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源(1907——1985)
山西五台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晋绥边区行署民政教育处处长,二分区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党校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成都市军管会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长、省委秘书长、省委常委、副书记、书记,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曾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生平
杜心源,原名春仁,1907年11月8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三日)生于山西省
五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8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夏毕业后回家乡任教于太原成成中学等校。
1935年底至1936年春,红军东渡抗日期间,阎锡山大搞白色恐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杜心源在阎锡山上层军政人员中进行了工作,保护了一些党员和进步学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担任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政治教官,是该队的领导人之一。1938年春调任临汾二战区民族革命大学政治处主任,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进步青年作了大量工作。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晋西事变”,杜心源率领一批革命师生奔赴延安。次年3月在晋绥边区抗战学院任教,同年10月调往晋绥边区行署,先后任教育处长、民政教育处长。1947年秋,他担任了普绥、五寨地区土改工作团团长,二分区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948年冬随军北进内蒙,参加第二次绥远战役,为接管远包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同时深入新区从事经济调查。1949年夏,晋绥分局在临汾成立党校,集中训练分局南下干部杜心源任教育长并主持全校工作。
1949年冬,杜心源南下四川。12月解放成都时,他奉命首先进入市区,接管电台、报社和出版等部门,任中共川西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成都军管会文教委员会主任。1952年10月起,他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副书记和省委书记处书记,长期分管宣传文教战线的工作。他强调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抓理论,抓思想,抓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在他领导下建立起一整套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制度,选拔和培养了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为四川干部队伍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一直强调宣传部门必须为党的中心任务,多道多形式地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到思想先行。他重视学校教育工作,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放在首位,他要求教育部门的领导干部到学校时,必须深入“五宝”(课堂、图书馆、宿舍、食堂、厕所),全面关心师生员工的学习和生活。他还长期兼任《川西日报》、《四川日报》社长、总编辑,重要稿件他都认真把关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他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注意地方特色,尊重民族形式,曾说:四川人民喜欢的川戏,我们应当积极扶持。他重视卫生体育工作,关心人民健康,一遇重大疫情总是亲赴现场过问。他注意提高宣传干部的素质,常说:“学习马列和调查研究是宣传干部的基本功,不学习马列就会言不及义,不调查研究宣传就无的放矢。”为此,他决定省委宣传部在新都县农村设点,干部轮流去锻炼,同群众交朋友,使宣传部更好地发挥了省委的助手和耳目作用。他对干部要求很严格,又十分爱护,把培养青年干部视为百年大计,新干部一来,就要求从如何待人接物学起,常说群众往往从这些小事来看党委机关的作风。他平易近人,常常在下班后到部内和大家亲切摆谈。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省委宣传部的青年干部不断成长,不少人成为四川省宣教战线的骨干。
“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关押长达5年之久,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宁折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1972年他重新工作后,担任了省革委办事组组长、省委秘书长等职务,1975年再次担任省委常委、省委书记。这段时间,“四人帮”一再拆起算党夺权的恶浪,少数追随者多次冲击省委。他不顾遭受围攻和上街游斗,在第一线坚持工作,他说“只要能保证省委大院有个安定环境,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有时间考虑全省大事个人作出再大的晒性也算不了什么。”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四人帮”在命令各地不准开追慎会的同时,炮制嵌“走资派”的文章。在杜心源的支持下,1月14日,《四川日报》将新华社通知各级当天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的电稿《大辩论带来大变化》通讯压下,推迟两天刊登,在当天头版头条刊登了世界各国慎念周总理的文稿。杜心源还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冒着极大的风险,保护了彭德怀的骨灰。他还千方百计地保护了一批地方干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杜心源衷心拥护党中央的路线,积极投身拨乱反正,特别是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和统战政策方面,勇于修正错误,承担责任。如“文化大革命”前大学的“四清”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伤害了一些干部和群众,落实政策时,他诚悬地向被伤害的同志赔礼道歉认真纠正错误。1979年底到1985年,他担任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期间,不顾体弱多病,为发展、健全全省民主与法制尽心竭力。在他主持下,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了一批地方性法规,为保障和推动四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作用。杜心源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干部“四化”的号召,为了让年轻一点干部接班,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他说:“我什么职务都不要,只要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
杜心源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自已生活简朴,对有困难的同志却慷概解囊。他的工作用车一般不许子女使用,偶尔私人用车也要按规定付费。1985年12月18日,杜心源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