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属
杜鹃花目杜鹃花科下的一属
杜鹃花属(学名:Rhododendron L.)是杜鹃花目、杜鹃花科下的一属。灌木或乔木,有时矮小成垫状,地生或附生;植株无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鳞片。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花芽被多数形态大小有变异的芽鳞。花显著,通常排列成伞形总状或短总状花序,稀单花,通常顶生,少有腋生。
植物学史
1753年,瑞典林奈(Linnaeus)发表是《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第一次提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的名称,同时提出另一个属Azalea,当时分成两个属的主要依据是Rhododendron属10个雄蕊,Azalea属5个雄蕊,1762年,林奈的植物种志第二版问世,他又补充了一个Rhodora属。这样,杜鹃花属在当时共分为三个属,二百多年前由于搜集的标本不足,分类的水平有限,错误是难免的。后人对于这样的分类提出许多赞成或反对的意见,但很难扭转这个早期的谬误。
林奈所定的Azalea属包括5个种,其中有两个种不妥当,应当属于Loiseleuria属和Rhodothamnus属。他所谓的Rhodora属,后人认为应当放在杜鹃花属下的羊踯躅亚属,仅仅是一个组而已。林奈的分类公布以后一百多年内,争论的焦点始终在Azalea属该不该称为一个属。直到1834年,G. Don才正式将Azalea属并入Rhododendron,世界上植物分类学家似乎都承认这个决定,但争论还是没有休止。
2023年2月10日,CITES秘书处在其官网上更新了CoP19通过的新修订的决定及决议,杜鹃花属(Roseodendron spp)#17:生效推迟24个月,即到2024年11月25日。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有时矮小成垫状,地生或附生;植株无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鳞片。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花芽被多数形态大小有变异的芽鳞。
花显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伞形总状或短总状花序,稀单花,通常顶生,少有腋生;花萼5(-6-8)裂或环状无明显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状、钟状、管状或高脚碟状,整齐或略两侧对称,5(-6-8)裂,裂片在芽内覆瓦状;雄蕊5-10,通常10,稀15-20(-27),着生花冠基部,花药无附属物,顶孔开裂或为略微偏斜的孔裂;花盘多少增厚而显著,5-10(-14)裂;子房通常5室,少有6-20室,花柱细长劲直或粗短而弯弓状,宿存。蒴果自顶部向下室间开裂,果瓣木质,少有质薄者开裂后果瓣多少扭曲。种子多数,细小,纺锤形,具膜质薄翅,或种子两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鳍状翅,或无翅但两端具狭长或尾状附属物。
生长环境
该属种类适合在阴凉、润泽、透风的有一定的光照,但不是阳光直射到的环境下生长,适合在阳光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培植,阳光太强,叶子容易被晒伤,紧要时会引起植物死亡。
分布范围
该属种类较多,具体种数有多种说法:一说800多种,一说1000多种,一说仅中国的横断山区就有2000种以上。是一北温带分布的大属,主产东亚和东南亚。中国是杜鹃花属的集中产地,集中分布于西南山区。
有毒种类
中国的杜鹃花属有毒植物约在60种以上,多数为中国所特有,而且大都毒性剧烈,常引起人、畜的中毒。
主要有毒种有羊踯躅大白花杜鹃牛皮茶等,人误食中毒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一般因呼吸衰竭而死。有些种虽未发现对人、畜的危害,也不常见,但毒性实验中表现较强的毒性,小鼠腹腔注射这些植物的水或氯仿等溶剂的粗提取物,在小于1000mg/kg剂量时能使受试动物严重中毒或立即死亡。
另外,还有很多植物经研究发现含有木藜芦毒素1或其类似剧毒成分,也有一定的毒性。此外,从部分剧毒植物大白花杜鹃、羊踯躅等中还分出若干成分,其毒理作用虽和木藜芦毒素有相似之处,但不尽相同,尚待深入研究。
木藜芦毒素1是杜鹃花属、也是杜鹃花科具代表性的毒素,有多种复杂的生理作用,属于心脏—神经系统毒物。
