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花红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来安花红,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来安花红梨果扁球形,直径2.5~4厘米,表面黄色至深红色,有点状黄色皮孔。顶端凹而有竖起的残存萼片,底部深陷。气清香,味微甜、酸。小乔木。枝常上伸如灌木状,小枝疏生有绒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幼叶密生白毛,长成后下面(尤其脉上)仍留有短柔毛;叶柄线形,长1.5~5厘米。伞形总状花序,花淡红色,径4~5厘米;花梗长2~3厘米;萼有细毛;子房下位,花柱5。梨果扁球形,径2.5~4厘米,果顶凹而有竖起的残存萼片,果底深陷,果面黄色,染浓红色,散点黄色皮日。花期4月。果期8~9月。
产地环境
来安花红产自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来安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缓丘零星分布;滁河、沛河、新来河两侧为较广阔的河谷平原。来安县海拔高度小于220米,相对高程大于100米。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阶地、河漫滩三种。面积分别约占来安县面积的30%、40%、30%。来安县内丘陵分布在低山外围或居于低山两侧,呈带状,和低山组成梯状地形,分为侵蚀丘陵、玄武岩丘陵、山丘。来安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植花红。
历史渊源
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来安就有花红栽培。古人称之为林檎。
嘉庆年间(1796~1820年),来安城林檎种植大户吴球,进京看望在朝中任东台御史(三品文官)的叔父吴棠时,带了自家所产的林檎送给叔父,以表孝心。吴棠食后,觉得此果甚佳。翌日早朝时,呈献给嘉庆皇帝。适逢嘉庆帝胃口不佳,心情烦躁,见臣奉献果品顿觉快慰。视其色泽艳若红花,食其味如桂花清香,龙颜大悦,脱口而出:“花红也”,因系来安产,随封为“来安花红”,并诏令每年进贡。
生产情况
2009年,来安县复兴林场开展了来安花红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和培育工作,栽培60亩,总株数达3300株,7月普遍挂果成熟,总产量可达2200千克。
2010年,春季复兴林场在西冲营林区(白鹭岛森林公园内)栽植海棠60株作为砧木,初夏采取芽移嫁接方式培育来安花红60株,嫁接成活50株,进入盛果期,单株最高产量达30千克。
产品荣誉
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来安花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来安花红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舜山镇、半塔镇、张山乡、杨郢乡等北部山区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花红(M.asiatica)
二、立地条件
土质为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有机质含量≥1.2%,PH值5.5-7.2。
三、栽培管理
育苗:以海棠为砧木嫁接育苗。
定植:春栽或秋栽。定植时间:春栽,3月中旬;秋栽,11月下旬。定植密度:每公顷栽植株数≤750株。
施肥:每年施入腐熟有机肥,每公顷≥22.5吨。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每年7月下旬开始采收。
五、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底色青黄,红蕴分明,色艳美观,皮薄肉脆,汁多渣少,酸甜爽口,香味浓郁。
理化指标: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来安花红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来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来安花红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2 15:03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