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二十四景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境内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的景点
杨岐山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介绍
1、杨岐山层峦叠翠,山势嵯峨,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素有“二十四景”之称,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杨岐寺,又名杨岐普通寺,坐落在杨岐山寿桃峰下,距县城约10公里。普通寺原名“广利禅寺”,建于盛唐时期,历时1300多年。寺内现有如来佛、观音、关帝等大型塑像,还有护法韦陀、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木雕神像,小门、院落、大雄宝殿、观音堂、住宅一应俱全。杨岐寺肃穆庄严,金碧辉煌,富有我国南方古刹的独有风格。真可谓是殿宇峥嵘,云烟缭绕,古塔巍巍,古柏参天。
杨岐寺作为佛教杨岐宗的发祥地,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日本影响更大。著名的一休和尚以及奈良的大德寺都是崇奉杨岐派佛理。据1987年7月,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日本禅宗研究所副所长铃木招雄介绍,杨岐宗在日本影响很大,其信徒发展到100多万人。
2010年被省市领导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开发风景区.杨岐寺现任住持为国内高僧释慧通老和尚弟子释道源法师,同时兼任江西省萍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3、新坝水库。又名凤鸣湖,该水库是一九五八年建的,是上栗县第三大水库,位于杨岐山脚下的中段村,水库库容387万立方米,就象一座人工湖,湖的中央有三座四季青绿小岛,湖水碧波荡漾,在湖边可垂钓,在湖中可划船、游泳、湖左边的庙泉山有奇山异石,并有游客赏的溶洞,洞中的石钟乳千姿百态,真可谓湖光山色,九曲回肠,奇山怪石,风景秀丽。
4、案山关,“杨岐(岐)三关”之一,另有“寒婆关”、“同庆关”。案山关两峰交耸,左右并峙,中平如案,前人曾写过一首《案山关诗》:“楚界连吴界,前山复后山。升平风日好,云影漾空关”。革命战争年代,有十八位烈士被敌人杀害在案山关脚下,案山关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上栗通往萍乡必经之地,现319国道在案山关睛穿山而过。案山关自古就有过山亭和碑立于山间。
.5、“山顶泉”,杨岐山到处有好水,甚至山顶也有好水,常年四季涓流不绝,“山顶泉” 这池泉水,地处高山,碧如猫眼,冬天也不涸竭,常年四季歌淌流不息,站在“山顶泉”井边,俯视碧澄的泉水,眺望远处的景色,心情格外舒畅。站在山顶泉的山上可望到前古塘,它能容六十万方水,可以划船,塘边了有两座小山,叫乌龟下水。塘里水碧如镜,青山绿竹倒映水底。
6、“金瓶晒果”、“猴子扒石”。相传老和尚率一猴子,路过山地,猴子看到“金瓶晒果” ,就从横路上跑去,贪看“金瓶晒果”变成了“猴子扒石”。
7、寒婆岩,相传“天下大慈化”庵子有一尼姑来杨岐,死在于此石崖下,来到此地顿觉特别阴凉,原有寒婆庙。寒婆崖是杨岐三关之一,地势险要,一夫把关,万人莫入,相传黄巢就没有通过此关。
