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延年(?—公元前52年),字幼公,南阳郡杜衍县(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人。西汉时期大臣,御史大夫
杜周的儿子,“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杜延年的父亲
杜周,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杜延年的两个哥哥一为河内郡守,一为河南郡守,家财累计上亿,办案都很酷暴。
杜延年为人宽厚,通晓法律。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
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
霍光执政,因为杜延年是三公之子,有作官的才能,举荐他担任补军司空。
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
益州蛮夷造反,杜延年以
校尉的身份率领南阳士卒进击益州叛军。回军后,担任谏大夫。左将军
上官桀父子和
鄂邑长公主(盖长公主)、燕剌王
刘旦谋乱,代理稻田使者
燕仓知道其谋,报告给大司农
杨敞。杨敞惶惧,称病移居,报告给杜延年。杜延年报告汉昭帝,上官桀等被诛杀,杜延年因功受封建平侯。
杜延年原是大将军霍光属吏,首先告发大奸,有忠节之名,因此升任太仆、右曹、给事中。霍光持刑罚严,杜延年辅之以宽。办理燕王案件时,御史大夫
桑弘羊之子桑迁逃跑,曾留宿于父亲旧下属侯史吴家中。桑迁被捕后处死。适逢大赦,侯史吴出监狱,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审理反叛案件中,都认为桑迁因父谋反受牵连,而侯史吴只是留宿桑迁不是藏匿反叛者,而是藏匿随从,即以赦令免侯史吴罪。后由
侍御史查验,以桑迁通经术,知父谋反而不谏争,与反者无异;侯史吴原为三百石吏,首匿桑迁,不应与庶人匿随从者相等,侯史吴不得赦免。奏请覆审,举劾廷尉、少府放纵反者。少府徐仁是丞相
车千秋女婿,因此千秋多次为侯史吴解说。恐怕霍光不听,车千秋即召中二千石、博士会集公车门,议论侯史吴当如何处理。议者都知霍光意旨,皆坚持侯史吴为违法。
次日,车千秋上报众议,霍光于是以车千秋擅召中二千石以下开会议事,朝廷内外异议,于是将廷尉王平、少府徐仁下狱。朝廷皆恐车千秋受牵连。杜延年便上奏与霍光争辩,认为“官吏放纵罪人,有常法为据,今改为诬指侯史吴为大逆不道,恐怕过于严重。丞相车千秋一向无所守持,而对下吏常说好话,一向行为即是如此。至于说擅召中二千石,无甚根据。杜延年愚钝,认为丞相居位已久,又曾在先帝时任职,非有大变故,不可抛弃。近来百姓多言治狱深苛,狱吏严厉凶狠,今丞相所议又是狱事,如果这事也连及丞相,恐不合众心。群下哗然,庶人私相议论,流言四起,杜延年担心将军会因此事丧失名誉于天下!”霍光以廷尉、少府弄法轻重,皆判处弃市死刑,而不连及车千秋,无所贬黜。杜延年论议持平,使朝廷和谐,都是这样。
杜延年看到国家是继
汉武帝奢侈用兵之后,杜延年几次对大将军霍光说:“连年不丰收,流民未尽返乡,应行汉文帝时政,昭示俭约宽和,顺天心,悦民意,年岁当有丰收相报应。”霍光采纳其言,举为贤良,议论废除专卖酒、盐铁,皆从杜延年发起。吏民上书言事,有异议,立即交杜延年平衡处理复奏。建议可以由官府实行的,推荐到县令,有的由丞相、御史任用,满一年再报告任职情况,言事者有奸妄者抵罪,常常是由两府及廷尉分别处理。
汉昭帝末年,卧病,征召天下名医,杜延年主管方药。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昌邑王
刘贺即位,刘贺在位二十七天被霍光所废,霍光、车骑将军
张安世与大臣议立帝事。当时
汉宣帝刘询抚养在掖庭,号皇曾孙,与杜延年中子杜佗相友善,杜延年知刘询德美,劝霍光、张安世立他为帝。
汉宣帝即位,褒赏大臣,杜延年以定策安宗庙,增户二千三百,与始封食邑共四千三百户。下诏有司论功封赏,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功德超过太尉绛侯
周勃,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杨敞功比丞相陈平,前将军
韩增、御史大夫蔡谊功比颖阴侯
灌婴,太仆杜延年功比朱虚侯
刘章,后将军
赵充国、大司农
田延年、少府史乐成功比典客刘揭,皆封侯益土。
霍光死后,其子
霍禹与宗族谋反被诛杀。汉宣帝以杜延年是霍氏旧人,想要免退,而丞相
魏相奏杜延年向来尊贵受信任,所任官吏多不法。遣吏立案审查,只是查出苑马多死,官奴婢缺乏衣食,杜延年受到牵连犯法免官,削户二千。数月后,受召任北地太守。杜延年以原九卿任作边地官吏,治郡政绩不明显,汉宣帝用玺书责备杜延年。杜延年便选良吏,捕击豪强,郡中清静。
一年多后,汉宣帝派谒者赐杜延年玺书,黄金二十斤,改任西河太守,治绩有名声。五凤年间,调进朝廷任御史大夫。他住在原父亲的官府中,不敢使用父亲所用席位,坐卧都另换地方。这时四夷和睦,海内平安,他任职三年,因老病辞职。汉宣帝优待他,派光禄大夫持节赐给他黄金百斤、酒、医药。杜延年病重,汉宣帝赐给他安车驷马,免官就第。数月后,杜延年去世,谥号敬侯,其子杜缓继侯爵。
昭帝初年,率南阳郡士卒平定益州叛乱;向昭帝报告上官桀图谋作乱消息;向霍光进言建议废除盐铁、酒的专卖。昭帝去世后,向霍光进言建议立刘询为帝。宣帝早年,相继任北地太守、西河太守,都有政绩。
班固《
汉书》:①“亦明法律。”;②“延年论议持平,合和朝廷”;③“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