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民
新加坡爱国华侨
李铁民(1898-1956),本名鍢,字原周,福建永春县人,新加坡归侨,著名报人、侨领。曾任中国国民党新加坡支部书记、新加坡《民众报》主编、新加坡《叻报》总编辑、督印人兼陈嘉庚橡胶制造厂广告部文牍主任,新加坡《南洋商报》督印人、马来亚巴生埠华侨橡胶制造厂副经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秘书、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秘书、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筹备委员兼组织部主任、常务委员兼任组织部主任、代主任兼《南侨日报》督印人,新加坡福建会馆执行委员兼秘书、教育科主任,开平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经理,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
人物生平
1898年,李铁民生于福建省永春县达埔乡岩峰村一个商人家庭。6岁入私塾,熟读蒙学经典。12岁时,李铁民辍学进入父亲在达埔乡开设的商店学做文书和财会,担任店里的记账与对外联络工作,兼做店里伙计。虽工作繁重,但李铁民始终坚持自学,在学习商务知识的同时,研读中国古典文学,能诗会文,闻名乡里。
1913年,李父赴新加坡经商,开设了一家取名“南春”的公司,专营橡胶生意。留在达埔操持父亲所开小店的李铁民,一次,在无意间阅读了一部书,萌生了跟随孙中山革命之心。这部书叫《神州光复志》,是部揭露晚清王朝腐朽黑暗、宣传孙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演义小说,他由此对孙中山产生浓厚兴趣,又阅读了大量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书籍,滋生了民主、革命的进步思想。
1915年,随父亲到新加坡,在父亲的南春公司任职。新加坡,曾经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大本营,拥有浓厚的革命传统和众多辛亥革命功臣,很快李铁民秘密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当时,孙中山居于日本,李铁民有意赴日留学,父亲不允,李铁民只好选择回国深造。
1916年,李铁民奉父命回乡成婚,原计划婚后进校读书,未料久病长兄去世,他遵父命管理永春家务与生意,同时跟随永春名儒、达新学校校长李原灯学习古文诗词,研习作文。
1919年春天,李铁民重返新加坡,仍任职于已成为橡胶贸易大企业的南春公司。上午在当地侨办学校兼课,教授国文;下午担任南春公司商务秘书,处理南春公司与马来亚各埠商户来往信件。
1920至1926年,在新加坡华校任教。1921年,中国国民党在新加坡成立支部,李铁民以中华革命党党员身份转为中国国民党党员,并被推为支部文书。不久,他辞去商职,完全投身于教育和社会工作。
1928年5月,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省会济南市,屠杀了6000多名中国军民,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济南惨案”。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挺身而出,发起并组织了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李铁民应筹赈会之请,为大会撰写宣言,陈嘉庚阅之甚为欣赏,认为是难得的好文、檄文,并热情邀请李铁民担任筹赈会文牍主任。
1928年8月,李铁民应聘担任新加坡《叻报》总编辑兼督印人,并兼任陈嘉庚橡胶制造厂广告部文牍主任。 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破坏国共合作,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军阀混战再起,生灵涂炭,百业凋零。李铁民对蒋介石深感失望,不断在《叻报》上发表反蒋檄文,最后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国民党驻南洋总支部,做通了《叻报》老板工作,解除了李铁民在《叻报》的职务,并秘密开除李铁民的国民党党籍。
李铁民联合新加坡一批名流创办《民众报》周刊,亲自担任主编,继续坚持反蒋。
1932年年初,“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的一味屈辱求和,李铁民甚为伤心,不久《民众报》自行解体。
1932年,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聘请李铁民为督印人,并负责主管编辑部。
1933年年底,陈嘉庚经营的公司,因遭受英帝国主义的连续打击,面临破产终盘境地。《南洋商报》由李光前、叶玉堆等接手,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李铁民仍任该报副刊《醒狮》编辑。在这之后,李铁民重返商界,任马来亚巴生埠华侨橡胶制造厂副经理。
1938年10月,出任南侨筹赈总会秘书。
1940年年初,为鼓励中国军民抗战到底,也为了解国内抗战情形,陈嘉庚有意组织回国慰问团,李铁民精心筹划并参与组团。
1940年3月,陈嘉庚亲自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一部从新加坡启程,前往战火中的祖国慰劳抗战军民。李铁民担任慰劳团秘书,并担任陈嘉庚的国语翻译(陈嘉庚平日操闽南话)。陈嘉庚率领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冒着日机轰炸,先到重庆,停留一月,再分三路到前线慰劳。李铁民随陈嘉庚另经成都到兰州,再到青海,最后折回西安,紧接着北上延安。 李铁民不但促成了陈嘉庚北上延安,同时对陈嘉庚认识并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铁民思想比较进步。在重庆期间,他经常去八路军办事处,同中共代表团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交谈,还访问了许多进步人士,这让他了解到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当他向陈嘉庚先生介绍这些情况后,陈欣喜异常,下了去延安参观的决心。
