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堂 杨姓堂号,出自东汉名士
杨震,公元 108 年。
杨震以“四知”为由夜半却金的故事流传甚广。
简介
北有
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中有汝州“四知堂”,三堂鼎立,神州国药飘香,何其风流、辉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两千年的华夏文化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堂风悠来,古训犹在,药酒飘香中,巍巍四知堂悠然惠临——
考察当年三堂鼎立的医药文化现象,我们不得不触及数千年华夏文化传承的话题。北京同仁堂于1669年由乐显扬先生创办,距今虽然只有330多年的历史,但他却秉承了“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的5000多年华夏文化之精髓。由红顶商人胡雪岩于1874年创建的胡庆余堂,虽然只有130多年的历史,但秉宗的“是乃仁术”、“真不二价”经营理念却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诚信”之精华。汝州“四知堂”1627年由杨其贤先生创建,虽然只有近400年的历史,但他恪守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堂训,却具有近2000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四知堂”蕴含着数千年的中国廉政文化,传承着儒家文化中亘古千秋的诚信为本,货真价实之内核。
“四知”是中国官吏廉政自律的千古美谈。《后汉书》记载:杨震曾任荆州刺史,后调任东莱太守。当他前往上任时,路经昌邑,县令王密原是他保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以重金相赠,杨拒收之。县令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厉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所为无知?”县令羞愧难言,携金而走。
杨震以“四知”为由夜半却金的故事流传甚广。自汉至今二千年来,杨氏后裔无不以杨震为荣耀,无不为“四知”而自豪。多少名流雅士,多少达官贵人,多以“四知”自诩,标榜自己为一代廉吏。公元1627年,“四知堂药酒”的创始人——杨震第59代孙杨其贤(安徽亳州人)把“四知”廉政文化与医药文化有机地融汇在了一起。杨其贤身膺朝中命官,兼通医术。其府中使用有家郎、院公、仆人等,有人患了
风湿性关节炎,痛苦难忍。为解除他们的痛苦,杨其贤广收民间治疗秘方,在一次外出中,偶得一药酒方,即让贴心人专门按方配制,让患病家佣服用后,果然效果良好。杨其贤为了炫宗耀祖,张扬先人廉政为官的品德,就把自己用秘方制作的药酒定为“四知堂”药酒。意在这药酒秘方只有“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并立下了世代口授儿子而不传姑娘的祖训。为了保证“四知堂”药酒的恒远质量,操守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美德,杨其贤手书:“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条幅作为堂训警示后人。自此,廉政文化与医药文化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传承。
扶贫济危,悬壶治病。“四知堂”药酒从府中传诸于世,其先人遵崇的是:只能用药酒来传名、修身、彰德,而不得当作商品出售、谋利,收取分文。施舍乡里,救助苍生,造福社会——“四知堂”药酒成为中国儒文化忠诚的传播者。
诞生
汝州四知堂 (部分内容有误,例如“1870年(清乾隆50年)前后,”)
从
安徽亳州到河南汝州,“四知堂”走过了一段堪坷曲折的历史。