8、“观音崖”,此崖地处杨岐寺旁边,危崖壁立,高广数十丈,难于攀登,相传崖鹰在此发派,年年在此孵子。相传老虎也在此发派。老虎要生子,就入老虎洞。观音崖下,现有观音堂遗址。杨岐(岐)石窟:此石窟在观音崖壁上,各种形态,惟妙惟肖。
9、观音洞,观音洞位于关上村狮子窝,与孽龙洞相连,是一个形成于一点八亿年前的天然溶洞。相传古代鄱阳湖有条孽龙企图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因犯天条而藏孽龙洞里,被天将追赶在山脉间钻山逃避,从观音洞钻出。观音菩萨在孽龙出口处化村姑变化铁链为面条让孽龙吃下后锁住其心交许真君制服。故命名为观音洞。观音洞洞内石笋、石花、石幔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声色俱备,洞内常年溪水相伴,景色奇特。
10、子午泉,每当子午时刻,泉水涌出特别大,子午时过后泉水又退去了。相传子午泉是与海相通。
11、张口狮子望长沙。杨岐山气势磅礴,张口狮子岭、万仞峰、龙峰,三峰如笔架横亘,张口狮子雄踞中央。站在天宝坡仰望张口狮子岭,山顶真如一头张口狮子,狮子的头部、眼睛、鼻子、嘴巴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相传登上张口狮子岭,能够望到长沙城。曾有人作诗曰:“长沙牵出一根藤,走到杨岐结个瓜,瓜叫张口狮子岭,站在瓜上看长沙”。
12、万杉窝地处于杨岐寺山后,相传建“慈化寺”的杉树都是从万杉窝的一个井中运去的,慈化那里有个“出木井”,万杉窝是个只有几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但这里人杰地灵,著名的旧社会才子肖坦(文廷式的好朋友)就是万杉窝人。
13、猪嘴巴,此处是与杨岐寺山相对,是一座石山,这里的山脚就象一只猪嘴巴伸向杨岐寺。
14、阴水洞,该洞在观音崖脚下,杨岐村是盆地没有出水口,整个杨岐盆地的水就是从阴水洞走了。
15、千丘田和千丘出水井。在杨岐山东麓的东峰山坡口,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梯田,有的如腰带那样狭长,有的像井口那般窄小,层层叠叠,纵横交错,这就是千丘田。距杨岐寺二公里,据说曾有人到千丘田数过,从左边数到右边,只有999丘,从右边数到左边,还是999丘。这时已是傍晚收工时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夫捡起放在地上的斗笠、蓑衣,数田的人才发现,斗笠、蓑衣底下竟然还有一丘田,不多不少,合起来整整一千丘。相传千丘岭的二千多丘小梯田都是孽龙造的,造了田后,没有出水之处,许真君追孽龙经过这里,看到这种情况,又造了一口出水井,出水井经常出红水,也叫红水井。
16、铁笼关虎,此处位于前古塘上面的曹家屋后面,这里地形险要,环境优美,六十年代,萍乡铁路部门曾在这里办了一个知青点。
17、何仙庙,该庙位于张口狮子岭的半山腰,传说一姓何的裁缝在此处的山洞中圆寂,后来人们在山洞口建了一个何大仙庙,庙门的对联就是万杉窝的才子肖坦写的其对联是:“朝朝朝朝朝朝应,处处处处处处灵”。这里地形十分险要,庙的后檐就是石洞,洞中有清泉涌出,庙前有一条通往杨岐林场的公路。
18、方竹林,杨岐寺特有。只有在杨岐普通寺、杨岐万安寺、杨岐班竹山慧历寺三个地方附近才生长,经多方试验移至其它任何地方都不能成活,它是一种观赏竹。粗看似圆形,用手触摸是方形。此外,还有观音竹、墨竹也颇有名气。传说杨岐原本没有方竹,杨岐山住着相依为命的娘儿俩,儿子至孝,这年九月,母亲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对儿子说,她想尝尝鲜笋的味道。儿子听了以后非常为难,只好摇着竹子大哭,你想想看,九月是秋季,到哪里去弄鲜笋?也许是他这一片孝心感动了天地,瞬间,他身边的竹筷子纷纷落在地上,化成一根根竹笋,从此杨岐有了形状象筷子一样的方竹。 另一传说是佛祖当年来参观杨岐道场用过的筷子长成的竹子。
