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燮(1857—1913),字赞元,号味春,一号渭春,又号味莼,安徽省
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曾在工部任过郎中,也曾当过御史、做过知府,最后官至浙江巡警道。宣统退位以后,隐居天津。杨士燮娶了
吴棠的女儿为妻,生了八个儿子,都曾出国留学,人称杨家将。其中一子为杨毓章,曾经留学日本,后来成为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行长。杨毓章生子子
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诗人。
杨士燮祖籍安徽泗州,其祖
杨殿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来淮任漕运总督,咸丰三年(1852)卸任后在淮安定居。
杨士燮于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会试中二甲第62名进士,与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
张謇是同年。
曾公派赴日本考察学务,担任横浜总领事官。回国后,补授江西道监察御使,负责管理京师五城街道,接着任山西副主考,授兵科给事中。随后,杨士燮先后被调任山西平阳府知府、大同府知府、嘉兴府知府、杭州府知府,浙江巡警道。杨士燮在杭州任浙江巡警道时,曾游玩来鹤亭时,并留下:“此地还宜招鹤伴,隔湖常看渡鸥来”词句。
其中,杨士燮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出任嘉兴府知府。宣统元年(1909)二月,因浙江巡抚
增韫提携,由嘉兴府知府升任浙江巡警道,负责掌管一省的警政事务。在任嘉兴府知府期间,他曾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至十月期间短暂代理过杭州府知府。
1911年,武昌革命爆发,很快波及各省。杨士燮浙江巡警道的职务很快也被撤换,对调温处道(时辖温州、处州两府)。杨士燮未到温州赴任,选择了离开浙江到上海,并寓居于静安别墅。清廷垮台后,杨士燮又辗转到了天津,投靠了他的长子。不久,杨士燮因患疾病,于1913年初春溘然辞世。
话说,当年沈钧儒担任咨议局副议长的时候,常常干预浙江省的政务。时任浙江巡抚的增韫(字子固),对于沈钧儒的干预常常疲于应付,只能想方设法加以敷衍。但沈钧儒碰到这三壶老爷杨士燮,却是每每碰壁。有一次,沈钧儒向杨士燮谈及某桩款项,说要三万多元。杨士燮正好在打牌,便随手摸了一张“四万”的牌,朝沈钧儒的照面一晃,说道:“喏,给你四万,两不找如何?”沈钧儒听后,不禁脸色大变。后来,沈钧儒又因一起事件而向杨士燮说情,却再次遭到了杨士燮的推辞和拒绝。由此,沈钧儒便对杨士燮怀恨在心。有一次,沈钧儒故意对一个人旁敲侧击地宣扬说:“这家伙太可恶了,叫他小心。”话传到杨士燮耳中,他便也对着此人说道:“这瘦猴子(指沈)人人怕他,我偏不买他的账,他却奈何我?”因为这件事,大家便又给杨士燮送了一个“杨疯子”的雅号。
杨士燮兄弟八人,他排行老大。八兄弟分别为:老大:杨士燮、老二:杨士普、老三:
杨士晟、老四:
杨士骧、老五:
杨士琦、老六不详、老七:杨士辁、老八:
杨士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