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时,男,1948年11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曾任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海南师范学院教授,现任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兼任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出版专著十余部,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人物简介
1982年吉林大学
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从事方向
主要从事
美学、
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曾经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多项。在美学、文艺学领域有重大影响,建立了自己的“生存-超越美学”体系,发起“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成为“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之一,现从事“文学现代性”以及文学主体间性研究。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作为新时期以来成就卓著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杨春时先生始终站在
美学、
文艺理论和现当代文艺思潮、现代性等学科领域的前沿,视野开阔,思想深邃,理论的敏锐和锋芒处处可见,他的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有目共睹,在新时期以来的美学界、文艺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专著
《
审美意识系统》,花城出版社,1986年《系统美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
《艺术符号与解释》(国家重点项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人文综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艺术文化学》,长春出版社,1992年
《百年文心——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现代性与中国文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文学概论》(第一作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美学》(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
文学理论新编》(国家规划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编著
《书园思绪》,香港天地图书公司,2002
论文
200余篇,其中代表作:
论文学的充分主体性与超越性.《文学评论》,1986(4)。《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谈
文学主体性与反映论问题.文汇报,1988-8-23。《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美作为对象和意义.《学术交流》1992(3)。《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文学史与文学史悖论.《北方论丛》,1992(5)。《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走向后实践美学.《学术月刊》,1994(5)。《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中国哲学的失落与重建.《求是学刊》,1995(2)。《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学术月刊》,1996(12)。《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厦门大学学报》,2002(1)。《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是启蒙主义——现代性视野中的五四文学.《
厦门大学学报》,2003(5)。《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完成课题
完成国家、教育部和省级课题、重点课题多项,主要有:
1.1987年至1989年完成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文艺新学科建设工程”2个子项目“系统美学”、“艺术符号与解释”。
2.1996至1998年完成海南省社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
3.2001年至2003年完成福建省社科项目“主体间性与现代文艺学方法论”。
4,2001年至2004年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体间性与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5.2002年至2004年完成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项目“美学”。
6.2004年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
获奖情况
1. 国家级奖一项:《文化模式的选择》1988年获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优秀论文选”。
2. 省一等奖两项:1987年〈〈审美意识系统〉〉获“广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997年〈〈走向后实践美学〉〉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 省二等奖2项:1988年〈〈系统美学〉〉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2年〈〈艺术符号与解释〉〉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美学》获福建省社科成果二等奖。
4. 其他: 2003年〈〈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获福建省社科三等奖、厦门市社科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