19、陈家田观音堂:位于杨岐境内的东古岭的半腰上,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音堂前有一棵二百多年的观音柏,有一口二亩水面的泉塘,右侧有三块几丈高的巨石,叫顶天石,这里环境幽雅,山水相依,森林茂盛,景色迷人,战争年代有萍乡地下党著名人物肖炳实曾以此为据点进行长达二年的革命活动,肖炳实系杨岐金鸡村人,曾留学苏联,三十年代担任过共产国际驻苏维埃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教育总工会主席,商务印书馆馆长,中国二十四史的编辑等职。
20、白猿洞、罗汉洞、万人洞:万人洞能容两千人,有石椅;还有云霄洞,洞内有石田、石慕帐,敲之像铜锣响。
21、唐塔、唐碑、唐柏
唐塔有两座,一座是乘广禅师塔,位于普通寺的右侧,高2.35米,呈八角形,由花岗岩石垒成,塔身浮雕古朴雄浑,具有古代建筑风格。甄叔禅师塔在杨岐寺左侧,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又称油盐塔,西塔已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碑 杨岐寺正六墙壁上用下玻璃框着两块唐碑,是我省仅有的全国著名的唐碑,195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块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为杨岐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文,由刘禹锡篆刻,建于唐元和二年,此碑高2.8米,宽0.9米,字数1350个;另一块是《甄叔禅师塔铭》,公元832年唐大和元年建,沙门至闲撰文,僧元幽书写。此碑高2.8米,宽0.9米数字527个。前者为刘禹锡的得意之作,后者书法如行云流水,均属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道光17年(1837年)住持将二块塔铭分别镶嵌在前殿正门左右墙上。
唐柏 杨岐寺后有一株唐柏,名“倒裁柏”,传说为甄叔手植,故又称“甄叔柏”,此树高31米,围7米,直径2.33米,传说此柏是和尚施法栽活的,因此叫“倒栽柏”这树虽经千年风霜雨雪,仍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2 000年6月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对唐柏进行了研究考证。
22、文廷式墓,该墓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00平方米。文廷式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他曾为珍、瑾二妃的老师。创立“强学会”,并对“百日维新”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座墓葬座落在古寺唐柏的后面,墓碑朝南,地形是“丹凤朝阳”。在墓葬的后座有文廷式墓碑、墓表、还有一对石柱,凡游览杨岐山的人都要游览文廷式墓,阅读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文廷式《墓表》(石刻),墓表系其生前挚友沈增所撰。碑文、对联清晰可辨,联曰“青简尚新,宿草将列;鸱鹑东徒,松柏成行”。
23、杨岐万安寺,毁于民国运动中,现存遗址于杨岐乡关上村泰岭近十里脚下,背座杨岐山境内的钟形岭下,相传,佛祖经过杨岐山时赐钟为山,曰“振悟大千,佑万民平安”,故名“万安寺”。寺院成品字形,三个主殿主要供奉着迦牟尼佛、观音及文殊等佛菩萨,曾香火兴旺。萍乡县志有相关记载。