5月31日,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抵达延安访问,受到军民热烈欢迎。第二天参观女子大学,离校上车时,李铁民头部不慎碰触车门,出血不止,送入当地中央医院急救。次日上午,陈嘉庚到医院看望李铁民,遇到当时正为李铁民疗伤的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傅连暲向陈嘉庚和李铁民介绍了八路军、新四军在缺少军饷弹药和缺医少药情况下坚持敌后抗战的情况,还报告了白求恩、柯棣华大夫等国际友人在敌后同我军民一起浴血抗战的情况,陈嘉庚、李铁民听后深受感动。 陈嘉庚原来只准备在延安逗留三四天,因为李铁民住进医院,一时走不了,这就使他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深处发生了变化。他在发表的延安观感中,盛赞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断定“惟有住在窑洞里的毛泽东才有希望拯救中国”。延安之行,也使李铁民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他在住院期间就曾向中共中央的工作人员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工作人员解释吸收共产党员有严格组织程序,提出申请需经长期考验和审查才能获得批准,才不再要求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7日,李铁民伤愈出院,见到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留吃午饭,并同到招待所。当晚,延安各界举行集会热烈欢送陈嘉庚先生,朱德总司令在会上致欢送词,陈嘉庚、李铁民等也相继致辞。李铁民当场朗诵自己写的诗歌《告别延安》:“延安的兄弟姐妹们,再见!一曲骊歌,诉不完我心中的留恋!我留恋那四周起伏的山冈,留恋那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那锦带般的延河,窑洞式的医院,战友的情谊,如兄似弟,革命奋斗,不畏饥寒。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叫我怎不激动和留恋!呵,延安的兄弟姐妹们,愿你们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奋勇杀敌,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南洋华侨一定会和你们打成一片!南洋华侨一定会和你们打成一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8月,李铁民陪陈嘉庚回到重庆,即转往西南考察。9月下旬,李铁民随陈嘉庚回福建,考察福建的政治、经济。10月23日,李铁民回永春故乡。
1941年1月,李铁民回到新加坡。延安之行,使他对中国共产党满怀信心、对祖国的未来满怀信心,但也招来了一些人的不满与诬陷。因为担心李铁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会影响到陈嘉庚,还在国内时,国民党当局就公然警告陈嘉庚先生“勿为李铁民一伙亲共分子所包围”,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孔祥熙就两次电告陈嘉庚,要推荐一个闽南人接替李铁民任秘书。陈嘉庚机智地以“事关南侨总会秘书调动,须待回南洋后再说”为由,婉言谢绝。回到新加坡以后,还有人说李铁民拿了延安5万元津贴,要回新加坡为共产党工作。英国驻华大使也应重庆外交部的要求,发电给新加坡总督汤姆森(亦译“汤姆斯”),要他把李铁民逮捕并交重庆国民政府。李铁民坦然面对所有的迫害,以抗日大局为主,继续坚持为祖国打击侵略者募集义款、衣物、药品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快速侵略东南亚。新加坡危机,李铁民协助陈嘉庚组织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参与组织星华义勇军。
1942年初,新加坡沦陷前夕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石叻班让避难。
1944年秋,不幸在巫乳被日军逮捕,受尽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
1944年年底,李铁民被释放回新加坡。
1946年,胡愈之等回到新加坡,筹备组织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李铁民为发起人之一,任筹备委员兼组织部主任,并赴雪兰莪和霹雳两州组织分部。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成立时,他被选为常务委员兼任组织部主任,同时任《南侨日报》督印人。1948年4月,支部主任胡愈之前往香港,他被推为代主任。6月,英政府在马来亚宣布紧急法令,为应对形势突变,民盟组织一个临时工作委员会,由李铁民当主任。
1948年,参与胡愈之等人组织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任常委兼组织部主任。
1949年3月,李铁民到香港,创立开平有限公司香港分行,经营橡胶进出口业务,自任经理。
1949年9月,应邀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侨委副主任。
1956年,当选为全国侨联副主席。
1956年11月30日,李铁民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国侨联和各民主党派代表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周恩来总理、陈云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敬献了花圈。陈嘉庚先生在集美闻讯,十分悲痛,特地发去一封唁电:“铁民先生在洋共事抗日,情感难忘,惊闻谢世,无任哀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7 07:2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