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鹤汀(1877年-1961年),名维鲁,字鹤汀,河南南阳县赵营村人。民国首任南阳知府。后又创办南阳女子中学。1938年夏,他开始隐居于内乡马山口,行医治病。抗战胜利后,杨鹤汀被推举为南阳县参议会参议长。1961年病逝于南京。
杨鹤汀,名维鲁,以字行。因排行十四,又称“杨十四少”。世居南阳县赵营村,1923年,迁居南阳城内粮行街。1906年,杨鹤汀毕业于北京政法学堂。求学期间,倾向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加入
同盟会,潜心教育,开发民智,培养“救世人才”。毕业后返豫,在汴中州公学任教习。1908年,与同盟会员
罗飞声及开封优级师范南阳籍学生返回南阳,创办南阳府公立中学堂,杨鹤汀任监督,罗飞声任教习长,联络进步人士和学生,秘密进行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前夕,该校同盟会员已近百人,准备购买枪支,待机起义。不料事情泄漏,南阳总兵
谢宝胜派兵搜捕,杨鹤汀躲在某油坊的草垛中,得以幸免。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武昌组建的“河南旅鄂奋勇军”及
季雨霖部,于1912年1月,由襄阳北上,连克新野、邓县县城。当奋勇军迫近南阳时,杨鹤汀联络著名士绅,多次面见谢宝胜,指出革命军之强大和民心之向背,要其停止抵抗。由于奋勇军军威所至和杨鹤汀等人的促使,谢宝胜终于感到“众寡悬殊,民心难抑”,于2月18日弃城出走,南阳胜利光复。2月20日,经各界代表推选,杨鹤汀出任南阳知府,立即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并开仓放粮。
为时不久,
南北议和,袁世凯势力侵入南阳,杨鹤汀在任3个月,便拂袖而去。同年夏,杨鹤汀被选为河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在开封中学任教。1928年,由汴返宛,创办南阳女子中学,自任校长,因身体不佳,改任校董。在创办女中过程中,原来“校无寸土舍无椽”,初借张嘉谋宅,继借任德甫院上课,后又迁老盐店作校址,历尽艰辛,终于告成。他曾作诗以志其事:“三迁校址如萍生,喜得新基待斩荆,陋室如斯且莫笑,从来白屋出公卿。”
“七·七”事变,抗战军兴,杨鹤汀满怀爱国热情,动员女中学生投笔从戎,但未几豫省大部沦陷,他对国民政府大失所望。次年夏,便隐居于内乡马山口,行医治病。他目睹祖国山河破碎,十分感慨:“空怀一片报国志,无兵无权谈何易”。曾穿起道袍,意欲遁入空门。当听到前方捷报时,又责怪自己未能奔赴前线:“万物纷纭天地间,方知松柏耐岁寒,樗木偷生岩穴下,欣随桃李仰高山”。当得知其次子杨廷宾由北平奔赴延安,他引以为荣。1942年秋,河南省党政军伏牛山工作团在南阳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他非常气愤,斥之为一派胡来。
抗战胜利后,杨鹤汀被推举为南阳县参议会参议长。解放战争的发展,使他进一步认清形势,1947年离宛赴宁,住在他的长子
杨廷宝处,并写了《责国民党》七绝诗5首。1952年,杨鹤汀申请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并挥笔作诗以述其志:“抗美援朝伸正义,保家卫国是当仁……为何从军志所在,快驱强寇安东邻”。他对
张仲景医术研究,造诣颇深。1954年,先后著《伤寒论浅歌》和《金匮浅歌》,现存于南阳医史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