24、班竹山慧历寺,班竹山起义的总指挥部。现存荒废寺庙,有僧人住寺。该寺历史上香火兴旺,僧众上百。彭祖师葬母之处,现存遗址。
景区传说
一、千丘田——蓑衣、斗笠大
出杨岐盆地往东是大东岭、小东岭,是一带梯田高低座落,有如一丝丝飘动的彩带,随着季节而变幻着绚丽色彩,这就是千丘田。关于孽龙造田的传说,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里不讲。
在很久以前,在这里住着一位张姓老汉,张老汉一天大早出门劳动,天上正下着濛濛细雨,于是带上蓑衣和斗笠,这是山民最常用的两种雨具。山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在下着雨,这会却雨过天晴了,张老汉随手把蓑衣和斗笠一撂,自顾劳动去了。这一忙,一直忙到中午,当孙子在对面山头叫吃饭的时候,才歇了下来,他想,这忙乎了半天,到底整了多少丘田。于是仔细一数,这一数之下,觉得有些不对劲,好象不止这些,于是重数一遍,把未整的也加了上去,这一下让他大吃一惊,为什么?田比原来少了两丘。读者诸君,别的东西可以丢掉,但这田土之物么,还能凭空丢掉?他以为自己数错了,反复数了几遍,都少了两丘。少了就少了吧,再急也没用,他只是觉得奇怪,先回家吧!他打算将这怪事告诉村里人。当他收拾家伙,顺手把蓑衣和斗笠操起来时,他怔住了,原来蓑衣和斗笠下面各有一丘田。
这下你知道千丘的田是多大一丘了吧?从此有个民谚,千丘的田——蓑衣、斗笠大。
三、倒栽柏与万杉窝
普通寺后面有一株干挺云宵的千年古柏,三四人合抱不来,有一首诗赞道:“苍枝翠叶干刺天,屈指风霜过千年。开山祖师手亲植,避世山人伴云眠。”是说这株古柏是开山祖师植的,据《杨岐山志》载这株柏叫“甄叔柏”,是甄叔禅师亲植。又因甄叔禅师一到杨岐便种下这棵柏树,所以又称到栽柏。又,甄叔曾留偈云:“柏枝垂地,我当重来”,因又名“倒栽柏”,后来果然枝叶垂地时方会禅师弘法,成了一代宗师,开创了杨岐宗。
另有传说关乎这个倒字,说当初仙师与何大仙同时看中了这一方风水宝地,僧道两家争执不下,一个说先到,一个说早来,谁也不肯相让,只好相约斗法分高下,先是约好,一人在后山上种杉万株,一个在寺后倒植柏树一棵,何道人已种好了一万棵树,就成了万杉窝。本来仙师要败,柏树倒栽,枝叶入土,而根须外露,如何得活,幸好观音大士闻声救苦,从净瓶中滴了一滴甘露,于是这株柏树历千年而不衰,虽历经雷电伤损,不改郁郁葱葱。
不料进入新元以后,佛教名山遭空前浩劫,僧人被赶下山,寺庙辟为他用,这棵树叶开始变黄,有快要干死之态。政治清明以后,树复葱茏。(启按:该文成于1988年, 2005年因雷电劈倒南面一枝,砸毁大雄宝殿,幸三圣金身未损,祖庭亦完好。)
四、百丈路、何大仙庙
上次斗法不分胜负,只好加赛:何道人修百丈路,仙师造一千丘田,以鸡鸣为限。两人忙碌开了,仙师造好了田,来看道人修路,但见好道法,道人从远处把石块当猪群一样赶来,各自排好,就成了一级一级的石板路。这样一来,又会成为不胜不败之局,仙师一想,不行,于是请了一个小和尚装扮成一赶早行客,道人问:“前面看到我的猪群没有?”小和尚答:“没看见,只看到一排石头。”何道人一听不好,法被人叫破,顿时失灵,石块果然不走了,待他重新施法力,仙师藏在崖后作雄鸡叫,引得山前山后群雄共鸣,这样百丈路成了九十九丈。老道只好认输,搬到到山后的一个仙洞建了一个道观就是现在的何大仙庙。何大仙庙风景绝佳,四季水帘倒卷,纵是盛夏酷暑,也凉风习习,真是一个避暑好去处。
启按:何大仙庙成庙很晚,约在清季,为宜春何姓裁缝修真之所,据说何真人为人诚讷,向善,每到人家做工夫,见人家有鱼、鳝、鳅等,总要偷偷放生到河里,别人责怪也就说算我吃了,或从工钱中扣出。他做工,你可以给钱也可以不给,多少从不计较。晚年息隐这处悬崖下,先是吃些别人的供果,后来渐渐什么也不吃了,就地坐化,当地人将肉身装入大瓮,一直供奉,肉身不腐。到文革中,为革命小将拖出,遇风而化,一文物就这样被毁。父亲等老人至今还能道其事。可见与僧道斗法无关,均为后人附会。