“四知堂”药酒在安徽亳州盛名远播,德行于世,时人赞之。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药酒传至第四代杨天一时,亳州突发大水,加之朝政有变,天灾水祸猝临。家道中衰,苦于生计,杨天一不得不考虑把药酒作为商品用于交换和出售。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杨天一在作出这一无奈抉择时痛不欲生、羞恨交加的心境。祖上钦定的施舍品——“四知堂”药酒,到了他的这一代上不得不变成了商品,对于三百多年前的杨氏先人来说,这的确是一种有生以来从没有过的阵痛。
阵痛之中的杨天一终于把“四知堂”药酒推向了市场。
发展
为了谋生,杨天一携妇将雏,置药酒到西安开拓市场。一路行走,一路卖药酒。行至汝州时,药酒告罄。然而,慕名而来买药酒者还成群拉溜。杨天一想:若能就地刨来草药配制药酒,既可立马解除病人痛苦,又可解决生计困难。他于是到中岳嵩山采集号称“中华第一毒”的乌头。乌头是“四知堂”药酒配方中的君药,采来了合适的乌头才能保证配制药酒。由于当时病人求药心切,时间催逼很紧,杨天一就改传统的冷浸法制药为高温法。冷浸法取丁香制成粗粉,其它切片加工,装入布袋浸入610白酒中密封浸泡,夏季30天,冬季45天,春秋季节40天,浸泡期间每十天搅拌一次。热浸法:取丁香制成粗粉,其它切片加工,装入布袋内浸入610粮食酒中密封,水浴加热,使温度达到摄氏670,密封24小时,降至室温,轧榨、过滤残渣,合并滤液,同时取红糖适量炒至棕色,味苦,加入浸泡过的药酒内搅匀,静置沉淀5-7天,过滤,澄清液体即为药酒。
杨天一用嵩山乌头和高温法快速做出了药酒,满足了汝州病人的需要。这种方法配制的药酒疗效往往不佳,但用嵩山乌头采用传统冷浸法做出的药酒疗效神奇,药到病除。中药最讲究地道,因此杨天一和儿子杨太和就用不同产地的药材配伍进行实验,反复十数年,终于认同嵩山地产草乌乃药材中上品。长期的业务往来,杨天一父子不但同登封的药农、汝州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而且也深深地爱上了汝州这块厚土。1870年(清乾隆50年)前后,杨太和年事已高,父子再三酝酿权衡,终于作出抉择:举家迁出亳州,定居汝州。
安徽“四知堂”药酒从此落户汝州,汝州“四知堂”药酒应运而生,并自此揭开了辉煌的一页,进尔走向了全国各地。
1890 年春,同为州官的汝州知府师爷(知府付手)张忆绍将千金嫁于杨凤旺为妻,杨太和倍感荣耀,邀亲朋故里,焚香祭祖,将四知堂大业传于杨凤旺。杨凤旺不负众望,常潜心学习,终于使 “ 四知堂药酒 ” 炉火纯青。 1893 年,时年 49 岁的杨太和病逝, 1902 年时年 46 岁的杨凤旺过世。杨凤旺传 “ 四知堂药酒 ” 于其妻杨张氏,杨张氏传于杨德新,杨德新传于杨长年(现任四知堂制药厂总工,杨震第 67 代孙),是为 “ 四知堂药酒 ” 第八代传人(加上杨张氏为第九代),杨长年之子杨忠中现就读于河南中医学院制药本科, “
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 !只是生产药酒的 “ 四知堂 ” 何以与同仁堂相提并论? “ 四知堂 ” 受华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陶冶,根正影直,凭 “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 的家风,确保药酒的质量, “ 四知堂 ” 凭济困扶危而美誉四海, “ 四知堂 ” 凭四味中药入酒而为世称奇。组方简约、用药奇妙是华佗医药学显著特征。 “ 四知堂药酒 ” 即为典范。 “ 四知堂药酒 ” 是药不是酒,四味药草乌、当归、丁香、良姜为君臣佐使。《本草纲目》称草乌为百药之王,大毒,草乌大毒世人皆知,一般人不敢用。三国时曹仁用草乌汁泡毒箭射中关羽,才有华佗刮骨疗毒的故事传世。以毒攻毒是中药理论的一枝奇葩,运用之妙,存乎于心。但如 “ 四知堂痹通药酒 ” 这样的例子尚不多见。