下级分类
由H. F. Tagg,J. Hutchinson,A. Rehder三人合作做出、经英国杜鹃协会于1930年出版的《The Species of Rhododendron》,首次汇编了已知的世界杜鹃花属850余种,但全书划分45个系(series)的编排尚不能反映杜鹃花属的分类系统。H. Sleumer于1949年提出世界杜鹃花属分为8个亚属及亚属下分组、亚组的全面的分类系统。J. Cullen和D. P. Chamberlain(1978)在此基础上略有修订,即将有鳞的3个亚属(Subgen. Pseudazalea,Subgen. Pseudorhodorastrum,Subgen. Rhodorastrum)归并到杜鹃亚属作亚组等级,提出5个亚属的观点。随后W. R. Philipson(1980)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将原置于马银花亚属Azalcastrum的2个组:Sect. Candidastrum(产北美),Sect. Mumeazalea(产日本)分别独立成亚属,并按A. Gray(1878)将云间杜鹃属Therorhodion (Maxim.) Gray作为杜鹃花属的一个亚属,提出又一8个亚属的系统。
养护知识
培养土
土壤的选择,对杜鹃花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栽培杜鹃花的培养土的配法很多,因栽培品种而异,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疏松、排水通畅、通气良好,酸性土壤、腐殖质丰富、基肥充足。通常杜鹃花生活在酸性壤土才会长得旺盛,如果在碱性土壤中,不久就叶黄衰竭而死。杜鹃花被视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腐叶土一般均属酸性土,而以松叶腐殖土最好,是种植杜鹃花比较理想的培养土。可到山区松柏林下挖取,也可到庭院种植松柏树多的地下取土。并在使用前增加适量的硫磺粉、白矾,提高其酸性后再使用。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最适合杜鹃花的生长。腐殖质多,可及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气、吸热保温。还能减轻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危害,促进杜鹃花的根系向四处扩展。
培养土也可以自制。取经过风化的山表土2份,落叶1份,食草动物干粪1份,混堆1年,筛去杂质,即可使用。也可用山皮土3份,马粪3份、落叶杂草3份、人粪尿1份分层堆沤,经1-2年后筛过使用。制好的培养土应贮存在室内,以防止因日晒雨淋降低肥力。
水质
浇水:杜鹃花浇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杜鹃花的根系比较细弱,既伯涝,又不耐旱,过干或过湿对植株生长都不利,因而要特别注意控制水量。如果在展叶期缺水,就会使杜鹃花的叶色变黄,叶卷曲,如干得厉害,还会枯死。要是开花时缺水,则会花瓣软瘪,花朵下垂,花色不鲜艳,甚至会花朵凋萎而死亡。所以必须根据天气晴雨、空气干湿、盆土含水量等情况酌情浇水。
浇水的时间宜在早晚,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更不宜在中午浇水。因为根部受冷水刺激后会使花卉受到伤害。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必浇透,严防浇半截水。春秋两季是杜鹃花的生长、开花、育蕾期,供水要适当多些,但花期不能浇得太多,水大会使花朵及早凋谢。一般倩况下,春秋两季,可每隔2-3天浇1次。夏季萌发新枝,生长旺盛,消耗的水分也多,加之气温高,空气干燥,需每天浇足1-2次。如果几天未下雨,空气干燥,还应用细眼喷壶向花叶喷洒清水,对花盆周围的地面也要喷些,以增加空气湿度。黄梅天或多雨情况下,应停止浇水并及时排出盆中积水。入秋后气温虽有降低,但空气干燥,蒸发量仍很大,也要经常浇水使盆土保持湿润。花芽分化时,要适当控制水量,以促使花芽形成。10月以后,花盆入室,浇水量应酌情减少,枝干中水分含量少,植株组织发育充实,可以增加抗寒能力。这时保持盆土稍有潮湿即可。
