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汉语二级字,读作杓(sháo或biāo)。音为“sháo”时,字义同“勺”。音为“biāo”时,①在古代指
北斗第五、六、七颗星,亦称“
斗柄“;②意为“拉开”;③意为“击”。
(1)斗杓[the handle of Big Dipper]古代对
北斗七星柄部的三颗星——
玉衡(
北斗五,
大熊座ε)、
开阳(北斗六、大熊座ζ)和
摇光(北斗七,大熊座η)的称呼
(2)又如:杓棒(头部像勺子样弯曲的
击球棍);杓口(烹饪技术);杓俫(骂人的话。蠢货,傻瓜)
《
唐韵》《正韵》甫遥切《
集韵》《
韵会》𤰞遥切,𠀤
音标。《
说文》斗柄也。《前汉·天文志》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
律志》玉衡杓建天之纲也。
又《说文》《
唐韵》《
集韵》市若切《韵会》是若切,𠀤音勺。《徐铉曰》以为桮杓之杓,所以抒挹也。《史记·项羽纪》
沛公不胜桮杓。《正韵》作裳灼切,误。
又《唐韵》丁了切,貂上声。《史记·天官书》杓云如绳。《
索隐》时酌切。
(杓)枓柄也。枓柄者、勺柄也。勺谓之枓。勺柄谓之杓。小雅言西柄之揭。大雅
传曰。
大斗长三尺。张仪传。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天官书、
天文志皆云。杓携龙角。魁枕参首。北斗一至四为魁。𧰼羹枓。五至七为杓。𧰼枓柄也。从木。勺声。甫遥切。二部。按索隐引说文匹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