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母
中古汉语的声母
中古汉语的一个声母,属次浊音,在三十六字母中称作半舌音。该声母可与所有四个等配合,但二等字很少,三等没有重纽。
拟音
由于在大多数汉语方言中,来母字均为舌尖边音东亚普遍缺乏边音和闪音的对立,日、朝语的来母字对应闪音[ɾ],而梵汉对音中来母可对应l或者r。学者一致将来母的中古音拟为舌尖边音[l]。
读音
现代方言、语言中的读音
在北京音系和多数北方官话中,来母字绝大多数声母均为l [l],且声母为l的绝大多数来自于来母。粤语标准语、吴语中来母也均为[l],且与n声母分开。在部分长江流域官话等方言,及粤语新近的懒音现象中,来母与来自泥母、娘母的n声母字全部或部分相混,有时都变成[l],有时都变成[n],有时都成为鼻化的边音[l̃],还有些洪音相混而细音分开的。
朝鲜语中,来母对应声母的闪音ㄹ[ɾ],但只是不在词首时稳定。由于词首的闪音不稳定,一二等字在词首时变成鼻音ㄴ[n],而三、四等字经常和泥母四等、娘母三等字一样脱落声母成为零声母ㅇ。如二等字“冷”(lrangx)本为랭(raeng),但在“冷藏库”(冰箱)一词中成为냉(naeng)。而“李”(lix)本为리(ri),在作姓时因在词首而成为이(i),但在英文翻译中仍按来源写作Lee。
日语中不论汉音吴音,均为ら行字(闪音[ɾ])。由于日语固有词不允许闪音在词首,ら行字开头的词一般都是汉字词、外来词或拟音词・拟态词。
越南语的汉越语部分中,来母字均为l声母[l],而古汉越语中,来母字对应r声母(通音[ɻ]或颤音[r])。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02:10
目录
概述
拟音
读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