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渐
园艺教育家
李鸿渐,园艺教育家,园林专家。在萝卜育种和菊花品种分类及新品种选育方面作出了贡献,选育出南京大萝卜、中秋红等萝卜新品种;致力于中国菊花品种的整理与分类研究,提出中国菊花品种四级分类法,收集和整理出中国菊花品种3000余个,撰写了《中国菊花》专著;是南京农业大学蔬菜专业和观赏园艺专业的主要筹建人之一。
个人履历
1915年8月15日 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魏湾乡河南堂村。
1940-1944年 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师资组学习。
1944-1952年 金陵大学园艺系任助教、讲师。
1952-1995年 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菊花协会特约理事、江苏省菊花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
1995年10月25日 在南京病逝。
人物生平
李鸿渐,山东临清人,1915年8月15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在当地上学,当时家里生活很困难。为了交学费,他背着玉米面到学校插班读书,仅读了一年小学,便考上山东聊城二中,后又考入济南高级农校。卢沟桥事变后,李鸿渐开始了流亡生活。他翻山越岭,历经1个多月,终于到达湖北,考入郧阳的国立六中。在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中,他曾帮助农民,用煤油和肥皂混合制成杀虫液防治蚜虫,深受农民欢迎。为了求学,他又沿长江进四川。一天,他看到金陵大学的一则招生广告,要招一个免费的农业园艺班。他便积极复习准备,参加了考试,不久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从此,他开始了终生从事的园艺事业。1943年,李鸿渐从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被留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农业高等教育事业中去。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他听从组织分配,任教于南京农学院蔬菜专业,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为中国的园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曾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
著作
1 李鸿渐,张谷雄.萝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园艺学报.1963,2(2):333~334
2 李鸿渐,汪隆植.江农大红萝卜选育研究.江苏农学院园艺专刊.1977 (1):27~31
3 李鸿渐,汪隆植.中秋红萝卜新品种选育.南京农学院学报.1980 (1):19~75
4 李鸿渐,汪隆植.萝卜杂种一代若干性状的遗传动态研究.中国蔬菜.1983(3):3~4
5 李鸿渐,汪隆植.以春化特性为基础的萝卜品种分类研究.南京农学院学报.1983(3):31~35
6 李鸿渐,邵建文.菊花品种园艺分类研究.南京园林.1983(4):30~34
7 李鸿渐主编.蔬菜栽培学(讲义).1981
8 李鸿渐.蔬菜栽培学,(南方本)第一章:根菜类.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9 李鸿渐.中国蔬菜栽培学,第九章:根菜类.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10 李鸿渐.蔬菜栽培学(讲义).1982-1984,等等。
贡献
40年代,李鸿渐在金陵大学农学院曾教授花卉课程。他跑遍了京、沪、杭、九江、青岛等地,搜集名品菊花630余种,种植于金陵大学园艺场,进行栽培研究,并撰写了论文“菊花品种之初步研究”。1980年,李鸿渐主持农业部“六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国菊花品种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研究”。他不顾自己年高体迈,奔波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年内跑遍了国内25个省市的园林单位和菊花苗圃,收集到近6000份菊花品种材料,整理出3000多个品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菊花圃,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菊花品种资源保存中心,并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菊花品种四级分类法。这一成果获1990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菊花品种创新方面,李鸿渐利用国内外优良菊花品种进行杂交育种研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育成夏菊、国庆菊、冬菊等菊花新品种20余个。根据多年调查研究经验,李鸿渐编著了《中国菊花》。全书120万字,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中国数千年来的菊花栽培技术,对进行菊花栽培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于1993年正式出版,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荣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李鸿渐长期从事蔬菜、花卉栽培育种和造园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五十年如一日。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畏酷暑和严寒,坚持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注意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李鸿渐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他精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著书做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先后参加编写《中国蔬菜栽培学》、《花经》、《园艺辞典》和国家统编教材等著作10余部,为推动中国蔬菜和花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就
萝卜是原产中国的重要蔬菜之一,但以往上市期主要集中在秋季,其他季节上市的品种较少,而且品质差,产量低。从50 年代起,李鸿渐就开始进行萝卜新品种选育工作。他先后调查整理出中国萝卜地方品种400余个,并对这些宝贵的品种资源特性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他利用杂交优势,先后选育出南京大萝卜、耐热堵伏缺的中秋红、高产优质的江农大红、热丰1号及抗病毒病的萝卜新品种。其中南京大萝卜平均单重达4千克,最大可达10千克,平均每公顷达153000千克。1957年11月,《新华日报》专门对南京大萝卜予以报道。该品种在生产中推广以后,徐州地区的一个劳动模范到北京开群英会时,专门抱上一个约10千克重的大萝卜。60年代“抗美援越”期间,广西、云南普遍推广了李鸿渐培育的大萝卜品种。一个个炮弹似的大萝卜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为解决前线战士吃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李鸿渐培育成功的江农大红,公顷产量比原有品种可增加40%。1979年,李鸿渐培育出耐热萝卜品种‘中秋红’,使消费者在9月份也能吃上新鲜萝卜。此外,他还培育出热丰1号、热丰2号耐热萝卜,其生长期缩短了15天,而且产量高,品质好。在解决萝卜生产问题的同时,李鸿渐还对萝卜的阶段发育理论、先期抽薹、品种搭配和周年供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05 13:33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