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啸
内蒙古文联原副主席
杨啸(1936年11月20日—2022年1月30日),男,汉族,河北肃宁人,作家。
人物生平
1936年11月20日(十月初七),杨啸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一个叫西甘河的小村,在姥姥的村里读了三年小学。
1947年,为打破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封锁,河北省军区后勤部在冀中办了一些工厂,其中有一个叫振兴卷烟厂。卷烟厂的领导叫韦镜明,是杨啸姥姥同村的人,共产党员。他非常喜欢聪明懂事的杨啸,就和杨啸母亲商量把他带到卷烟厂做工。这时杨啸只有11岁,在卷烟厂里算个“知识分子”。每到晚上,那些被杨啸称作大哥的工友们,便团团围坐在他身边,听他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代名著和一些流传的故事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大家欢欣鼓舞。卷烟厂领导决定送杨啸去学校读书。
1952年春,他考进保定银行学校。他除了学习专业课,还在一位姓吴的老师指导下,读孙犁描写白洋淀水乡和冀中平原生活的作品,以及其他作家的优秀作品。到了星期日,他就跑到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整整看一天,连饭都忘了吃。杨啸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文学创作。可能是受乡村文化的影响,他对大鼓书、戏曲唱词写作很有兴趣。他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鼓词《王家庄签名大会》,发表在1955年2月28日的《河北青年报》上。
接着,杨啸以鼓词、诗歌、短篇小说一一敲开了《河北文艺》《俱乐部》《萌芽》等报刊的大门。同时也认识了《河北青年报》的编辑常庚西,认识了当时《河北日报》的记者浩然,并且与其保持了长达几十年的友谊。
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杨啸,已经引起河北文学界的关注。1956年8月,他参加了河北省青年业余文学创作者会议。这使他更坚定了在文学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的信心。而且,在此前一年,杨啸已经入党,有着一个青年共产党员的使命感。
1957年秋天,杨啸从保定银行学校毕业,他希望能够到内蒙古工作。之所以如此,一是青年人有一腔爱国热情,要支援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二是他要用手中的笔去描写他向往已久的美丽草原。到内蒙古后,他被分配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
1958年,党中央号召干部下放劳动锻炼。杨啸几次申请,获得批准,来到黄河岸边的一个叫杨同顺圪旦的小村。在这个农业高级社里,杨啸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赶车、耕地、锄草、打场,样样活儿做得都让乡亲们翘指称赞。
杨啸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趴在油灯下写作。他写的小说、诗歌连续登在《鄂尔多斯报》《内蒙古日报》和《草原》《蜜蜂》等文学期刊上。短篇小说《大字报》和《姑娘和汽车司机》还被改编为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放。《大字报》入选《1958年全国短篇小说选》。杨啸成为草原上一颗文学新星,很快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1960年,杨啸因创作成绩突出,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文教群英会。
1960年9月,杨啸被选送到内蒙古大学文研班学习深造。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办的第一届文研班,选中了当时已经在全国都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中青年作家17人。杨啸是班里最年轻的作家,只有24岁。他们入学后一边学习,一边创作。杨啸前期的重要作品就是在文研班学习期间完成的。他随后出版了小说集《笛声》和《火苗》,大多作品以河北平原为背景,热情地描绘农村变革中的新事物与新人物。这些作品受到读者们的喜爱,很多文友为他高兴,认为他一定会创作出长篇巨著来。
很快,他的儿童系列短篇小说集《小山子的故事》出版。接着,又有《荷花满淀》问世。在上世纪70年代,作家写作几乎没有什么稿费,还有一定的风险。可是,一心给孩子们写作的杨啸,冒着风险,创作了中篇小说《绿风》和《红雨》。
1980年,他被选为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并作为文联党组成员,参与文联的常务工作。他为了专心创作,几次给宣传部写信,恳求不再参与文联的常务工作。他的要求被批准了。因为他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他曾两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颁发的“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艺术创作萨日纳奖”杰出贡献奖。
历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2022年1月30日,因病在呼和浩特逝世。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雨》(拍成电影),《绿风》《紫云》《鹰的传奇》三部曲;短篇小说集《笛声》《火苗》《小山子的故事》《荷花满淀》《青翠的松苗》《杨啸作品选》等;长诗《草原上的鹰》;短诗集《冬冬的故事》《柳笛》;童话集《小金牛学艺记》;寓言诗集《蜗牛的奖杯》《幽默寓言故事精选》等30余部,500余万字。另有与人合作的8集纪实电视片《平原诗篇》、6集纪实电视片《太行魂韵》、长篇报告文学《辽阳故事》等。作品译成英、法、德、日、朝、蒙、维、盲等多种文字,多次获自治区文学评奖一等奖,并获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奖、全国寓言文学一等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出版图书
创作历程
20世纪50年代,杨啸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剧本,收获颇丰。80年代,杨啸创作了一系列的儿童文学作品,《觉醒的草原》《深情的山峦》《愤怒的旋风》合称为《鹰的传奇》三部曲,业界评价颇高。此外,《琴声》《树和藤》《童童要去美国》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大量问世。
20世纪80年代初,杨啸从故乡深入生活返回时,途经北京见到著名作家浩然,他有点激动地说:“我以后要专门搞儿童文学了!”对于杨啸的想法,浩然不是很看好,“抽空给孩子们写点东西是可以而且应该的,这个我也在做。但是放下长篇小说不写,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则大可不必。”
2009年7月,杨啸获内蒙古党委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颁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家杰出贡献奖”,对此他感叹说,“每个人在回头看自己的人生时,都会有不完满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可能就是可以写更多的东西,做更多的创作。”
