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安
原天津警备区第五干休所党委副书记
杨子安(1918.03~2004.07.12)山西省怀仁县鹅毛口村中街人。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动委会,7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杨子安长期坚持在雁北、应县、浑源、繁峙、怀仁地区进行武装斗争,参加过反扫荡、反蚕食,特别是在担任怀仁县工委书记期间,深入敌占区,在一个远离根据地毫无工作基础的敌人治安区建立了县政权和八个区政权。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智村战斗、宗艾战斗、石家庄战役、两次绥远战役、两次保北战役、解放应县、攻克集宁和平津战役等数十次战役、战斗。在进军太原中,他所率的五八九团开展“五无”、“五好”活动成绩突出,被兵团授予“团结前进”锦旗;在解放太原战役中,他所率五八九团从阳曲镇直扑敌黄花园、沟南暂编第39师师部,全歼该敌,击毙敌师长刘鹏翔,并首先登城,获得兵团授予的“登城先锋团”的光荣称号。解放后,他率部担负了全军装备试点、天安门国庆受阅、全军第一个迎外师、军委首批作战值班师、入闽备战、天津抗洪抢险等任务,在发展部队建设、组织战备训练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历任政治指导员、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1968年被选为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1年7月离职休养。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7月12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人物生平
家境贫困 从小立志从军
杨子安1918年3月出生在山西怀仁鹅毛口村,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们多,生活很是艰苦。据我市原新华书店经理杨尚文回忆,“杨子安家里弟兄三个,他是个老三,小名叫个三邦子,这个家特别贫寒,旧社会特别贫寒,那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时候不仅吃不好,就连衣服都只能穿补补丁的破旧衣服,有一次还因为穿破旧衣服被孩子们嘲笑,这给杨子安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痕。从那以后,他就萌生了从军的想法,立志推翻那个不平等的社会。
当时也只是一点小小的想法,而后来的一件事更加深了他从军的这种念头。在他上中学的时候,班上的化学老师给学生们讲课,没有人能听得懂,因此同学们要求要把老师撵走,尽管大家都在议论,而学校和这位老师不由分说只给了杨子安处分,给他记了一“大过”,后来校方知道了真实情况,解聘了这位老师,也取消了对他的记过,但这件事对杨子安触动很大。从这时起,他就抱定要改变贫穷面貌,努力掌握知识,以知识改变命运。
1935年7月,杨子安在右玉中学毕业,并以高分被山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录取。上学期间,杨子安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种种暴行。通过参加学校和大同地区的一系列抗日救亡运动,杨子安的思想有了一次新的飞跃。
1936年,杨子安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的训练班,他不仅学到了很多的军事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学到了如何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
杨子安有一位堂兄叫杨松青,堂兄弟同住一条巷子,两个街门并排,两个院落紧挨,既是邻居,又先后在大同三师读过书。杨松青是位进步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系列举动让杨子安对这位堂兄产生了无比的崇敬。他暗下决心,将来要做一个像堂兄这样的人。
主动学习 积极投身抗日工作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雁北各县制造的大量惨案,激起杨子安等一伙热血男儿的无比义愤,他主动寻找当时在大怀左地区进行抗日斗争的八路军。大怀左地区既是晋绥抗日根据地连接绥蒙地区的走廊,也是晋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既是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也是党中央连结晋绥、晋察冀两大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通道,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杨子安在大怀左抗日期间坚持抗日宣传,举办训练班,还筹建村级动委会、抗日救国农协会、民兵自卫队等群众组织,受到大怀左县委书记兼动委会主任的高度赞扬。短短几个月,杨子安已经显示出卓越不凡的杰出才能。
在杨子安的革命生涯中,他的堂兄杨月红可以说是他的引路人。杨月红是杨子安大伯的二儿子,从小就很顽皮,村里有什么活动他基本都会参加,他还参加了当时的西山游击队。1938年,共产党员张克恭在左云、右玉、绥远一带组建察绥游击军二支队。杨月红被张看中,调察绥军二支队任警卫队队长。在杨月红的推荐下,杨子安被邀请上山参加游击队二支队。在此期间,杨子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马列主义,充实自己的头脑,极大的提到了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之后的抗大培训生活,进一步坚定了杨子安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更加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终身奋斗的目标。
抗日战争时期,杨子安历任察绥游击军二支队工作员、政治指导员,晋察冀抗大二分校学员,晋察冀雁北支队副政治指导员、教导员,晋察冀应县边耀武工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怀仁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兼武工队政委等职,长期坚持在雁北应县、浑源、繁峙、怀仁地区进行武装斗争,参加了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特别是在担任怀仁县工委书记兼武工队政委期间,面对敌人的疯狂暴行,他亲自做动员工作,深入敌占区,带领同志们努力工作,打下了韩家坊、应县南泉、安大庄等战斗的胜利。