五、湮水洞与大蟒蛇
杨岐四面突起,中间形成盆地,与普通寺遥遥相对的是万丈峭壁,叫观音崖,崖下为杨岐盆地最低处,为众源所归,然水至崖下便不知所踪,不见明显洞口,于是这里就叫湮水洞,湮水洞平常看不到,但不论杨岐涨多大的洪水,都能从这里湮没。据传,洞内藏有千年巨蟒,一般情况下是见不到的,也曾有人见过:很久以前,有一个担杨岐炭的老汉从这里过,累了就停下来歇会脚,见路上横卧一大松树,就一屁股坐在上面,然后点上喇叭筒(旧时吸的生烟,是用料纸卷作喇叭状),悠闲地吸着,火光一闪一闪的,之后,将烟头往树干上一捺,这下可祸事了,只见大树干几下翻滚,直把老汉跌得七晕八素,然后树干径直地溜走了。原来就是这条大蟒,因被烟火烧痛了才开动起来的,幸好因长期受佛法熏陶,已以不吃人了,不然十个八个老汉也不够他下饭的,老汉炭也不要了,连滚带爬地回家,卧床不起,不能开口说话。后来还是好心人指点到湮水洞还了愿才逐渐好起来。
六、油盐塔与贪和尚
贪和尚他自有法号,只因他四大不空,六根难净,有贪欲丢不开。自从出了家也时常要沾些小便宜,这不,别人称贪和尚而不名法号。也正因为如此,他只好屈在香积厨里做了个烧火僧。
却说普通寺侧有一个奇妙的塔,说他奇怪是因为每天会自塔内流出油盐,晚上寺中僧人只有把油盐盂放在塔下即可,第二日清早总是满满的,且量仅供寺中食用,不多不少,从未间歇过,并且祖师爷交代下来的规矩,只能寺中僧人食用,不能借卖。司库僧知道贪僧的这个毛病,从来不叫他去取油盐的,这天因为了其他僧侣都不在,只好叫贪和尚去取,岂料,贪僧旧病复发,也顾不得这些规矩,把取来的油盐克扣一半偷偷地卖给了寺前戴家,也合当有事,第二日,僧人照例去取油盐,可走到塔边一看,先是一惊,还以为眼花,再看还是没有,却多了一条黄绢,上面写道:“本来顽石幻成形,却在人间要虚名。只因今日油盐绝,千年万载弃荒荆。”读罢,黄绢也不见了。这件事立即被住持知道了,狠狠地责罚了贪和尚,罚他到后山去面壁思过,这就成了思过崖和和尚石。处罚归处罚,油盐也就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立在一丘水田中的石塔。这样类似的故事在其他方也有,比如赣州通天崖,传说可通天窍,每日有白米漏出,仅够寺僧食用,后来出了一个贪僧,把石洞凿开,想多下白米,从中获利,结果下了三天粗糠,然后什么也没有了。诸如此类,寓旨也只在告诫人们别贪。
关于油盐塔的真实身份,据湘东李绍明先生等考证,就是大名鼎鼎的甄叔塔,杨岐开山第二代祖师的舍利塔——安葬骨灰的塔。因为塔铭是甄叔******至闲和尚撰文,僧元幽书丹,别人就取名幽、闲,杨岐土话,幽读油,闲读咸,由咸而自然过度到盐,久之就成了油盐塔,好事者拟以上传说以附会。
七、方竹林
说起杨岐,人们自然会想到镇山之宝的杨岐方竹,据考,世上方竹有多种,然而这种下方上圆略成筷子形状的为此地特产,所以叫杨岐方竹,以示与外地方竹区别。说他是宝,确非虚言。你看他妙在干节,四方有棱,且盛夏生笋,先贤有诗单赞杨岐方竹:“生就身方造化功,非类群芳自著名。不在王母瑶池见,偏于人间仙境逢。”
诸位,如果有机会游览杨岐,瞻仰佛法,千万不要错过了方竹,他集中在子午泉边和湮水洞壁,在寺内也移种了一片。不过你在欣赏他芳容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破坏,要知道长期的缺乏管理,方竹越来越少了,面临失传的危险,到时就真只存在神话传说当中。
方竹的传说很多,有仙家遗著流传最广,是说西天佛老到天下名山巡视,因为杨岐是天下禅宗杨岐宗祖庭,儿孙遍天下,也是如来的主要道场。当他来到这里时,一下子就被这里形同西方圣境灵鹫峰而陶醉,本来佛家讲究的是空,但佛老却也喜欢上人间烟火,佛老走了以后,他用过的竹筷子竟然生根长笋,这就成了方竹。这不是个神话传说,至今还存有佛老当年赠杨岐振悟大千之钟山的万安寺遗址---钟形岭。故在杨岐的普通寺,杨岐的万安寺及班竹山的慧历寺才能看到这种特特的方竹。
