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愚
彰化工业职业学校中文老师
杨守愚,原名杨松茂,笔名守愚、村老、洋、翔、Y、静香轩主人。彰化市人,1905 年 3 月 9 日生,1959 年 4 月 8 日辞世。
人物经历
杨守愚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为清朝秀才,故从小于家学的耳濡目染之下,并受名师郭克明先生的指导。所以,虽然仅有“国小”文凭,但其汉学根基甚为深厚,故在台湾新文学开展期间,他不仅能以白话文创作,也能吟咏股诗词。1920年自彰化第一公学校毕业后,在书塾中教授汉文,由于喜好吟咏,曾参加彰化旧诗社“应社”及“彰化新剧社”,与和赖和、陈虚谷都是彰化旧诗社“庆社”的诗友。由于赖和与杨守愚为同乡的挚友,在赖和担任《台湾新民报》学艺栏编辑时,因为医务繁忙而分身乏术,幸赖杨守愚帮忙代笔修改定稿。于此段期间,杨守愚也同时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和几十首新诗,而成了台湾新文学“摇篮期”及“成熟期”以来中文写作最多产的一位作家。
在三十年代加入“台湾文艺联盟”,并担任《台湾文化》撰稿人。杨守愚在当时不顾日人的禁止下开班讲授中文,而遭到日人驱敢。光复后,他中学教师检定合格,于彰化工业职业学校担任中文老师。
作品影响
纵观杨守愚的创作可以发现,由于他深受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的影响,他的作品的取材及主题呈现上,都与赖和有许多雷同之处,如对日人殖民政策的反抗、对农民阶级生活的描绘。不过多位论者指出,杨守愚的思考的广度上显然走的比赖和更远。他书写的主题集中呈现日据时期地主阶级与日本殖民者间的利益勾结,而对农民阶级尽行剥削、压迫的惨况,由此出反省一个社会结构性的问题。
黄武忠分析杨守愚小说中的特点,认为其对地下阶级人民生活境状的描写可分为三类:(一)地主与佃农间的纠隔;(二)失业者的悲苦;(三)小民的穷困三大类。而除了这样的面向之外,施淑于“在前哨─读杨守愚的小说”一文中指出:提供知识分子左倾现象的出现,和人道主义的关怀,是杨守愚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总体而言,杨守愚的丰富创作不仅丰富台湾新文学时期启蒙阶段,更因其对阶级问题深刻的探讨,虽反抗性不及赖和强烈,却提供了我们极大的思索空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4 14:1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