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林,男,1970年3月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同年进入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从事GPS、SLR等空间测量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原任
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党组成员、副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杜瑞林同志曾参与成功研制流动型和新型流动人卫激光测距仪。1992年开始进行GPS观测与研究,先后参与“攀登计划”、“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973”、“863”等计划中关于青藏、川滇、天山及伽师地区的GPS观测研究,先后十余次深入青藏高原开展GPS、SLR野外观测工作,并作为主要科技人员参加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综合科学考察,具有丰富的研究工作积累。
从1998年起,杜瑞林同志担任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的主要负责人和GPS网络负责人,负责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该网络于2001年分别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和三峡总公司组织的项目验收,并于2003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利用该网络的监测功能,在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中首次获取了库区因蓄水而发生形变的直接运动学图像,并采用数值方法对蓄水前后的应力场和应变场进行了一系列模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杜瑞林同志2001年在瑞士
伯尔尼大学学习Bernese GPS处理分析软件;2002年作为访问学者访问美国ALASKA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欧洲遥感卫星ERS、加拿大卫星RADARSAT的SAR图像获取了三峡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并进行ALASKA地震形变提取的研究。
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2004),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2003),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1次(2003),并获
湖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2003,2004,2005),
中国地震局昆仑山综合科考先进个人(2003)。
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地壳形变监测网络”(主持);地震联合基金:“突加荷载作用下局域地壳的动力学效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伽师强震变形过程与机理的GPS/InSar研究”;地震联合基金“长江三峡库区InSar形变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利用GPS基准站资料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大气环境变化”(主持);“863”子课题“中国地震卫星计划预研与制定----卫星平台的定位”;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地震地质环境影响及灾害预测研究”,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基于GIS的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维护及基本站、区域站GPS联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