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叛儿》本为童谣,演为
乐府曲名,属《
清商曲辞·
西曲歌》。传说源自一个香艳故事。后世诗人李白等曾以此为题作诗。
作品原文
截玉作手钩,七宝光平天。绣沓织成带,严帐信可怜(1)。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2)。
送郎乘艇子,不作遭风虑。横篙掷去桨,愿到逐流去(3)。
七宝珠络鼓,教郎拍复拍。黄牛细犊儿,杨柳映松柏(4)。
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芙蓉绕床生,眠卧抱莲子(5)。
闻欢远行去,送欢至新亭。津逻无侬名(6)。
落秦中庭生,诚知非好草。龙头相钩连,见枝如欲绕(7)。
杨叛西随曲,柳花经东阴。风流随远近,飘扬闷侬心(8)。
注解
(1)截玉:截断美玉。手钩:一种用来捡鱼,有长柄并带钩的尖头工具。七宝:佛教语。七种珍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光平天:宝光平齐上天。光芒耀天也。绣沓:绣花的绢沓。沓,叠起来的纸张或薄的东西。织成带:织成衣带。严帐:严密的帷帐。严幄(严密的帷幄)。信:果真,的确。相信。
(2)暂出:暂时出去。白门:南朝宋南朝齐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宣阳门的俗称。江苏省南京市的别名。六朝皆都建康(今南京市),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故名。杨柳:杨树和柳树。藏乌:隐藏乌鸦。欢:<方言>喜欢之人,所爱之人。郎君。沈水香:亦作“沉水香”。即沉香。以沉香制作的香。侬:<吴方言>我,你,人。博山炉: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象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博弈于这里),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
(3)郎:郎君。丈夫。儿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艇子:<方言>小船。小艇。不作:不为。遭风:遭遇风浪。虑:忧虑。考虑。横篙:横放竹篙。不撑船也。掷去:<方言>扔掉。愿到:<方言>愿意,愿意去到。愿意得到。逐流:追逐水流,随波逐流。
(4)七宝珠:七宝制成的珠子。七宝,佛教语。七种珍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珠络鼓:珠子缠绕的鼓。珠络,缀珠而成的网络。头饰之一种。比喻晶莹连贯之物。教:叫。让。指导。郎:郎君。丈夫。儿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拍:拍打。敲鼓。复:又,再。细犊儿:<方言>小牛犊。细,细小。柔嫩。细伢子。犊儿,牛犊子。杨柳:杨树和柳树。杨柳树。映:掩映。松柏:松树和柏树。
(5)欢:<方言>喜欢之人,所爱之人。郎君。欲见:想要见到。莲:莲花。<双关>恋,怜惜,恋人。移湖:移动湖泊。安屋里:安装到屋里。芙蓉:荷花的别名。绕床生:围绕着床头生长。眠卧:睡眠卧床。入睡;睡眠。躺着。莲子:莲的种子。椭圆形,肉呈乳白色,当中有绿色的莲心。<双关>恋惜之人。恋人。
(6)闻:闻听。听说。欢:<方言>喜欢之人,所爱之人。郎君。新亭:亭名。故址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南。三国吴建,名临沧观。晋安帝隆安中丹阳尹司马恢之重修,名新亭。东晋时为京师名士周顗、王导辈游宴之所,此亭遂大知名。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后多用“新亭泪”、“新亭泣”、“新亭对泣”指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津逻:古代渡口上巡逻的士卒。侬:<吴方言>我,你,人。应有省略无意义送声,句式应为:闻欢远行去,送欢至新亭。口口口口口,津逻无侬名。口,被省略的无意义送声辞字。
(7)落秦:不详何种植物。莫非是落叶的秦槐?如我国传说有周柏、秦槐、隋梅、唐杏(银杏)。中庭:中间的庭院。中院。富豪家有三进庭院,前庭,中庭和后庭。前庭办公,中庭会亲友,后庭安置家眷。生:生长。诚知:诚然知晓。诚,实在,的确。龙头:龙头形玉石钩子。钩连:钩挂牵连。用钩子钩挂攀扯也。见枝:看见树枝。如欲绕:好像将要缠绕。好像将要绕行。
(8)杨叛:杨叛儿。西随曲:西面随着曲径。似乎‘随西曲’更好。柳花:柳树开的花,呈鹅黄色。指柳絮。柳花裙,白色裙子。经东阴:经过东面的背阴处。风流:风流动。指男女私情事。洒脱放逸;风雅潇洒。飘扬:随风摆动或飞扬。侬:<吴方言>我,你,人。
沌意:风人体,指古
民歌的一种体裁。”清代
翟灏《通俗编》卷三十八《识余·风人》载:“六朝
乐府《子夜》、《读曲》等歌,语多双关借意,唐人谓之风人体,以本风俗之言也。如:理丝如残机,何患不成匹。……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也无。”王易认为:“晋宋间清商曲辞皆民间讴谣,或出伎人之手。非文士所为。故皆当时俗语,多假借同声之字以为
讔谜。前一曲为本事,后一曲则借骁作娇。”当时所谓“风人诗”,后世却称为“
谐音诗”。
作品解析
《杨叛儿》这个题目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西曲歌》。《
旧唐书》和《
新唐书》的《乐志》里都提到“杨叛儿”的本事:说南朝萧齐隆昌年间,有个太后守寡,但她喜欢一个女巫的儿子,这个人叫杨旻。杨旻从小生在宫中,太后看着他长大,越长越好,长成了一个莲花般的少年,就和他好上了。太后爱上了女巫的儿子,但这种爱情是不能长久的。纸包不住火,最后事情败露,太后失去了杨旻,而且众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所以民间童谣就唱:“杨婆儿,共戏来所欢!”可能因为小朋友吐字不准,大家讹传成了“杨叛儿”。而后《杨叛儿》演变为西曲歌的乐曲之一。这就是“杨叛儿”典故的由来。这个故事很香艳,又很感伤,流传开来之后,题材很受文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