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沟村
河南孟津区常袋镇下辖村
杨沟村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位于常袋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东邻常袋村半坡村娑罗窑,西邻柏树沟村,南邻土门村,北邻英古村,分散居住在两沟两岭之间。
概况
杨沟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村内没企业,农闲时出外打工,南北有3.5公里,东西有2.5公里,总面积有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有2160亩,村庄占地120亩。两沟之间有两条小河,流量很小。地形是低山丘陵,杨沟总户有326户,总人口1276人。
杨沟原名叫杨跑沟,后来后人尊重先人就把它叫成杨沟。以后人多起来,分居在东西两沟之间,又分成东杨沟村和西杨沟村。1951年划小乡时上级命名杨沟村,一直沿用到今天。祖君户姓杨是较大的姓氏,还有姓段,其他姓氏是外来户。共有姓氏13个,杨姓217户,张姓13户,李姓24户,赵姓6户,段姓31户,孔姓2户,刘姓6户,潘姓3户,司姓2户,陈姓2户,冀姓5户,毕姓2户,常姓16户,曹姓1户。
经济产业
杨沟村是粮食生产区,人均耕地1.7亩,小麦、玉米、豆类是主要农作物。建国初期,一家一户单干,于农忙时搞互助,耕地靠牛,没有肥料,耕作技术落后,丘陵地区靠天吃饭,十年九旱,亩产八、九十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承包到户,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展经济作物,使用新品种,大量施用化肥,利用机器耕种,亩产达500斤左右。
杨沟村经济林18亩,苹果树10亩,其中十组杨瑞松有苹果树2.5亩,年产5000—6000斤,年收入在5000多元。
村中主要养猪、养羊。其中规模较大的是5组杨宏彬,每年养猪200多头,年出售活猪160多头,年收入10000多元。
社会事业
建国初期,东西杨沟各有村小学l所,每校1名教师,学生每校30多人,1至4年级,后西沟两名教师,1名叫符廷标,负责东西杨沟、土门、英古四个村学校。1964年杨沟大队机构变改只剩下三个自然村(东西杨沟,土门)主校设在7队,三个自然村设立分校及7队分校,教师2名,1—4年级,主校2名教师,1名是校长,叫吴庆民,共有学生190多人。1967年大队设立初中班,主校原东7队(5~7年级)三个村及7队各设分校,1~4年级,各村分校教师3人,7队教师2人,主校教师7名,校长韩中秋,教师18名,时间1967~1975年。
校长乔喜乐,1976~1977年;校长乔建邦,1977~1980年;杨义杰,1980~1981年;杨逢元,1981~1984年;
在这期间学生人数200~300人,1984年三个自然村分开独立办学,因1979年三个自然村各成立大队机构变改,东杨沟村叫杨沟,西沟原名,杨沟校长杨兆俊,教师5人,时间1984~1985年。
杨沟校长杨兆俊,教师5人,时间1984~1985年;刘承权,1985~1988年;
7队分校,教师段存敏,1984~1997年,西杨沟校长刘承及,教师5人,1985—1992年;
杨慎端,1992~1997年;
1997年秋季东西沟合并。
校长杨生琨,1996~2000年;周刚,2002~2003年;席延飞,2003~2004年;
东沟分校教师3人。
2004年杨沟村小合并常袋中心小学,村留1~2年级。
历年考入大学的人数:1962年1名,1984年1名,1991年1名,1997年1名,2001年2名,2003年2名。
1991年西杨沟村在支部书记杨劳子、村长杨臣义带领下修建一所二层楼18间学校,集资5万元。
建国前东杨沟村药铺有两位老中医,一名杨福看妇科较特长,另一名是杨东方,看伤寒病特长,这两名是当时远近较出名的大夫,医术精堪,医德高尚,受人尊敬,现村有合作医疗室一个,村民都人了合作医疗,解决了看病难和看病没钱的困难,使广大村民健康得到了保障。
2002年村进行了电网改造,电价降低与城市一样,解决了电价高,用不起的难处。
2006年杨沟村成为信息村,90%村民安上了固定电话,既方便又快捷。
在水利设施方面,全村没有水浇地,全村10个生产小组用不上自来水占30%。
人民生活
