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关,位于重庆市
开州区
三汇口乡,是重庆市开州区与四川省开江、
宣汉三县的交通要道,也是古时万州、开州至陕西的必经之路。
早在西魏时期清水县(设在现开州区三汇口乡小江村小分水)县令为了防御开江、宣汉两县的盗贼、土匪侵犯,在此建关设卡,并在卡门两则的石碑上刻了“兵备三千铁甲,地连二百雄关”的绝世之对,由此可见其关道地势之险峻和军事位置之重要。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同志的率领下,经陕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0月下旬,围追川东游击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四川军阀刘存厚、廖雨晨及刘湘增援部队共8个团,被红四方面军击退逃窜至南坝一带后,又遇王维舟领导的驻守大梁山(现三汇口乡与宣汉上峡乡交界山脉)一带的川东游击军阻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唯恐敌军逃窜,川东游击军便派第二支队长王波为川东游击军代表,到宣汉县城与红四方面军联系,总指挥徐向前亲自接见了王波同志,并派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率红九军七十三团、四军二十八团赴南坝、上峡一带增援,许世友同志与川东游击军司令员王维舟等同志在现南坝镇下八场文家祠堂共商作战方案后,随即发动了马立爪、黄石、圣墩寺、七里峡(现杨柳关至上峡一带)等战役。
1933年10月27日上午发动的,川东游击军与红九军七十三团相互配合,在现黑天池、罗家湾、杉冒尖(现分别在三汇口乡分水村、杨关村、小江村)、七里沟一线,以杨柳关为中心,采取正面佯攻、侧面迂回的战术,向退守至杨柳关到七里峡一带的敌军发起总攻,并在杨柳关口与敌军开展肉搏战。激战三天三夜后,敌军只见四面八方红旗招展,大小山头炮声隆隆,喊杀声冲天,顿时大乱,官兵不顾,争相逃命,逢岩跳岩,逢坎跳坎,伤亡无数,仓皇溃逃,我军一直追至到现
高桥镇,与川东游击军转战四年多的国民党军队就此消灭。此次杨柳关、七里峡战役,据当年参加战斗的老红军回忆,红军和川东游击军以阵亡近100人的代价而大获全胜。如今杨柳关至七里峡一带的山头沟梁还依稀可见当年红军勇士的坟墓、激战后的枪弹壳、战壕、练兵场和作战工事等红军遗址。
红军占领杨柳关后没有实施经中和、临江一带攻打万县(今万州区)的计划。据传说是侦察路线的四名侦察员侦察到闪风岩口时已是接近天黑,夜色中蒙蒙胧胧地看到关道出口横刀立着两个身穿红衣、身高一丈八尺的神兵守住关口,拦住了侦察员的侦察道路。当地老百姓最后解密是,这两个神兵,一个是谭家山,一个是瓦子坪,因当时山上生长的红叶树较多较大,远看这些红叶树象挺立守关的兵,而误传为是两个身着红衣的神兵档住了红军前进的去路。其实,因当时开县(今开州区)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熊治平派地下党员熊吉宾没有与川东游击军联系上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川东游击军要到南坝去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会师后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三十三军,纵队司令员王维舟任军长。
川东游击军和红军在杨柳关一带激战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三汇口人民极大鼓舞,激励着他们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为开县的解放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