“ 四知堂痹通药酒 ” 治疗上遵循 “ 留者攻之,寒者热之 ” 之原则,上助心阳,下补命门,内温脾土,外固卫阳, “ 开辟群阴,迎合归舍 ” , “ 果真有寒,无所不治 ” 。四知堂药酒配方虽只四味,但君臣佐使配伍精当,作用各异,相辅相成,合为一剂,加上高度高粮原酒及焦糖反复浸润化合分解,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药、酒合而为之,药借酒势,酒助药威,疗效大增,直达病所,经络通,痰血祛,风寒消,痹症除,遂为良药。处方是公开的,工艺是公开的,但酒精度、温度、入药先后、每次入药多少,提取时间,甚至原酒的生产时间及储存方式都与质量有关,即使在众目睽睽之下也难觅其秘,为专家、学者之叹服。货出地道。陕西潞州当归,台湾高良姜,南非丁香当为上品。 “ 四知堂药酒 ” 所用草乌,产于嵩山背阴,其质尤佳。且采集有特定时间,炮制、存放有特殊要求。那么,当年和同仁堂同名的四知堂何以消匿而让同仁堂一枝独秀呢? “ 四知堂痹通药酒 ” 自 问世至 1956 年,一直是前店后坊式经营,到 1956 年,四知堂药酒第七代传人杨德新响应国家号召,献出秘方并倾囊而出,用 904 元大洋入股成立了临汝药酒厂,(临汝为汝州之前身)。到 60 年代中前期,一年生产药酒几十万瓶,厂里用十几个人专门邮寄,每天用三辆人力车往邮局送药,周末也不间断。 “ 文革 ” 开始,四知堂成了 “ 四旧 ” , “ 四知堂药酒 ” 被迫更名为 “ 临汝药酒 ” ,杨德新亦成为批斗对象,其时杨长年为企业职工( 19 岁),也成了黑五类,杨家父子无权过问企业经营,质量一落千丈。后来闹夺权,无奈企业停产。 “ 四知堂药酒 ” 问世三百多年,至此竞中断了治病救人的责任,海内外十几麻袋求医信件、锦旗、牌匾,以及杨氏家史毁之一炬。直到 1971 年文革后期,一百多位汝州百姓们跪到省卫生厅门前请愿,卫生厅革委会才决定让其恢复生产,但企业元气大伤,质量、声誉严重受损,仍未走出困境。四知堂落伍了!海内外的患者却一直在苦苦寻求, “ 四知堂药酒 ” 是他们健康所在。 1994 年 4 月,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振 “ 四知堂 ” 雄风,由汝州市现代企业发展总公司接手汝州市药酒厂,现代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遂记受命于危难之际,接受了组织的重托,肩负历史重任,掀开了四知堂新的一页。谁知刚刚接手就遇上
亚洲金融危机,现代公司两个大型项目相继停产,周遂记虽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对 “ 四知堂痹通药酒 ” 的支持也力不从心。但重振 “ 四知堂药酒 ” 雄风的基础工作却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确认酒厂为独立法人企业,注册了 “ 四知堂 ” 商标,企业更名为 “ 汝州市四知堂制药厂 ” ,临汝药酒还名为 “ 四知堂药酒 ” ,筹集巨资进行临床实验,取得了数以万计的数据,取得了四知堂痹通药酒疗效的科学依据,并于 1998 年获得部颁标准。进入新的世纪,四知堂药酒也获得了发展的新希望, 2002 年 12 月 26 日 企业获得《
药品生产许可证》, 2003 年12月22日,企业拿到了国药准字生产批号,2004年12月18日,企业顺利通过了GMP认证。四知堂药酒按国家中药命名原则更名 “ 痹通药酒 ” (痹者,风湿也),药酒质量又一次为众人交口称赞。
四知堂的春天来了!四知堂的先人们,在天之灵也当畅饮!
四知堂变迁史
公元一零八年(东汉永初二年)杨震在荆州刺史出任东莱太守途中,在昌邑夜半却金,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成为千古美谈。
约公元二一九 年,杨震曾孙杨彪从神医华佗手中拿到药酒秘方。
明祟祯末年,杨震第五十九年代孙杨其贤在亳州将药酒正式问世。因药酒只有君、臣、佐、使四味药,同时为纪念先祖四知名言,命名药酒为“四知堂药酒”,并手书“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告示后人,后“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成为医药界的行为准则而广为传颂。
公元一七八零年(清
乾隆五十年)’杨其贤曾孙杨天一返里途中定居汝州,开始了杨家在汝州经营四知堂药酒的历史。
一九五六年十月,四知堂药酒第七代传人杨德新以九百零四块银元和四知堂药酒的生产技术入股,成立了公私合营临汝县药酒厂。杨家占百分之三十股本,国家占百分之七十股本。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私人资本没收,企业成为国有企业。
一九七二年,四知堂药酒第八代传人杨长年进入国有企业临汝县药酒厂做工。