水质处理:给杜鹃花浇水,要特别注意水质。用水最好用天然雨水,因为天然雨水中不含漂白粉等药物和杂质。其次是河水和池塘水,再次是自来水。自来水是经过净化处理过的软水,其中含有漂白粉、液氯、明矾等化学药剂,若长期使用这种水,会使盆土中的碱性逐渐加重,不利于杜鹃花的生长。因此,必须对水质处理之后再使用。处理方法是使其酸化。对水质呈中性或偏碱性的水,要配制成酸性水。通常的方法是用硫酸亚铁(绿矾)和食用醋使水酸化。如果水质碱性偏高,可用硫酸亚铁和食用醋配合使用,具体用量可根据测得的水、硫酸亚铁、食醋的酸碱值配制。简易方法是,长期浇灌含0.1%-0.5%硫酸亚铁的水溶液,或10-15天在盆面撒少许硫酸亚铁。也可10-15天浇灌含食醋0.5%-1%的水溶液一次。浇水也可用经过晾化处理后的自来水和井水。晾水可减轻自来水中的有害离子的危害;也可提高井水的水温,消除水与盆土的温差,以利根系吸收。使用自来水时也要加0.15%的硫酸亚铁。浇水时如能与腐熟肥液水轮流浇灌则更为有益。因为常用这两种水可以使盆土保持一定的酸性,又能供给一定的营养素,适合于杜鹃花的生长的需要。
施肥
杜鹃花是一种不需要大肥的花,如果肥料施得太多或过浓,反而会对它的生长不利。但这样说,并不是说不要施肥,要使它花开得多,开很大,还是霄要适时适量地施一些肥的。所以养花行家对施肥总结出了8个字的经验:即“干肥少施,液肥薄施”。这是十分恰当的,值得养花者参考。在一般情况下,1、2年的幼苗可以不必施肥,因为腐殖土中含有的肥力已够供给幼苗生长发育的需要。2-3年生的小植株,从晚春或韧夏起,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饼肥水或稀薄矾肥水。4年以上的植株,可于每年春、秋季各施约20克的干饼肥。6月中旬,可施一次速效性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6月以后就可停止施肥。在花谢之后,正是新枝生长的时候,可施一次浓度稍微高一些的液肥,但切不可施得太浓,更不可施生肥,否则会损伤根系。夏季过多的施肥,会使老叶脱落,新叶发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栽植的杜鹃花,最易出现的偏差,不是植株缺肥,而是由于施肥过多造成的损害。如果出现因肥多而发生的叶片枯黄等情况时,要立即停施肥料,挖除干肥,并多浇水,以冲去积留土中的肥分,浇过后移置通风处养护,有的需冲洗2次。这样,过半年后可逐渐生长正常。
如果夏季不出现异常,在立秋以后,杜鹃又会开始第二次旺盛生长的时期,在这短时间内,可迫施1-2次过磷酸钙等磷肥的稀液,以供给植株生长和孕蕾的需要。每次施肥后,隔2天应浇一次清水,还要将盆土刨松一次,使盆土充分通气。入冬以后,随着天气渐冷,植株停止生长,施肥也应立即停止。若不停止施肥,使植株萌发出嫩叶来,反而会使杜鹃难以越冬,千万不可大意。
修枝整形
杜鹃花的萌发力和再生力很强,每隔1-2年在花谢之后,就要换一个比原来大些的花盆,并换上新的培养土。有经验的养花者,常常在换盆的时候同时结合进行修枝整形,有意识地修剪出一种美观的树型来。在进行硫剪时,应剪去过密枝、交叉枝、纤弱枝、下垂技、徒长枝和病虫枝,这不仅是为了树型的美观,更是为了改善通风透光的条件;节省养分,促使主枝强壮,以便尽快萌发新梢,使来年开花时能达到花多、花大、色艳的目的。
杜鹃开花后,它的残花常常经久不落,这就会耗去不少养分。为了不让养分白白消耗掉,应该及时把残花摘去,让养分供应萌发新技的需要。另外,植株较矮的夏鹃,长有很多的横生枝,每到春李,根部的枝干上就会萌发出许多小枝,为了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枝和花朵,让它生长膊更快、更腮大,也应及时把这些小枝剪去。如果花茁太多,除保留每枝1久院外,其余的花西也要除去。究竟修剪成哪一样树型好,这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决定,有伞形、圆形、半圆形、宝塔形、方形等,可以任意选择,然后去刻意修剪。
繁殖方法
扦插
杜鹃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播种五种方法,其中以采用扦插法最为普遍,繁殖量最大;压条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复杂,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种才用嫁接,播种主要用培育品种。
采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厘米口径的新浅瓦盆为好,因其透气性良好,易于生根。可用20%腐殖园土、40%马粪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养土为基质。扦插的时间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最好,这时气温在20-25℃之间,最适宜扦插.扦插时,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发育健壮的枝梢作插穗,用极镊利的媳按刀;带节切取6-10厘米,切口要求平滑整齐,剪除下部叶片,只留顶端3-4片小叶。购买维生素B12针剂1支,打开后,把扦插条在药液中蘸一下,取出晾一会即可进行扦插。