从建国到现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国前及建国初期人们吃黑窝窝、喝菜汤,温饱总是得不到解决。由单干走合作化道路,人民生活仍然困难,没经济收入。如点煤油灯,要到厨房煤火内取火,有月亮天,农闲时,妇女在月亮底下纺棉花,靠下蛋换油盐,靠卖布鞋,买点针线,70%农民住窑洞,住土坯瓦房,大部分孩子上不起学,就是上学时间不长就要辍学,在家务农或出外当学徒。当学徒三年没工钱,挨打受气不如意,就被掌柜赶出门。在孩子出门前教育孩子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吃些剩饭受些窝囊气,目的是叫孩子不要反抗,死心踏地跟人家学。建国后,推翻压迫,人民当家作主,提高了社会地位,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60至70年代时期,走集体化道路,土地归集体所有,打钟一天三上工,男劳力一天挣10分,女劳力一天挣9分,年终按争工分多少来分粮食,工分多的多分点,工分少的少分点。全年平均每人吃三百多斤粮食,麦子平时每人分七、八十斤,最多百十斤,剩下的是秋粮,秋粮红薯占’70%,红薯是重粮,一年红薯半年粮。勉强可以填饱肚皮,不那么挨饥,生活水平很低,住房是靠墙根挖窑洞或盖一、两间土坯房,就是好宅基。90%农户没积蓄,年底分红,平均每亩20到30元,个别欠款,特别是欠款户,粮食分的就少了,生活就更困难了。但有的村队委研究解决,还能吃个最低数。出门是步行,自行车是人们盼望的主要交通工具。村中安高音喇叭,放些新闻、戏曲,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高小毕业生较多,初中毕业生较少,个别家庭使用缝纫机。
80至9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土地承包给农民,有了自主种植权力,发挥了种田积极性,购买拖拉机,使用新品种、化肥、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平均亩产达300~400斤之间,粮食吃不完卖给国家,有了收入,穿戴讲究起来,买低中档衣服,户户有了白行车,逐步向摩托车过渡,摩拖车占总户40%左右,缝纫机100%户有,70~80%户有了储蓄。厨房使用液化气占30%左右,用沼气占10%,黑白电视机及彩电占95%以上,电话占20%,住房是砖瓦,木结构或砖结构平房,宽敞明亮,出门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农村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毕业生及技校毕业生占80%以上,在智力投资方面人们认为越来越重要。
近几年,政府对农民又实行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田积极性,土地承包给农民30年不变,去掉农业税,种地政府又给补助,一般亩产都在500斤以上,不愁吃穿,成年吃细粮,细米白面,秋粮不吃,吃秋粮也是当新鲜,过去的主粮、红薯现在70~80%的农户都不种啦。一般平均每人能收入900~1000元,现在人们吃饭不是要求吃饱,而是讲究吃出味道。过去农民们是卖鸡蛋现在是买鸡蛋吃,穿衣服颜色不鲜或不时髦就不穿啦,种地用拖拉机、用联合收割机收种,出门骑电动车、摩拖车、老年车。自行车一般是没有人骑,住房向二层楼房发展,真是过去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代化通讯工具手机95%的农民户户都有,99%农户看彩电,不看黑白,如果有急事到邻居借300~500元,可以拿出,孩子们上大学是人们的追求。
基层组织
建国后村行政机构不断改变,1949~1950年东杨沟村农会主席杨志连,西杨沟农会主席孔群。杨沟乡(英古、东西杨沟、土门)乡长杨瑞卿,支部书记杨长满。1958—1961年杨沟大队(英古、东西杨沟)队长杨长满,支部书记杨兆连,1962—1972年杨沟大队(东西杨沟、土门)支部书记杨文杰,队长刘文学,支部书记杨作仁。1979年三个自然村分开至1983年,东杨沟村叫杨沟。
参考资料
孟津概况.孟津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9 15:45
目录
概述
概况
经济产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