又说是彭祖师,因杨岐葬母(实际上葬在斑竹山慧历寺),清明扫墓时把一双竹筷插在坟头,后来就长成了方竹。
另有高风化竹的故事,在很久以前,在杨岐出了一个饱学书生,但他不愿出仕,以行医为业,为人诊病,效验若神。后来官府征他,他以村夫野老不习礼仪为由坚辞,也许他救人太多,也许他气节高尚,死后,在他墓地边长出一种奇怪的竹子,就是方竹。人们说,竹子是他一身棱角。高风不愿离开故土,死了以后还是一样,后来有神仙知道了杨岐神奇的方竹,想要献上瑶池,讨好王母娘娘,但一移到瑶池就不能成活,最后也只好任他生在杨岐了。乾隆下江南,听说袁州府有这一异宝,也叫人弄了几本,想植入他的御花园,你想天上都不肯去,还肯俯就还间帝王吗?自然也不成。后来,日本杨岐宗门徒想迎奉杨岐方竹,夜得祖师明示,也就作罢。可见他不愿离开杨岐,杨岐也不愿离开他。
八、寿桃峰与麻姑仙子
一年一度的王母蟠桃会,麻姑仙子照例要摘一篮上好的寿桃献寿,上一年的蟠桃会却被齐天大圣搅动和了,麻姑仙子也挨了王母娘妨一顿埋怨。这一次办事格外小心,尽管如此,还是越小心越会出事,献寿路上,一枚又大又红的寿桃掉了下来,直朝人间坠落。麻姑仙子大吃一惊,赶忙下界来寻这棵仙桃,心想,这可是三万年才一熟,非同小可,不要说吃,只要闻一闻也都长生不老,要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这还了得。她一边想一边追,可当他来到杨岐的时候,却见万山之中现出一个盆地,正好盛上这棵寿桃,寿桃也早化成一座云腾雾绕、霞光万道的桃形峰了,既然不忧被凡人吃掉,也就只好回仙界复命了。这座峰就是现在的寿桃峰,每当山顶杜鹃怒放或金秋九月丹枫如火的时候,远远望去,恰似一枚熟透的寿桃,放置在杨岐盆地中。虽然没有人长生不老,但杨岐却从此出了很多长寿老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麻姑站过的地方,就是仙人石了。
九、棋盘石、牛斗石、乌龟潭、烂木坑
寿桃峰侧有一处胜景叫棋盘石,此石天然平整,纹路纵横,极似一副棋盘,传说还是上八洞神仙铁拐李和吕洞宾留下的呢!有诗为证:“仙风去后石深沉,夜露朝霞日月侵。千载谁人明妙处,残棋一局到如今。”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吕洞宾和铁拐李从远处经过,远远看见一枚熟透的桃子,结果过来一看却是寿桃峰,但立即被杨岐的风景迷住了,索性两个人就在东峰上摆下一局,纹枰对坐,从容谈兵了。也不管夜露朝霞,晨钟暮鼓。
此时一个牧童也站在边上看下棋,一局终了,他慌忙去寻走失了的一对牛,却见在山坳里斗在一处,一动也不动,仔细一看,化成了石,就是牛斗石了。同时看棋的还有一位樵夫和一只大乌龟,等他们下完这一局,樵夫再也对不到他的柴了,只剩一堆烂柴,叫烂木坑。而斧子柄早就烂掉了,斧子也斑斑锈迹,樵夫回家,人是物非,老伴死了,儿子成了老头。也不知过了多少光阴。
这只大龟一动不动在潭边饮化,成了乌龟潭。
吕洞宾棋差一着,全盘皆输,大怒之下,拂袖而去。今棋盘上还剩数子清晰可辨,山下也有几枚棋子化成的大石,其形毕肖。
十、万安寺与万安桥
万安寺原名南源寺,旧址毁于民国运动中,现存遗址于杨岐乡观音及文殊等佛菩萨,曾香火兴旺,现在遗址、碑文及方竹林等,萍乡县志有相关记载。
相传,杨岐的关上地段有一段河面的桥永远修不起来,因当地有一猪婆精兴风作浪,每每动工,第二天准会被夷为原样,长久以来民不能通路。万安寺的方丈知道此事后,来到准备建造的桥边,脱下自己的袈裟盖住奠基石,和工人连夜施工,从此,此桥造起,为感谢万安寺的方丈,取名为“万安桥”。万安桥的对面为猪婆洞,为千年岩洞。
参考资料
杨岐山景区.江西省旅游局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6 17:14
目录
概述
景区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