一九八八年,临汝县更名汝州市,企业名称更名为汝州市药酒厂。
一九九四年,
汝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把汝州市药酒厂交给汝州市现代企业发展总公司经营,法人代表周遂记同志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一九九五年,经
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汝州市药酒厂更名为汝州市四知堂制药厂。
一九九五年,企业注册“四知堂”商标获得成功,尔后多次注册,涵及生产、销售、医疗、化妆品、白酒饮料等多种行业。
一九九六年,四知堂药酒在河南省中医研究所、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汝州市中医院同时进行临床试验。
一九八八年,四知堂药酒更名为痹通药酒,同时获得部颁标准。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汝州市四知堂制药厂按GMP标准的生产线建成,并成功获得新版药品生产许可证。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十八日,痹通药酒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生产
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41022397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汝州市四知堂制药厂正式通过了GMP认证。
二零零五年一月十日,汝州市四知堂制药厂正式获得GMP证书。编号‥豫F0136
几百年来四知堂药酒以其独特的疗效为无数疼痛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和同仁堂、胡庆余堂鼎立华夏’留下了“煮瓶求医”、“州官悬椅”一系列传奇故事。
今天,新一代的四堂人在发扬四知堂精神,继承四知堂传统,重铸四知堂辉煌的道路上,必将书写四知堂的新一轮传奇。
神奇的故事
四知堂走过了近四百年的风雨里程,如今已逝去了那曾有的辉煌。然而,漫步的汝州十字街口,我似乎又嗅到了那悠然飘来的酒香。汝州人仿佛还沉浸在那段足以津津乐道的历史之中。从大街小巷到山野村头,从要员雅士到商贩村妇,人们还在引以为豪地叙说着四知堂药酒那一串串神奇的故事——
传奇之一:陈州知府悬椅
清末时期,四知堂药酒盛名远扬,外地一些经营四知堂药酒的店铺竟伪造药酒,冒充牌号,非法谋利。而真正笃守信誉,经营汝州正宗四知堂药酒的唯陈州(今淮阳县)的宋长嵩、宋长有,山西省绛县的曹发章等。陈州知府以包公为楷模,为官清正廉洁,百姓有口皆碑。然而,他的独生子从小患半身不遂,年满8岁,尚躺在座椅里。知府遍求名医诊治,均无疗效。后获悉宋家兄弟经营汝州四知堂药酒,专治半身不遂,周身麻木,就买了两瓶试用。州官没有想到一瓶经用完后,小孩麻痹部位开始发热,并会活动,两瓶药用完后,儿子已能下地走路,和正常的儿童一样疾步如飞。知府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就亲自把自己大堂内的座椅悬挂在宋氏兄弟的药铺店内,并当场手书:“此椅在,本人在”,署名加印,制匾悬挂。州官悬椅宋氏兄药店,下令任何人不得无故打扰生意。这举动哄动了全城,一时街谈巷议,汝州四知堂药酒也不胫而走。宋氏兄弟把药店更名为“四知堂”中药店。宋氏兄弟以座椅为记、为荣、为励,诚信经营,生意愈发兴隆,遂成陈州殷富。1952年,四知堂药酒第七代传人宋长年随父到淮阳(陈州)县城送药酒,见座椅仍然悬挂如初。文革中座椅被当做“四旧”被红卫兵毁坏。
传奇之二:煮瓶求医
1941年(民国31年)秋,汝州大旱,庄稼颗粒未收。为讨荒求生,这年初冬,胡宝随母亲南行乞讨。一天傍晚,走到湖北枣阳城北郊六、七华里处,饥寒交迫,一双小腿像灌了铅再也走不动了,母亲只好让停下求宿。胡宝用瘦小发黄的小手敲开了村西头一家柴门朝南的人家。开门的是一个50多岁,面容慈善的老大娘。她问明来意,便把胡宝母子二人让进了屋里,坐定后,当她得知胡宝母子二人是汝州人时,眼睛发亮,即时安排晚饭。正吃饭男主人回来了,50多岁,身板硬朗。男主人说:“真是天不转人转,汝州大恩人到家了,我得好好谢谢!”
