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仙逸
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杨仙逸(1891/1892~1923)字学华,号铁庵。香山(今中山)人,生于美国檀香山。美国夏威夷大学机械科和加州茄弥时大学航空科毕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组织空军学校和飞行队,任革命军空军队长。1919年在漳州组建援闽粤军飞机队,任总指挥。1920年8月,任空军总指挥(少将衔)。1921年5月任总统府侍从武官。1923年5月,任大本营航空局长。9月20日在惠州放水雷时遇难。孙中山明令追授陆军中将。
人物简介
杨仙逸,字学华,号铁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生于夏威夷。毕业于夏威夷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哈哩大学机械专修科、美国茄弥斯大学航空系,领有美国飞行会证书。在夏威夷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返国追随孙中山革命。1916年奉派赴美,在中国国民党驻美洲总支部协助倡办国民党航空学校,并被选派入校。1917年毕业后回国组织国民党飞行队并任空军队长。1919年到福建樟州任挺闽粤军飞机队队长1922年12月任广东航空局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1923年制造中国第--架飞机,指挥飞机队讨伐陈炯明叛军。9月20日在惠州前线检查水雷时水雷爆炸殉难。27日孙下令追赠为陆军中将。遗体安葬在广州黄花岗陵园七十二烈士基东侧的三望岗,墓碑是孙手书的“杨仙逸先生墓”六个大字。
详细生平
杨仙逸,字学华,号铁庵,祖籍香山县北台乡人(今中山市南区北台村人),1891年出生于檀香山的一个华侨家庭。杨仙逸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爱国爱乡思想皆源自父辈的言传身教。其父杨著昆,字雅然,号镜堂,是旅居夏威夷的富商。杨著昆经营的蔗园和糖厂以及不少企业,在当地颇有名气,是中国两大糖王之一(另一糖王乃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黄惠兰之父黄仲涵),也是一位有正义感和爱国热情的侨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清廷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杨著昆和当地华侨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卖国行径甚为愤慨。在此期间,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民主派的团体——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杨著昆经人介绍,与孙中山认识,随后两人逐渐成为挚友,杨著昆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大加赞赏,并在经济上予以支持。据说,孙中山旅经檀香山时,常常住在杨家。由于这种关系,童年时代的杨仙逸便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杨仙逸在檀香山利哩霞街剧场多次聆听孙中山关于反清救国的演说,渐渐被感染,立下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1909年,年仅18岁的杨仙逸就读于夏威夷大学,他认为要革命,要救国,必须拥有新式武器。于是,他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后转入加利福尼亚哈厘大学攻读机械专科。毕业后,又转到纽约茄弥斯大学航空专科研读深造,专门研究水、陆飞机结构性能及驾驶等技术,随后获得万国飞行会的水上和陆上飞行的执照。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积极筹办航校之时,命令林森赴美国筹训飞机师,筹建“中华革命党飞行学校”。林森抵达美国后,选拔了华侨20多人在纽约拨夫罗市狄更斯飞行学校受训,杨仙逸便是其中一位。杨仙逸还协助林森开展训练,并在经济上予以援助,照顾学生们的起居。杨著昆极力支持儿子杨仙逸投身航空事业,于1913年集资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华飞船公司”,但不久后歇业。1918年,他又在旧金山与蔡司度、陈应权、高廷槐等筹建“图强飞机公司”,取名“图强”,顾名思义,旨在图强救国,杨仙逸任该公司董事会董事之一。杨仙逸的祖母杨老太太是一位充满爱国热情的人,在檀香山目睹华侨受当地人欺负的情况,认识到华侨在外国,因祖国贫弱而受人欺凌,必须激发起爱国热情。她极力支持自己的儿孙响应孙中山“航空救国”的主张。她常对儿孙说:“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华侨的地位就不同了,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就是上战场也不要迟疑畏缩。”
袁世凯死后,由黎元洪出任总统,总揽军政大权,解散国会,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处于低谷,为捍卫共和果实,孙中山于1917年7月由上海南下广州,举起护法大旗,与北洋政府进行坚决的斗争。可是,广州的军政大权却落在莫荣新等桂系军阀手中,莫荣新对军政府事事掣肘,公然排斥孙中山,南、北军阀实为“一丘之貉”。