插前,应在前一天用喷壶将盆内培养土喷潮,但不可喷得过多,到第二天正好嘲润,最适合扦插。插的深度为3-4厘米。插时,先用筷子在土中攒个洞,再将插穗插入,用手将土压实,使盆土与插穗充分接触,然后浇一次透水。插好后,花盆最好用塑料袋罩上,袋口用带子扎好,需要浇水时再打开,浇实后重新扎好。扦插过的花盆应放置在无阳光的直晒处,扦插的盆土10天内每天都要喷水,除雨天外,阴天可喷1次,气候干燥时宜喷2次,但每天喷水量都不宜过多。10天后仍要经常注意保持土壤湿润。4-5星期内要遮荫,直至萌芽以后才可逐渐让其接受一些阳光。一般约需2个月后生根。此后只需要在中午遮荫2-3小时,其余时间可任其接受光照,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制造养分。
压条
杜鹃花压条繁殖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一般采用高技压条。杜鹃花压条常在4-5月间进行。具体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鹃花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壮枝条,离枝条顶端10-12厘米处用锋利的小刀割开约1厘米宽的一圈环形枝皮,将韧皮部的筛管轻轻剥离干净,切断叶子制造有机物向下输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细胞分裂而形成瘤状突起,萌发根芽。然后用一块长方形塑料薄膜松松地包卷两圈,在环形切口下端2-3厘米处用细绳扎紧,留塑料薄膜上端张开成喇叭袋子状,随即将潮湿的泥土和少许苔藓填入,再把袋形的上端口扎紧,将花盆移到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浇水时应向叶片喷水,让水沿着枝干下流,慢慢渗入袋中,保持袋内泥土经常湿润,以利枝条上伤口愈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须。大约在3-4个月后根须长至2-3厘米长时,即可切断枝条,使其离开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
播种
播种为有性繁殖。由于自然杂交的结实率很低,一般都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鹃的结实率,获得较多的种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鹃花盛开的时候,选择长势好,花色美的健壮母本,移至温室,每盆选留花朵大、开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养分集中,待到花柱头上出现粘液时,即用新毛笔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几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后,将花盆移至室外,加强水、肥管理,大概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11-12月即可见到果实逐渐由青色变为褐色,种子就成熟了。随即将其采下,让其阴干,扬净,置于阴凉通风处。
杜鹃种子很细小,不宜长时间贮存,否则发芽率低。若是常绿杜鹃种子,即应随采随播,播在温室内的盆中;播种的盆宜采用浅瓦盆,播种的泥土,可在背阳的山坡表面挖取带青苔的疏松表土,拣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尔马林加100倍水的稀释液喷洒一次,进行消毒,再行晾干。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钟消毒,然后晒至半干即可待用。播种前,先将浅盆浇潮,在底层放入一层约2厘米的木炭屑,再铺上一层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压实,然后均匀地将种子分格在上面,轻轻压一压,不可用喷壶喷水,最好采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盖一块玻璃,移至温室内。盆土表面干燥时,可雾状地喷些水,但不可喷得太多,经常保持盆土潮润就可以了。