主人热情款待,如坠十里烟雾的胡宝母子坐卧不安。饭毕,主人说明了原委,男主人姓李,名仁义,20多岁时夏天在麦场席地过夜,得了关节炎病。疼痛难忍,日益严重。30多岁上又因吃冷食患了胃病,发作起来,疼得变脸缩色。后来,一位亲戚来家见状说,前几年汝州友人来访,送给我两瓶“四知堂”药酒,说治疗风湿病很管用,你不妨试试看。不过,不知这药酒是否对胃病有效。李仁义得到四知堂药酒后,如获至宝倍加珍惜,每天按时服用,六、七天后患处发热,但疼痛却加剧了。坚持用药半个月后,身体感到舒服了。
一瓶酒用了50天,胳膊、腿、腰等关节患处都不疼了,而且胃病也好了,李仁义感到四知堂药酒疗效神奇,遂置买礼品到给药酒的亲戚家,亲自口述,亲戚代笔写了一封感谢信,寄往生产汝州四知堂药酒的杨家。李仁义身体恢复健康,和常人一样下田劳作。谁知第二年冬天,胃病复发,疼痛的呻吟中,李仁义说:“若还有四知堂药酒就好了”。老伴急中生智,在四知堂药瓶里灌满了水,然后放进滚水锅里煮,像熬中药一样煮了半个时辰,老伴把经过煮沸的瓶水倒进碗里放凉后,让李仁义日服二次,三天服完后,胃不疼了。李仁义逢人就夸四知堂药酒的神奇。次年春,李仁义又感胃部隐隐作疼,到汝州去买药酒,路途遥远,且家境贫寒没钱购药,老伴是个聪明人,就把瓶盖(软木塞)找出来,放进滚水里煮沸,然后让丈夫把汤喝了。从此,李仁义的胃痛再也没有犯过,李仁义到处大讲特讲四知堂药酒的神效。邓县一个中药铺主听说后专程到汝州联系进货,后在邓县专卖四知堂药酒,名声很大,成为富户……
胡宝母子听后,方知主人盛情款待,原是家乡四知堂药酒治病救人的缘由……
传奇之三:千里谢恩
1995年8月8日上午,
北京电影制片厂学生陈际阳赶往汝州四知堂药酒厂,献上锦旗一面,上写:“灵丹妙药四知堂,千里迢迢救我娘。世代铭记恩人情,遥祝贵厂永流芳”。
陈际阳家居北京,1993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认识一河南同学,无意中谈及四知堂药酒,引起了陈际阳的注意,其母患风湿病,膝部关节常年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遭受病魔煎熬和折磨。其母遍寻北京名医良药诊治,只见轻而不能根治。陈际阳听河南同学说及四知堂药酒后,立马和厂方联系邮寄药品。其母用药十天后患部发热,可疼痛加重。陈际阳知道这是药物有效反应,在继续吃药的情况下,还兼以外用,半月后疼痛减轻,用药两瓶就能正常行走,五瓶用完后,病根全除,人好如初,邻里传奇,全家高兴。陈际阳代表全家写来了感谢信,并建议厂方在北京设立销售点。其母康复,为全家带来了欢乐,陈际阳在其母的催促下,做锦旗一面亲赴汝州谢恩……
传奇之四:海南奇遇
1950年冬,张纪西随四野解放海南岛后住在海口市郊一农户家中。一天晚上,军民共聚闲谈。当张纪西说自己是河南汝州人时,房东就说:你们汝州的四知堂药酒太神了,十多年前,我父患风湿病常年吃药不好,后来朋友送来一瓶四知堂药酒,父亲用后疼痛明显减轻,但海南到汝州千里迢迢,没法再弄到药酒,直到两年前才又得到一瓶四知堂药酒,彻底医好了父亲的风湿病……
张纪西听后,就拿出了自己随身带的一瓶四知堂药酒赠送给房东。渡江前夕,家乡政府慰问部队,给汝州籍战士每人送一瓶药酒,以备伤寒或扭伤时使用。房东视四知堂药酒为神药,接药后千恩万谢,并设宴酬报张纪西。从此二人结为知己。
后经房东推荐,海口市医药局专程到汝州进药,自此四知堂药酒在海南岛盛名不衰。1965年前后,每年在海南销售几万瓶。文革开始后企业停产。1967年,药酒厂财务人员含泪从银行退回海南购药酒款26万元……
说不尽的杏林佳话,诉不完的四知堂传奇。
杨其贤被称为杨家药酒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