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圣
中国清代诗人
杨思圣,字犹龙,号雪樵,直隶巨鹿(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顺治三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寻授编修,升修撰。历春坊侍读学士,出为山西按察使,升河南右布政使,转四川左布政使。于入觐返任途中病逝于河南轵关一带的清化镇,年四十四岁。工诗,有《且亭诗》传世,然政声尤著。
生平
杨思圣少有神童之目。年十二,应童子试,拨置第一。明崇祯十二年乡试中副榜贡生,逾四年,举于乡。清顺治三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寻授编修,预纂修实录之役,升修撰,历春坊侍读学士。时天下兵革初定,朝廷尚文治,杨思圣与柏乡魏裔介以文章道义相剧切,负海内重名,天下称之为杨魏,天下负奇才过都下者,争得其一言为荣。
清世祖一日座便殿,召杨思圣及陈煌至,赐上方笔札,书称旨,赏赐有加,旦夕柄用,而忌者谋欲中伤之。会上择廷臣才堪外任者,遂出为山西按察使。及至官,折狱精敏,三月清积案三百六十,无滥无枉,贪墨之吏,皆敛迹改行。升河南右布政使,革羡额,裕军饷,以廉洁称。时孙奇逢隐居夏峰,杨思圣独往见之,相得甚欢,以道统相属。
寻转四川左布政使,欲投劾归,作倦游草,不获已,遂入蜀。蜀新造,土荒不治,岁入仅三千缗。杨思圣阐心综理,首建开荒之策,增额至数万。其次则招外商,平剂物价,四方担负而至者不绝于市,蜀赖以。居四载,举治行卓异第一。入觐,赐袍服有差。返任途中至轵关时,与同行好友殷岳曰:病亟矣,惟傅青主来可活耳。殷岳遂昼夜兼程赶至太原,请得傅山同归,而杨思圣已病故二日矣。魏裔介闻之叹曰:犹龙遂作古人,山川为之削色,然读其遗诗若文,不知涕之何自也。
逸事
甲申之变、明清易代之时,杨思圣与申涵光、殷岳同隐于沙河县西之广阳山中,并结下深厚友谊。
据《清史稿》记载:甲申,(申涵光)奉母避乱西山,诛茅广羊绝顶,与钜鹿杨思圣,鸡泽殷岳、殷渊,定患难交。又据清光绪《畿辅通志》记载:明季寇乱,思圣与鸡泽殷岳、永年申涵光锄茅广羊山顶,为终蔫之计。
清朝定鼎后,杨思圣进士及第,入仕宦游,却无一日不曰:吾广羊,吾殷子、申子也。杨思圣因病滞留于河南轵关时,将故友殷岳召至身边,对殷岳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能归乡同殷子、申子重寻广阳故地,读书学道,以乐残年,志毕矣。由此可见,杨思圣与申涵光、殷岳在广阳山隐居期间的交情之深以及他们对广阳山故地的怀念之情。
杨思圣病危之时,殷岳为其千里请医。杨思圣病故后,申涵光为其作传,魏裔介为其作墓志铭,盖杨思圣所交皆才情高洁之士也。
诗选
【游百泉次韵】不谓风尘客,相从到百泉。山空疑作雨,林密欲为烟。乱石当樵路,平流散渚田。薄游堪取醉,好向水亭眠。
【示离指和尚】钟动黄昏山寺秋,白云红树隐沙洲。老僧闲坐心无事,独对门前江水流。
【喜申凫盟至都门】意外劳相访,秋风人正闲。喜深无一语,惊定始开颜。款款悲霜鬓,迟迟话故山。长安非昔日,莫畏鹤书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0 16:53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