1918年,孙中山电召杨仙逸回国,共商国是。林森于1919年2月25日致孙中山的信函中说:“尊示已悉。又即催促杨仙逸、张惠长克日前往,唯三五日后安家妥当,即可起程。”1杨仙逸随即率领在狄更斯飞行学校毕业的首批学员张惠长、陈庆云等人,组成飞机队飞回广州,加入护法战争。随后,杨仙逸奉孙中山之命往福建漳州筹备组织我国第一支飞机队,并担任总指挥。杨仙逸深感责任重大,于是精心策划,积极筹备。不久,莫荣新对孙中山的革命措施施行掣肘,占据广州观音山一带为所欲为。以杨仙逸为总指挥的“援闽粤军飞机队”于1920年8月奉命从福建回师广东,配合援闽粤军作战。杨仙逸率领的飞机队在广州上空投下传单,声讨莫荣新的罪状。9月16日,恰为中秋之夜,杨仙逸与张惠长驾驶飞机,发起中国航空史上的第一次突袭,轰炸观音山下的督军公署。莫荣新所部在陆、海、空军的夹击下,迅速溃败,连夜撤出广州。
经过这次战役,杨仙逸航空救国之心更加坚定。为了扩大飞机队,他奉孙中山之命到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地向华侨筹款购买飞机。杨仙逸到檀香山,在其家人大力赞助下,用家庭的私人财产购买飞机4架。同时,杨仙逸招纳一批有志于航空事业的青年才俊,送入美国航空专门学习飞机驾驶员,前后计有林伟成、黄光锐等30余人。这一批人学成后回国追随孙中山,成为中国空军事业的支柱。杨仙逸到美、日等地筹款,大力宣传航空救国理念,得到华侨的积极响应,捐赠踊跃,购回飞机8架和一批航空器材,组成我国第一支空军队伍。
1923年2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事先任命杨仙逸为航空局长1,在广州大沙头设立航空局。接着,孙中山又筹办广东飞机制造厂,址设广州市沿江东路421号红屋(因全部用红砖建造而得名),杨仙逸兼任厂长,领导航空和飞机制造工作,专门聘请两名美国工程师科尔(Colwell)和威尔德(Wild)与中方的技术人员一道攻关。2
飞机制造厂,无论是厂房工具还是机械设备,条件都十分简陋。尽管困难重重,杨仙逸仍充满信心。孙中山对之寄予厚望,经常和夫人宋庆龄女士亲临视察,以示鼓励。7月,杨仙逸领导下的团队,仿造JN-4型飞机,设计制出第一架飞机,命名为“乐士文”1号,该名是宋庆龄青年时代的英文名“Ro-samonde”的译音,又译为“洛士文”或“罗莎蒙德”,中文意为“美好前程”“玫瑰世界”。飞机机长6.40米,机高2.78米,全重730千克,翼展10.16米,经过测验其操纵性能,稳定性和各项飞行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这架飞机是中国第一架轻型侦察机,时速达到120公里,还装有炸弹架,可携带4枚25千克的炸弹。孙中山为表彰杨仙逸的贡献,亲笔题写“志在冲天”的横幅以赠送。在辛亥革命70周年时,杨仙逸之子杨添霭应邀从美国回国参加纪念活动,将该条幅捐出,现由广东省博物馆珍藏。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部在广州发动兵变,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避往上海。次年2月,孙中山在桂军刘震寰、滇军杨希闵的帮助下,击退陈炯明部叛军,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陈炯明部盘踞东江惠州一带,伺机向广州发动进攻。孙中山部署部队讨伐,并在博罗、石龙等前线督战,亲自发炮轰击叛军,杨仙逸亦参与作战。但惠州城高壁坚,叛军负隅顽抗,短时间内难以攻破。
在博罗梅湖白沙堆前线,杨仙逸建议从水路发起进攻。9月20日,杨仙逸与水雷队长谢铁良、长洲要塞司令崇山、虎门要塞司令瑞鳞、飞行员吴顾之检查水雷改装炸弹之事,途中,因电船意外爆炸,全船人员皆殉难。孙中山闻悉,极为痛惜,随即命令所属各部四处寻找烈士遗体。大元帅府决定,对遇难烈士举行厚葬,并追赠杨仙逸为中将。9月30日,在追悼大会召开之前,孙中山在杨仙逸的遗像上亲题“杨中将仙逸真容”墨迹。杨仙逸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之东三望岗空军坟场,孙中山亲书墓碣“杨仙逸先生之墓”,墓道拱门上放着飞机模型,寓示烈士生平事业和冲天壮志。
后世纪念
1979年省、市有关部门由三望岗把与杨仙逸一起牺牲的4位烈士迁葬于其烈士墓之侧,今广州黄花岗公园内之杨仙逸墓实是“衣冠冢”,仍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他,在中山市城区,建有杨仙逸中学和杨仙逸小学。
轶事典故
袁世凯篡夺政权后,孙中山被迫于1913年转移到日本,开展讨袁斗争,号召革命党人学习航空,建立空军,增强革命实力。杨仙逸响应孙中山的号召,考入美国茄弥斯航空学校,毕业后于1918年应孙中山之召,回国助理戎机,1919年调任驻闽粤军飞机队总指挥,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武官,1923年接任航空局长。任内不但战绩彪炳,还培养了一批航空人材,建立起一支有战斗力的空军,被孙中山赞誉为“志在冲天”的飞将军。杨仙逸在航空局长任内,从国内外物色了一批航空工程技术人员和器材,在广州东山皮革厂旧址建立起飞机工厂,另一工场在大沙头红屋,亲自领导制造飞机。仅两个月左右的时间(1923年5一7月),便制成了一架飞机。这是一架以詹尼式飞机为蓝本,并参考及采纳了英国的“布列斯托F.2B”式战斗机、美国的“寇蒂斯TS—1”式海军战斗机、德国的“福克-Dr-1”式战斗机等多种飞机的特点,而设计制造的双翼双座飞机,能担负侦察、轰炸、教练等多种任务,从技术角度看,有不少创新,是中国飞机制造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孙中山对这架飞机非常重视,以宋庆龄求学时用的名字“乐士文”为它命名,并亲自主持命名典礼。宋庆龄还乘坐这架飞机,由黄光锐驾驶,在广州上空作了飞行表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2 19:0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详细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