名人故事
坚决要来内蒙古
1952年,杨啸在河北保定银行学校学习期间,教语文课的吴老师是一位文学爱好者,觉察到杨啸的文学功底不错,对他特别喜爱,常常给他一些鼓励。在吴老师的影响下,杨啸爱上了新文学。有一次,吴老师把杨啸的一篇作文寄给了报社,虽然作品没有发表,但却给杨啸提了个醒,“原来我的文章可以寄到报社去!”于是,杨啸开始投稿,北京、天津、河北、成都,“无论是哪个省市的报纸,我都寄”。
这一时期,杨啸开始了新文学的学习,每逢周日,都要跑到新华书店去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在这一时期,杨啸开始接触孙犁、孔厥、袁静的作品,开始了文学创作。在他的不断努力下,1952年2月28日,《河北青年报》上发表了他的鼓词《王家庄签名大会》,“那是我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
对于古稀老人杨啸来说,回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些曾经的苦难,在老人的口都化作了童话故事。
1957年毕业后,对草原充满向往的杨啸坚决要求来到内蒙古,“有些东西,你们现在很难理解。那时候,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也是因为对大草原的向往,坚决得很。”到内蒙古后,杨啸被分配到了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人民银行工作,但是那一年,杨啸的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劳动锻炼。“真正上班的时候很少。”杨啸回想当年,“当时抱着非常美好的愿望,有着神圣的理想,虔诚的信念,感到自己如同英雄,颇有几分英勇献身的意味。”
20多岁的杨啸正值人生的青春年华,精力旺盛,激情飞扬,常常是白天劳动,晚上写作,一坐就是大半夜,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劳累。”这一年,杨啸的作品在多家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大字报》和《姑娘和汽车司机》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编为广播剧。
《红雨》红极一时
1972年,杨啸创作的儿童长篇小说《红雨》首次发行就印刷了200多万册,并被译成英、法、德、日、朝鲜、蒙古、维吾尔等多种文字。当时,200多万册的发行量如同一个天文数字,即使是现在,也很可观。
法国著名汉学家米歇尔·露阿夫人在对中国的一次访问中,看到这部小说后爱不释手,于是带回法国,亲自翻译为法文并在法国巴黎出版社出版发行,还邀请了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为译本作序。而这一切,杨啸都不得而知,直到2000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华人作家高行健给他寄来译本后才有所了解。杨啸至今保留着那本书,与他别的著作一起摆放在书架上,“那时候无所谓版权,作者不知情都能出版”。
电影《红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杨啸。
1975年,《红雨》被著名导演崔嵬改编为电影。拍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导演崔嵬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带病工作,日夜操劳。幸运的是,影片拍摄结束以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与广大观众见面,并向国内外发行,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评价。
1985年,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的高占祥在提到《红雨》时说:“在那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杨啸没有将小主人公神化,而是带有几分稚气,这样的题材,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1978年10月,杨啸与冰心、叶圣陶、管桦等当代著名作家一起出席了国家出版局在江西庐山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四个二”:全国有2亿多少年儿童,只有两家专业少年儿童读物出版社,200来位少年儿童读物编辑人员,20多位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由此可见,当时的儿童文学创作何其不易。
杨啸的书架上摆满了自己的作品,《鹰的传奇》三部曲,各种版本的《红雨》,《小山子的故事》、《幽默寓言故事精选》、《谜语语言故事》等等。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儿童一个美妙多姿、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在这里汲取着知识,感悟着生命。
走多远写多远
如今的杨啸依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对于儿童文学创作一生无悔,“如果生命可以再来一次,我还是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对于儿童文学创作的选择,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杨啸的书房内有一台电脑,已经使用十多年了,“我不玩游戏,就是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写作。”使用电脑对于杨啸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没怎么学,就会了。”为记者打印资料的时候,杨啸熟练地操作着这个新玩意儿,嘴里说着,“这台电脑有点老了,得换一台新的了”。
杨啸的生活很充实,“整理整理旧的稿件,写一些新的东西。”地上摆着一打厚厚的稿件,“之前给搁置了,前两天收拾东西的时候拿出来看了看,觉得还不错,想着再发表发表。”
杨啸的后期作品主要为诗体寓言童话故事,4月份起,吉林的一个儿童刊物《快乐童话故事》开始连载他创作的《惊险的旅行》,“不知道能连载到什么时候,就是一直到完吧”。
向安阳师范学院赠《杨啸文集》
2014年初,著名作家、安阳师范学院秋水文学社顾问杨啸先生将他新版不久的文学作品全集《杨啸文集》赠送给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该文集共24卷、860万字,囊括了杨啸先生一生的主要创作成就,包括各体长、中、短篇小说、短诗、藏头诗、寓言诗、影视文学、书信、研究专集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出版,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参考资料
著名作家杨啸先生向我校赠书.安阳师范学院.2014-04-17
人·生活·岁月|深切缅怀杨啸先生.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6 16:5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