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畔镇,隶属于
陕西省榆林市
靖边县。地处靖边县东部,东与
横山区塔湾镇相邻,南与
龙洲镇接壤,西与
张家畔街道相连,北与
海则滩镇毗邻。总面积364.30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杨桥畔镇是省级重点镇,市级平安乡,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以杨姓居河畔桥旁而得名。
明、清属龙州堡。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龙州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为直属水利乡。
1956年,为杨桥畔区。
1958年9月,成立杨桥畔公社。
1972年,将清河沟、八岔、墩渠3个大队划归横山县塔湾公社。
1984年,改设为杨桥畔乡。
1997年,改为杨桥畔镇。
2011年,将高家沟乡并入杨桥畔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辖杨一、杨二、沙畔、沙石峁、九里滩、大桥畔、阳畔、高峰、赵庄、庞畔、常塔、黄蒿梁、王沙湾13个行政村;下设9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杨桥畔镇下辖11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杨二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杨桥畔镇地处靖边县东部,东与
横山区塔湾镇相邻,南与
龙洲镇接壤,西与
张家畔街道相连,北与
海则滩镇毗邻邻。总面积364.3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杨桥畔镇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属风沙滩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境内最高点高墩沙,海拔1485米;最低点贾家湾河床,海拔1233米。
气候特征
杨桥畔镇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春季多风沙,夏季多雨,秋季多霜,冬季干燥寒冷多西北风。多年平均气温8.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28.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极端最高气温35.9℃。无霜期年平均16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28.5小时,0℃以上持续期237天。年平均降水量38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1天,最多达87天(2003年),最少为49天(1999年)。极端年最大雨量569.8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20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杨桥畔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无定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芦河,自张家畔镇林家湾村入沙畔村,自西向东流经杨一、杨二村,至贾家湾惠桥沟流入横山境内,境内流长25千米。
自然资源
杨桥畔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水等。
自然灾害
杨桥畔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干旱、霜冻、雨雪、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雹灾发生在1962年6月15日,降雹持续时间为20分钟,涉及境内15个行政村,受灾面积达1万亩,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14.5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辖区总人口18248人。另有流动人口5275人。总人口中,男性9240人,占50.64%;女性9008人,占49.36%;18岁以下3754人,占20.57%;18—60岁12445人,占68.2%;60岁以上2049人,占11.23%。2011年,杨桥畔镇人口出生率8.45‰,人口死亡率1.97‰,人口自然增长率6.48‰。杨桥畔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5.17人。
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19334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地方财政收入22.06万元,比上年增长32.09%。
2011年,杨桥畔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700元。
2018年,杨桥畔镇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
2018年,杨桥畔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24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杨桥畔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业增加值0.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8%。农业耕地面积10.7万亩。
杨桥畔镇粮食作物主要以马铃薯、玉米、小杂粮为主。2011年,杨桥畔镇粮食生产9955吨,其中马铃薯5150吨,玉米4369吨,小杂粮436吨。
杨桥畔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杨桥畔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44亩,产量315吨;蔬菜种植面积9450亩,产量4万吨,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西红柿,辣椒等。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累计造林26万亩,其中防护林14.8万亩,经济林2万亩,林木覆盖率34.7%。2011年,杨桥畔镇水果种植面积0.43万亩,产量241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桃、杏、葡萄。
杨桥畔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杨桥畔镇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1.1头;羊饲养量17.7万只,年末存栏11.1万只;家禽饲养量5.9万羽,上市家禽2万羽。2011年,杨桥畔镇生产肉类2131吨,其中猪肉972吨,牛肉8吨,羊肉1037吨;禽蛋389吨;畜牧业总产值90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
2011年,杨桥畔镇有大型农业机械87台(辆)。
第二产业
杨桥畔镇初步形成了以化工、机械加工、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杨桥畔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增加值0.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7%。2011年,杨桥畔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510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48亿元,比上年增长30%。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有商业网点156个,职工2018人。2011年,杨桥畔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有邮政所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43千米,投递点12个,乡村通邮率100%;报刊、期刊累计发行24万份(册),业务收入14.7万元。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有移动、联通服务网点8个。固定电话用户25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4.79%;移动电话用户9600户,宽带接入用户1236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78.04万元。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20%。
交通运输
杨桥畔镇境内有太中银铁路长34.1千米。青银高速公路长36.3千米,204省道长26千米,公路总长62.3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有文化站2个,村组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类文化专业户88个,农家书屋13个,藏书1.3万余册。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1960年,杨桥畔镇建立广播放大站。1990年,改为有线广播电视站。2009年,建成数字微波中转站1处。2010年,实施了“村村通”工程,用户3200多户。2011年,杨桥畔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7.3%。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08人,专任教师19人;九年制学校2所,在校生523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杨桥畔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77.70万元,比上年减少22.01%。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中心医院2个,村卫生服务室13个,门诊部7个;病床5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01张。固定资产总值9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5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2011年,杨桥畔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50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均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社会保障
2011年,杨桥畔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34户,人数2014人,支出205.5万元,比上年增长48.71%,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长30.7%;城市医疗救助3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1人次,共支出19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8400元,比上年增长50%。优抚对象定补19人,支出9.17万元,比上年增长23%。危房改造24户,支出18.96万元,比上年增长32%。收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78.53万元,比上年增长20%。敬老院1家,床位20张。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个,铺设干线水管6千米,生产能力363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3吨。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镇区拥有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25台,总容量25000兆伏安。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供电可靠率99%。
截至2011年末,杨桥畔镇镇区园林绿地面积0.7公顷。
历史文化
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
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杨二村东北部,当地人称之为瓦渣梁,城垣轮廓基本呈长方形,规模宏大,边长约1200米,宽约1000米,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地表散布大量战国至秦汉的砖瓦和陶器残片,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城址相对应的墓地已经确定3处,根据自然地名分别命名为“老坟梁”“渠树壕”“惠桥羊肠子”。此地出土的这件瓦罐对佐证阳周县的地址有着重要的意义。靖边杨桥畔古城峁遗址在秦汉时期应该是陕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2013年5月3日,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