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昭,1932年11月生。现所属单位为中共
郴州市委农村工作部。曾任地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地区农经委主任,兼任地区农经学会理事长、地区社科联副主席。
杨德昭(1896 —1983),广东
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人。清末就读于南京暨南学校,民国2年(1913)上海南洋路矿学校肄业。民国13年从事政治活动,料理国民党上海市党务。民国14年
国民革命军成立,回广州参加第四军政治部工作,民国17年任第四军驻京主任。民国21年任西南驻京代表,致力于维系国民党中央与两粤间的关系,以求外患日迫时的内部团结。
民国15年至民国28年,历任财政部改良税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盐务处副处长、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行政院参议、四战区长官部参议等职。此期间,曾吁请废除潮州府税,取消汕头肥料入口特税,豁免江浙丝绸入粤管制等。
民国30年(1941)出任第四、七战区盐务专员,抢供民需,便利后方。民国36年受潮梅地方人士推选为立法委员。民国38年羁旅香港,受新加坡大众保险公司邀聘,主持香港公司。
德昭一生在从政之外,复致力于教育事业,为乡人所盛赞。民国12年(1923),为反对封建私塾,适应小学生的升学要求,他发起创办联益中学。9月,他又向南洋、上海乡人募捐创办百侯中学。民国22年,任百侯中学董事长。为改革乡村教育,他特聘陶行知所荐前晓庄师范优秀生来校任教,实行生活教育,建立了初中部、师范班、小学部,以至幼儿园这一配套齐全的学校体制。民国23年秋,他任董事长兼校长。从民国26年秋至民国31年6月,他又特聘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代书记的罗明为代校长。民国33年至民国34年,在政治环境恶劣、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他又最后一次兼任校长。
他自民国12年(1923)发起创办中学,迄民国34年的22年间,所办学校中早期即有共产党的组织活动。民国31年夏“南委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将百侯中学作为打击对象而准备搜查时,他挺身顶住了逆流。罗明通过他的关系,把一批进步学生转移外地,或介绍到已迁柳州的四战区长官部。“南委”受到破坏而设在百侯的电台却得以保存;“南委”主要负责人亦先隐蔽于百侯而后安全转往外县。
参与编写《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对策》(199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其中著写《论农业综合开发的适度规模经营》。
郴州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系全国第18片农业区域开发重点项目区之一。第一期(1989--1991年)农业综合开发立项进行。安排投资总额17187.1万元,实际完成22039.6万元。这样大的投资项目,没有适度规模经营,没有科学管理,显然不行。作者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原则,从理论和对策的结合上进行了阐述,在管理形式和经济效益上作了论证。
该文曾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工作》刊物转载。参与编写《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与湖南农业》(199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著写其中的《郴州地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推动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然而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一度有轻视农业的思想苗头,表现在对农业的投人减少,农业的基础设施老化,集体经济薄弱。作者结合
郴州地区的实际,对区内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回顾,对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发表了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