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纫秋(1919-2009年),江苏
丹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著名老报人,原新民晚报总编辑,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顾问,名誉会长。曾任上海《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全国晚报协会副会长,《辞海》副主编。1957年6月,调任《新民晚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与社长赵超构合作,注意探索和总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晚报的经验和规律。“文革”中下放到干校劳动。1972年,调上海辞海编辑所,参加筹备重新修订出版《辞海》的工作。以后,辞海编辑所改为
上海辞书出版社,任社长、总编辑,负责《辞海》的修订和出版等事宜,并为《辞海》副主编之一。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即回该社工作。在担任报社领导工作的同时,坚持为报纸撰写短评、杂文、讽刺诗、游记、剧评等稿件。有的文章已收入《上海杂文选》(1979—1983)。早年所写中篇小说《投机家》、《遇鬼记》,收入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上海“孤岛”文学作品选》。还出版《蹄下小景》小说集。
1919年7月26日出生,1934年前在家乡念私塾。1935年入上海银行界工作。1937年起开始业余文艺写作,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大美晚报》、《文艺阵地》、《新中国文艺丛刊》、《时代日报》、《联合日报》、《大公报》等报刊上发表小说、速写和散文,还参与上海地下党职业委员会领导的《职工生活》的编辑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1957年,束纫秋先后在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文艺工作部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分管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工作。
1972年,调上海辞海编辑所,参加筹备重新修订出版《辞海》的工作。1978年,束纫秋接任辞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他力挺《辞海》主编夏征农、常务副主编罗竹风的修订方针,汇全国专家之力,集数百编校之员,不到一年时间完成《辞海》三卷本(一九七九午版)的修订出版任务,该书获国家图书奖。
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重任党组书记、总编辑,他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办报宗旨,使复刊后的《新民晚报》独树一帜,发行量远超同侪。在担任报社领导工作的同时,坚持为报纸撰写短评、杂文、讽刺诗、游记、剧评等稿件。后任顾问,并任
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副会长。2009年3月19日因病逝世。
束纫秋一生笔耕不辍,有的文章已收入《上海杂文选》(1979—1983)。早年所写中篇小说《投机家》、《遇鬼记》,收入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上海“孤岛”文学作品选》。还出版《蹄下小景》小说集。他逝世后,他的子女们收集有关他的资料,编成了《纫秋兰以为佩:束纫秋纪念集》,详细记录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