在开展工作的广大地区,遍布着敌人的据点以及密探,因此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须打击、消灭敌人,打击敌人的据点。在杨子安(县委书记、武工队政委)和武工队队长李玉堂的带领下,同志们消灭了应县南泉、郭家庄地区的敌人密探。1945年底,杨子安调晋察冀独立团12团政治处主任,不久任政委。此期间,他又带领同志们在高镇子、三门城等地区摧毁敌人据点及密探,特别是高镇子战斗,是怀仁抗日斗争中以大智大勇胜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它为最后消灭怀仁境内的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斗争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杨子安和李玉堂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英雄虎胆、克敌制胜的伟大形象。之后,他们又按照地委和军区的指令,捣毁了里八庄车站、宋家庄车站、尚希庄(现金沙滩)车站的许多日伪军,并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伟大的胜利。
战争年代的爱情“不胜利就不结婚”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信心。许多在那个年代的热血男儿都抱着不打败日本鬼子誓不立家的坚强信念,杨子安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有妇女们参加妇救会的工作,其中的一位姑娘栗乃珍吸引了杨子安的注意,她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机灵大方,而杨子安的高大、英俊形象也深深刻在这位姑娘的心里。两人被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联系在一起,逐渐有了共同的语言,产生了爱情。后来在刘苏的见证下结婚。由于杨子安工作繁重,家庭日常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栗乃珍的肩上。她为国为家,体贴丈夫,虽然有时候很累却也毫无怨言。他们之间所体现的不仅是夫妻情,而且更是战友情、革命伴侣情。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 战士们的领路人
解放战争时期,杨子安同志历任晋察冀独立1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独立2旅4团政治委员,66军197师589团政治委员,66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护秋”战役(即智村、宗艾战役)、石家庄战役、绥远战役、两次保北战役、解放应县、攻克集宁和平津战役等数十次战役、战斗。战斗中,杨子安积极做好战士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战士们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战。面对敌人的种种围攻,他总是能临危不惧的处理大局,争取以最少的伤亡来消灭更多的敌人。面对战友们的牺牲,他将悲痛化为力量,用行动为战友们报仇。平津战役的结束,使华北大部地区得到解放,仅剩太原、大同等几座孤城。太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又是山西省省会,华北重工业基地之一,因此攻克太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军太原途中,杨子安所率的589团开展“五无”、“五好”活动成绩突出,被兵团授予“团结前进”锦旗一面;在解放太原战役中,他所率的589团从阳曲镇直扑敌皇后园、沟南暂编第39师师部,全歼该敌,击毙敌师长刘鹏翔,并首先登城,获得兵团授予的“登城先锋团”光荣称号。
解放后,杨子安先后担任66军196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杨子安虽然没有在战场上直接指挥战斗,但他率部担负全军装备试点、天安门国庆受阅、全军第一个迎外师、军委首批作战值班师、入闽备战、天津抗洪抢险等任务。特别是在担负迎外任务中,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上级首长和来宾的高度赞扬,不仅加深了中国军队与世界各地人民和军队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赞誉,而且还很好地宣扬了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正义之师的良好形象。任66军副政治委员,63军政治委员、66军政治委员期间,他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部队,为部队政治思想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官兵思想实际,掌握部队建设第一手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所属部队保持了高度稳定和坚定的政治方向。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他都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加强部队建设、组织战备训练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离职后继续发光发热
1981年5月,杨子安离职休养后,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他关心干休所建设,多年担任干休所党委副书记,积极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他关心支持工作人员的工作,为干休所建设献计献策,在干休所工休人员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004年7月12日,杨子安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参考资料
杨子安简介.北方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5 14:4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