播种后,一般经5-6星期即可发芽。在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用小竹片轻轻夹出,分栽于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后用芦席等遮荫,不可让太阳直晒,也不可让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时,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长到近10厘米高时,再开始浇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单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长到20厘米高时,如果萌养得好,就有少数株苗可以开出鲜花来。
栽培技术
移栽
杜鹃花属植物移栽多采用“二步法”(假植和上盆移栽)的组培苗假植育苗技术。泥炭、腐殖土、蛭石、珍珠岩是杜鹃花属植物组培苗移栽最为常用的基质。杜鹃花属植物炼苗驯化与移栽往往采用混合基质。腐殖土和蛭石的混合物有利于移栽苗的存活,珍珠岩代替蛭石使用或二者混合效果也较好。在引种栽培中引入菌根技术可以解决杜鹃花属植物移栽苗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等难题,顾地周等应用菌根真菌配置的菌液对基质先进行处理,使菌根真菌在基质中进行大量繁殖后再行植入种苗的方式,提高了移栽后的成活率。选择适宜的组培苗移栽时期能提高移栽成活率。例如兴安杜鹃(R. dauricum)组培瓶苗出瓶移栽最好选择在秋、冬季进行,选择阴天的下午18:00左右出瓶,移栽存活率最高可达91.56%。环境条件可控的温室有利于组培苗移栽成活,移栽后应该适当遮光,温室加棚膜可以提高幼苗成活率。杜鹃花属植物大多喜温暖、半阴、凉爽、通风、湿润的环境。保持平均温度在26℃左右,幼苗上盆恢复生长后要及时施肥,薄肥勤施,能淡莫浓。苗期应注意病害的防治。
注意事项
杜鹃花扦插成活就应上盆。花盆以通透性能良好的泥盆最佳,紫沙盆次之,釉盆及瓷盆最差。上盆时应注意选择花盆的尺寸,切忌小苗用大盆。如果盆太大,盆土经久不于,通气就会不好,同时根系不易达到盆壁,影响幼苗的发育。一般扦插苗可选择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泥盆,一年之后再翻入15厘米左有的花盆。上盆时,应注意做好排水层,先用瓦片盖住排水孔,再放入1/3的粗土粒,并略加细土。然后将杜鹃苗放入,一手扶正幼苗,一手向盆中填土。填土注意只能填至盆口下2厘米处,不能过满,以便日后浇水,最后将盆四周批实,摇动花盆,使盆面平整。种植完后,要用喷壶浇一次透水。注意在烧水时须浇至盆底有水渗出才行。如果浇水不透,只挠湿衰层而湿不到内层,会使盆花干死。
杜鹃花有两种情况要进行翻盆。一是幼苗长大,根系充满盆土,需要扩大根康伸展范围。平时应注意盆底排水孔有没有根伸出,如有就赛进行翻盆,将植株从小盆翻入大盆。二是盆花生长2-3年之后,盆土的臃分消耗殆尽,为补充养分,改良土壤,要更换盆土。
杜鹃花翻盆一般在寥攀花后,或在秋季孕蕾之前进行。翻盆时,除去部分宿土,应注意用利剪修去者根。老根就是那些生长不良而发黑、干瘪的根须。但要注意:幼苗翻盆时,不能修根。植株翻盆时,应注意根部要带着土球。上好盆之后,也应注意第一次浇水要透,以后数日应让其干些。过湿,则根部剪口会腐烂。一般要等到新根长出之后才能正常灌水。如果在秋季翻盆,最好在10月份进行。杜鹃花虽喜冷凉,但翻盆后过冬应注意保温。如无温室,可在朝南向阳通风的地方搭小棚,盖上塑料薄膜就可以安全过冬。
杜鹃花朗盆,一般小苗每年翻一次,大棵杜鹃2-3年翻盆1次。
病虫防治
病害
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黑斑病、叶枯病、缺铁黄化病等。
杜鹃花患根膊病后,生长衰弱,叶片萎蔫,干枯,根系表面出现水渍状褐色田块,严重的软腐,逐渐腐烂脱皮,木质部变黑。此病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是在翻盆前对培10土严格消毒,并保持土境硫松、湿润、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积水。如果发现植株患病,要及时处理病株及盆土。治疗时,可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2%的硫酸亚铁淋洗病株,再用清水冲洗后重新上盆。用7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1000倍水制成溶液喷洒盆土,可以治好。
褐斑病是杜鹃花一种主要病害。病害初发时,叶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发展成不规则状大斑点,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或灰褐色小点,使受害叶片变黄、脱落,影响当年开花及来年花蕾的发育。这种病常发生于梅雨季节湿度大的时候。
