夭折。1947年底,杨默霞在昆明农村亦难立足,党组织让她转移至香港。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她和爱人一起从香港随组织赴京,参加迎接党中央进驻北平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默霞历任“民盟”中央妇委会委员,“民盟” 北京支部委员,北京市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杨默霞受冲击迫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不顾年事已高,身体病弱,积极参加“民盟”和政协活动,为改革开放尽微薄之力。1983年9 月1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