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医保健专家、国医大师、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杨震,1940年6月生,汉族,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医保健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人物经历
1940年6月,杨震出生。
1959年—1964年,就读于“西安中医讲师团”徒弟班,师从王新午麻瑞亭
1964年,任职于西安市北大街中医门诊部。
1970年,在西安医科大学进修深造。
1978年—1988年,历任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中医院副院长、院长,新城区卫生局副局长。
1988年,任西安市中医医院院长。
2008年,获评为“陕西省名老中医”。
2013年,获评为“第四批全国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2017年,获评为“全国名中医”。
2022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3月,获评为第四届“国医大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杨震将肝病的治疗与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研究收集历代中医名家的经验方,归纳为“治肝十法”,自拟30余首治肝经验方;杨震倡导“相火气机学说”,提出“六型相火”及“治肝五论”。
1、倡导“肝系疾病”理论。杨震认为西医以解剖学说为主要内容来认识肝病,形成了“肝脏疾病”的认识论,而中医以脏象学说为主要内容认识肝病,形成了“肝系疾病”的认识论,它与肝的生理特点紧密相关。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喜条达、主谋虑、藏血、舍魂、生筋,在窍为目、在声为呼、与胆相表里,并通过经络,与脾、肺、心、肾、四肢等相关系。当其发生病理变化时,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种种病症,如气郁、胁痛、积聚、黄疸、鼓胀、血证、不寐、震颤等。
2、崇尚丹溪“相火学说”。在临床肝病的辨治中,杨震崇尚朱丹溪“相火学说”,应用《相火论》的观点,并依据病毒性肝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临床表现特点,把肝病所产生的局部内生火热按病理相火这一理论去研究,提高了对乙肝病机的认识水平。同时在丹溪所分二型相火证治的基础上,在肝病临床诊治中,按疾病的发展过程将病理性相火分为五种:即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阴虚相火、相火虚衰五类证候进行论治。
3、紧扣“肝经血热”环节。在乙型肝炎的诊疗方面,杨震对其发病的全过程有其独到的认识。他认为:乙型肝炎的临床主症,早期表现在气分,后期表现在血分。外因湿热毒邪侵入人体,潜伏血分而形成“血分伏邪”;内因多为情志不遂所致的“肝气郁结”,内外相合,导致“肝经血热”,此乃乙型肝炎的主要发病病机;气郁日久,阻滞脉络则致肝络瘀滞;邪留日久,耗气伤阴,乃致肝脏虚损,常常累及脾肾。总之,乙肝的病变基础是“肝郁”,主要病因为湿、热、毒、瘀、虚,而中转环节为“肝经血热”;在辨证方面自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治疗原则应注意四点:一是疏通气血,调达为要;二是体用结合,补泻适宜;三是明辨标本,缓急有度;四是整体治疗,兼顾七情;在治疗用药方面,清代王旭高著《西屋夜话录》集各家治病之大成,按肝气、肝火、肝风三大类提出了治肝二十三法,颇受后世推崇。但其分类较繁,先生参考现代治疗肝病的体验,本着执简御繁的原则,归纳出“治肝十法”,即:凉血解毒法、芳香化浊法、疏肝理气法、疏肝健脾法、疏肝利胆法、柔肝养阴法、健脾温肾法、清肝熄风法、活血化瘀法、通络利水法。
4、重视“病机十九条”。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医生诊治疾病,就是要详细审察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所在,认真分析探求病因病机,掌握病变机理,根据疾病变化,结合气候变化立法制方。杨震认为《内经》“病机十九条”是学习病机的经典文献,它以五脏为纲者五条,以上下为纲者两条,以六气为纲者十一条,临床应用要注意做好确定病变部位,辨别疾病性质以及类证之间鉴别,以便“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达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平和”的目的。
5、注重辨证辨病结合。中医辩证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运用中医理论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所作出的诊断过程。也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而证则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综合概括。辨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藏象、经络、病因、病理等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四诊资料为依据,辩明其内在联系,各种病变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四时、地域等关系从而作出的诊断过程。杨震认为临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优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总体把握及推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规律,并且综合中西医各自的长处。二是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科研水平,促进中医辨证规范化、标准化。三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截至2021年3月,杨震与企业合作已开发国家级新药3项,其中包括国药准字号2项“碧云砂乙肝颗粒”和“参虎解毒丸”,药健字号1项“肝毒清浓缩丸”,均由企业批量生产;另3项“肝脉通胶囊”“海桃肝脂宁胶囊”“健肝颗粒”均已通过Ⅲ期临床试验;研发肝病系列院内制剂7项“复方抗病毒颗粒”“疳脂平片”“杞黄龟苓膏”“甲苓饮”“甦脉百灵饮”“疏络化纤颗粒”“桃红化浊丸”,均用于临床。
截至2022年7月,杨震已学术论文110余篇。
截至2022年7月,杨震已参编《黄元御医学全书》《麻瑞亭治验集》论著2部,主编《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学术求索集、临证经验集、医案医话集、方药新知集)》丛书4部,以及《杨震临床带教录》等著作5部。
截至2022年7月,杨震已获得“船舱式饮片储藏柜”“活动饮片调剂柜”等国家发明专利3项。
截至2022年7月,杨震已获得省部级、市级科技成果奖9项。
人才培养
1989年8月,杨震与台湾地区卫生署原署长郑隆炎联合举办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创办“台湾中医师提高班”,先后举办3期,杨震亲自授课,每期培养中医师30名;杨震另举办6期中医学习班,包括中医、针灸、中药等专业及陕西中医学院函大教学点2期,共培养学生300多人。
截至2021年3月,杨震已带教继承人及临床博士、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后研究生4人,他们均成为科室骨干,如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郝建梅、副主任医师凌缦芝,西安市第八医院主任医师杨璞叶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杨震为陕西中医药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西安市中医医院评)
“杨震是一位中医大家,还是一位在科研上颇有建树的医学研究者和探索者。”(《陕西日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9:1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