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民
山东省人民政府林业厅原副厅长
杜新民(1903―1970.1.28)祖籍安徽凤阳县,母亲早亡,幼年随父转于毫县、济南等地,生活的艰苦,使他从小养成佩强、爱打抱不平的性格。他先人私熟,后考入山东省立模范小学。1919年,父亲去世,他被迫中途辑学,到北京当兵。1923年6月,他投入冯玉祥军队。历任第十旅(旅长魏凤楼)司令部二等四级参谋、营长。宁都起义后,被编入二十六路军工兵营。他以探家为名,脱离该部,到察哈尔参加了冯玉祥组织的抗日同盟军,任第二挺进军军官教导队总队长,后任团长。1937年10月,他在娘子关战斗中荣立军功,调任第二集团军二十七师一五七团团长。1938年春,参加台儿庄战役。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1940年3月,由于项乃光、彭少武的叛变,杜新民等人被捕,被软禁在河南省鲁山县二十七师留守处,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40年5月,孙连仲因查无实据,将杜新民、刘鲁民、张振林等人取保释放。他辑转到了商丘。驻商丘的伪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军长张岚峰以西北军旧部关系,委任他为军部教导团团长。他于1941年2月与中共唯杞太(水东)地委派到张岚峰部任教导团上尉副官的王飞宵建立了联系。1942年6月,他由王飞霄、陈子良(1942年春打入张岚峰部)介绍重新入党。1944年3月,被任命为张岚峰十八师中将师长,在永城县(今永城市)赞城驻防。
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已在敌后对日军发起反攻,新四军四师已越过津浦铁路西进,活动范围已接近杜新民部驻地。经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十八师的起义工作由四师领导。四师先后派刘鲁民(化名王伯烈)、李杰(化名李俊彦)等20多人到十八师,刘鲁民充任师消费合作社主任,李杰充任师部便衣队队长。在十八师内重新组建了中共地下支部,杜新民任支部书记。1945年9月20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杜新民毅然举行了武装起义。9月23日,张爱萍、邓子恢、韦国清、张震、吴芝圃等联名给他写了贺信,信中写道“欣闻此次起义壮举,以告胜利成功,远道驰闻,极感兴奋”。“吾兄多年为党进行秘密工作,在极艰苦困难的环境下,惨淡经营,终于创造出这样一支武装部队,并在时局转变的重要关头,毅然决然使之走人党的怀抱,肩起为人民为民主奋斗的旗帜,这是对党对人民事业的重大贡献”。华中军区授予该部新的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二军”,杜新民被委任为该军军长。194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二军与华中野战军九纵合并,任第二副司令员。不久,调任华东军区高干研究院副主任,后又任华东军大副教育长。1949年6月中旬,奉命率校部、老干部团、学生团等到达苏州,与前方干部合并,担任第二总队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防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步兵学校副校长、山东省人民政府林业厅副厅长等职。“文革”中,受到污蔑和攻击,但他始终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1970年在济南逝世,终年67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2 17:2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