治疗方法是平时要注意让植株通风透光,不使湿度过大,并增施有机肥及氮磷钾混合肥,增强植株抗侵染及生长能力。如果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集中烧毁。病害发生初期,喷洒0.5%波尔多液或0.4波美度石硫合剂,并加4%面粉增加粘附力。叶斑病、黑斑病也可以用同样方法治疗。
缺铁黄化病常发生在土壤偏碱的地区,病情轻时,只出现植株迟绿现象;严重时,叶组织可全部变黄,叶片边缘枯焦。发病时,以植株顶梢的叶片上表现最为明显,一般皆由内部缺铁所造成。
防治方法是改变土壤中缺铁性质,降低土壤碱度。增施有机肥改造粘质土壤。对缺铁植株可直接喷洒0.2%-0.33%硫酸亚铁液。也可在植株周围土壤上用筷子戳几个深15厘米左有的孔,用1:30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慢慢注入,将孔注满,以增加土壤酸性、减少碱性。
杜鹃黑斑病发病情况及发病环境条件与褐斑病类似,防治也可采用类似办法。
虫害
杜鹃花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军配虫蚜虫、短须蜗等。红蜘蛛体形微小,但对杜鹃花危害严重。高层楼房萌养杜鹃最容易出现此类虫害。
防治方法是进行人工捕杀。药物杀虫可用5度的石硫合剂喷乐,也可用胡桃叶、央竹桃叶、青篙各等份扔碎浸泡出液汁,加水稀释后ll洒,用1000信水的敌敌畏液喷洒杀灭也是好办法。
军配虫成虫体小而扁平,长约4毫米,黑色,是对常绿杜鹃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常在叶片背后刺吸叶液为害,被害处叶面上面出现黄白色斑点,使叶片脱落,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及开花。温室中杜鹃花极易发生此虫。
防治方法主要是用药物喷杀。可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防治。
蚜虫主要危害杜鹃花幼枝叶,轻者可使叶片失去绿色,重者使叶片卷缩,变硬变脆,不能吸收养分,影响开花。 防治方法是平时要特别注意越冬期的蚜虫,入冬后可在植株上喷洒一次5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卵,铲去花卉附近杂草,消灭虫源。在蚜虫危害期,用40%的乐果或氧化乐果加1200倍水制成溶液进行连续喷治,3-4次即可见效。
短须峨是杜鹃重要害虫之一,常在叶片背面主脉附近刺吸汁液,使叶背形成许多油渍田块,最后引起叶片脱落。此虫倒卵形,体长约0.3毫米,体扁平,体色有红、暗红、木红,体背有不规则黑色斑点,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块。此虫以夏季天热干燥时最多见,降雨量多时随即减少。
防治方法撮在10月中下旬和早春3月各喷一次波美0.5度石硫合剂成喷25%杀虫胀水剂500倍液效果也不错。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人们喜爱杜鹃花的美丽灿烂,常把它作为盆景来观赏。当春天来临,杜鹃与报春兰、迎春花争相开放,给人们带来喜讯和祝福。
园艺价值
杜鹃花属植物在园艺学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自19世纪中期,J. D. Hooker从锡金发现并引回英国30种杜鹃开始,至20世纪G. Forrest、俞德浚等人在中国西南的采集活动以来,杜鹃花属植物大量被发现,被引种栽培的杜鹃已不下600种,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杜鹃花属植物在自然界杂交现象普遍,栽培条件下亦易于杂交变异,大量的杂交种不断被育出, 且观赏价值胜于野生种。
药用价值
杜鹃花属植物主要含有木藜芦型及其相关的二萜,此外还含有黄酮、三萜及其苷、酚类、鞣质、挥发油等多种化学物质,许多成分有药用价值,有止咳、祛痰、平喘、降压、降胆固醇、利尿、抗菌等多方面的用途,还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和风湿等。
它的花、叶、根都可入药,味酸性平,能活血、止血、祛风湿。用量为5-10克。如月经不调可用杜鹃花10克,月季花5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支气管扩张出血可用杜鹃花10克,仙鹤草30克、白芨10克,甘草5克水煎服。风湿性关节炎可用杜鹃花10克,防己10克、苍术15克,苡仁10克水煎服。而治疗疽肿疔疮,可以鲜花和叶捣烂外敷。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5 21:45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