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口穴
经穴名
条口,经穴名。出自《
针灸甲乙经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直刺1-1.5寸。
名称释义
条,指长条之形。穴在上、下巨虚之间,胫、腓骨间隙中,穴处肌肉凹陷有如条口形状,因名条。
功能作用
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定位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1、下肢痿痹、转筋。
2、肩臂痛。
3、脘腹疼痛。
操作
正坐屈膝,足三里直下,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同高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胃痛、肠炎、扁桃腺炎等。
2、现代研究,针刺条口对室性早搏有效。
配伍
1、配解溪穴、丘墟穴、太白穴治膝股肿胻酸转筋。
2、配厉兑穴、三阴交穴治胫寒不得卧。
3、配三里穴、承山穴、承筋穴治足下热,不能久立。
4、配列缺穴、丰隆穴治湿痹。
5、配承山穴治肩关节周围炎。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
2、《天星秘诀歌》:“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3、《会元针灸学》:“条口者,胻肉与筋骨分间,两筋间中有筋,白如板一条,上通于胃口,下达足跗,故名条口。”
4、《经穴选解》:“条口,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此穴在大小肠之交,故曰口。又本穴位处胫骨前肌,皆长条之形,故名条口。”
参考资料
条口穴
.国家中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4 12:28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名称释义
功能作用
定位
解剖
主治
操作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